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时间的年轮又添新的一环。“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共产党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今年以来,纵有大灾大难,我们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纵有逆风逆水,我们改革以破、开放以进;纵有“卡脖子”难题,我们以“奋斗者号”深潜万米、“嫦娥五号”探月取壤、“九章”横空问世激发科技自立自强。前行路上,不管什么艰难险阻,不论何种沟壑丛林,只会锤炼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创造力,只会激励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2021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许多事情,明知难为而必须敢为;许多矛盾,反复较量但仍须交锋。“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前进道路上,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才能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写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绚丽篇章。


(1)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实现“十四五”规划,我们青年学生该怎么做,请从价值观的角度写两条建议。
2021-04-29更新 | 32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六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政治试题(中山纪念中学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要求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试验。好奇心是探索科学规律、进行科学创新的源泉,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原动力,是孩子进入科学世界的敲门砖、金钥匙,是培养未来科学家的起点。从实践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凭借执着的好奇心、事业心,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提高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应如何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2)好奇心是孩子进入科学世界的敲门砖、金钥匙,是培养未来科学家的起点。请你对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两点建议。
2021-05-28更新 | 3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1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

历史是大写的精神,精神是历史的内化。中国共产党传承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基因,在不同时期培育形成了从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到新时代伟大的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91种彰显和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中国精神。100年来,催人奋进的中国精神历久弥新,凝聚起中国人民开拓创新的磅礴伟力,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材料二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战场、脱贫攻坚主战场、创新发展各领域、改革开放最前沿……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敢蹚别人没走过的路,敢拓前人没垦过的荒,刻下了“拓荒牛精神”的鲜明印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该文件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并指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弘扬创新发展“拓荒牛精神”正当其时。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精神为什么能凝聚中国人民开拓创新的磅礴伟力。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实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
(3)某校准备开展弘扬“拓荒牛精神”的宣传活动,请你就宣传形式提两条建议。
2021-05-19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考最后一卷政治(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

材料一   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必须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必须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抓好统筹协调、细化落实,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将长三角打造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材料二   南京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立足新形势新阶段,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挥科教优势,建设创新名城,努力走好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制度创新上务实探索,强化创新治理的顶层设计,实施高新区去行政化改革。在科技创新上攻坚发力,以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为源头,以“一室一中心”为支撑,打造自主创新的“高峰”、原始创新的“策源地”。“一室”,即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已取得全球首个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等一系列重大成果。“一中心”,即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已取得微界面强化反应、化工废水“零排放”等重大技术突破。


(1)结合材料一,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谈谈你对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举措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南京市是如何通过“双轮驱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
(3)针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21-06-04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莲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深度显著加深、速度显著加快、精度显著加强科学以探究真理、发现新知为使命。一切真正原创的知识,都需要冲破现有的知识体系,原始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建立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深厚根基上,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努力探索科学前沿,发现和解决新的科学问题,改变长期跟踪、追赶的科研惯性,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宁要光荣的失败,也不要平庸的成功”,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如何解决“卡脖子”的问题以我国提高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6 .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很多潮流玩具和文创产品的设计师们,把中华传统文化、国风元素与潮流玩具相结合,设计出具有鲜明国风特色的潮玩文创产品,深受年轻群体青睐。

潮玩与传统意义的玩具不同,其背后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潮玩市场,只有蕴藏丰富文化内涵的潮玩文创,才更具魅力和生命力。比如,“考古盲盒”通过当下喜闻乐见的盲盒形式让文物“活起来”,把看似枯燥的“考古发掘”变成生动有趣的学习探索;写有“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的折扇让大家发现,原来雍正皇帝竟有如此的“网红”气质;巨饭文创设计的唐朝侍女系列的潮玩手办,向世人展示多元融合、极具开放性的盛唐文化,吸引了很多年轻拥趸们前来买单。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潮玩文创产品的成功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启示。

◆与创新中国共成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全面塑造发展优势的重要举措,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实验。从实践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凭借执着的好奇心、事业心,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


(2)高二某班围绕创新中国建设,以“新时代青年如何培养创新意识”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综合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围绕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①主题鲜明,形成论点,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