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某校高三(2)班同学开展以科技创新 超越梦想为主题的团队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我国科技创新工作将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5月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部署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会议认为,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中国制造2025”,是深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经济,加快“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为此,一要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鼓励地方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双创”示范基地,二要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开展智能生产系统解决方案试点示范。三要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对接,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一体化新生态。四要放宽新产品、新业态市场准入,加大税收、金融、用地等政策扶持。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措施是如何体现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原理的。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垃圾分类,无疑是今年最热的话题之一。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从7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刚开始宣传的时候,有些居民很排斥,有些居民处于“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滞后”的阶段,还有些居民培训完了正式扔垃圾的时候,垃圾的分类又会搞混。针对这些问题,上海市各城区深入党政机关、学校、社区、园区等地,开展《条例》宣教月活动,不断营造浓厚的依法分类的社会氛围,全市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媒介,如电视台、广播、大型LED电子屏、公交车站、地铁灯箱等,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把生态文明教育渗透融入到大街小巷。社区设立“生活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通过寓教于乐的体验式互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条例》实施初期,居委会在每个投放点安排1-2名志愿者值守,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同时通过先进表彰、社区红黑榜等公示方式,增强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居民每次投放完垃圾还可以通过扫描桶上安装的智能积分卡进行积分,积分到一定数量后,通过上海市推行的绿色账户来换油换米。

探索是艰难的,经验是宝贵的。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或正在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垃圾分类纳入立法。住建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上海出台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在政策上具有表率作用,可以推动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但他建议各地还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来制定分类标准和规则,不能简单模仿。上海的经验对推动全国垃圾分类工作具有带头作用和示范效应。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如何推进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

3 . 材料一: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垃圾处理日益成为生态治理的重要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解决生活垃圾问题的政策大致经过了一个演进历程:


材料二: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某地组织成立居民志愿者队伍,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加大宣传。在线下,志愿者开展公益宣讲等活动引起居民关注;在线上,志愿者通过微信群等信息化手段,鼓励居民每天上传自家垃圾桶的照片,发动群友来挑错纠正。居民的参与热情和自觉性被充分激发,垃圾分类成效喜人。


(1)我国解决生活垃圾问题的政策演进,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该地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
(3)请为该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两条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
2020-11-12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选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的冲刺期,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17日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二十八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今年是我国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千年梦想的决战之年。我国扶贫开发坚持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所有贫困县摘帽出列,这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在我国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的冲刺期,党和政府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从而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脱贫任务如期完成。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7 . 近两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房地产管理方面的调控思路既有承接又有不同,2016强调的是土地供应,人地桂钩、盘活土地,是“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的供给侧改革;2017年强调的是长期租房,支持机构,保护权益,是“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解决需求侧的主要办法。这意味着
①正确的调控政策的制定要敢于破除以往旧政策
②正确的调控政策的制定要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③房地产管理调控要善于分清主次矛盾,善于抓住重点
④房地产管理调控要把握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还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就意味着在经济扶贫的同时,也要实施文化扶贫,从文化和精神层面及时补位、造血帮扶,最终全面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某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号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坚持硬件强化、软件提升并重,有针对性地制定并落实扶贫措施。一是把经济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抓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努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把文化扶贫列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以文化阵地扶贫、公共文化服务扶贫、文化产业扶贫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工程,有效解决了文化服务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三是推动经济扶贫和文化扶贫相辅相成。通过经济扶贫为文化扶贫奠定物质基础,通过文化扶贫激发脱贫动力、提升脱贫活力、增强脱贫智力。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知识,分析某县政府是如何处理经济扶贫和文化扶贫的关系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材料一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高度、战略高度给出的答案,为深圳在新时代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先行示范区既要先行,又要示范;既要符合深圳实际,又要将有关经验制度化、法制化,使其具有普遍价值,适合全国推广。

材料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之所以选择深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圳具有先试先行的创新文化基因。深圳经济特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这些口号言简意赅,深入人心。今天,在新一轮先试先行中,深圳需要进一步创新文化观念,弘扬特区精神,凝练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代表全球先进城市的文化理念,聚智汇民,凝聚发展力量,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l)先行示范区既要先行,又要示范;既要符合深圳实际,又要使其具有普遍价值,适合全国推广。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说明弘扬特区精神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3)请你为深圳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出三条建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6月9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我们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因地制宜优化城市群布局和形态,全面提高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定要保护和传承好历史文化,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入城乡风貌中,让长江三峡文化绵延相传。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三峡库区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文化、蜀文化、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在此融合交汇,大量的文物、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古镇、古村落等留存其间。保护传承好三峡山水文化资源,既是长江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的重大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相关观点,说明我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具体措施。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保护和传承好长江经济带历史文化的原因。
(3)请就如何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提两条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