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8 道试题
1 . 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广州市“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新增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广州华侨博物馆等10个核心场馆,依托场馆,举办英雄故事分享会、青少年学生国防技能展演等活动。各式各样的红色文化展演、展览走入城市公共空间,将昂扬的英雄气带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该活动(     
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营造崇尚英雄捍卫英雄的浓厚氛围
②旨在通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有担当时代新人
③在历史比较中坚定前进方向,开启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征程
④全面阐释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将英雄楷模的力量汇聚成红色动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0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2 . 202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保密法此次修订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密工作成熟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对于推动保密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该法的修订表明(     )
①国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
②社会进步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
③上层建筑应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变化而进行相应变革调整
④正确价值观能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青青柳丝寄托美好情思,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常借柳抒情,感悟人生。“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传递的是迎春之欣喜;“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吟诵的是思乡之愁绪;“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表达的是离别之感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识“物质之柳”:柳之文学意象皆为人所赋予,却是柳树固有属性的必然显现
②悟“意识之柳”:诗人借柳抒发个人思想情感,表明诗词是对存在的能动反映
③辨“文学之柳”:经由不同侧面抽象柳的意象,有助理解中国诗人的独有浪漫
④览“历史之柳”:对柳的作用的理解因人而异,可见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观察下面漫画《有时候方向错了,后退才是前进》,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事物的发展一直是前进的、上升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近年来,中央网信办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上突出问题乱象。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抓住网上重点领域环节,着力研究破解网络生态新问题新风险,重点开展10项整治任务。中央网信办推出举措(     
①符合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抓住了主要矛盾
②体现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抓住了主流
③重视量变在实现事物质变过程中发挥的决定作用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路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带着药箱骑着马,穿越雪山为牧民问诊,这是“马背医生”李梦桃的工作写照。1964年,李梦桃从黄浦江畔来到天山脚下,扎根新疆近60年,他过冰滩,摔断过尾骨;爬山梁,摔伤过脊椎;黑夜出诊,掉进过山里。怀着服务人民的热情,他坚持走遍了北塔山的沟沟坎坎。这启示我们(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在不懈奋斗、无私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③坚守人民立场是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根本立足点
④用价值观指导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不断前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29更新 | 25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政治试题
7 . 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深情点赞“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指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在劳动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③价值观对人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随着数字化发展,基于平台型经济的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北京某区街道建成了1+3+N的暖心驿站体系。1是党群服务中心,是调度、指挥、学习、培训中心。3是3个综合驿站,N是分散在街道各处,利用既有资源(如超市、中介等)建设的小型驿站。在各驿站的休息区域,外卖和快递小哥喝水、给手机充电;陈列架上,有暖宝口罩、消毒液等可供取用;此外,每周还有固定的时段提供理发、义诊等服务。这一做法(     
①发挥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
②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③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导向,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权益
④充分印证了只要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人们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21更新 | 47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肥城市高考仿真模拟(二)政治试题
9 . 2023年10月9日至12日,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中央致词中对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大力推崇引发代表们共鸣。这是因为(       
①生产劳动能创造出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伟大的精神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具有重大的决定作用
③只有投身为人民服务的生产实践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有利于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4-20更新 | 46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山东专版)01
10 . 202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保密法此次修订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密工作成熟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对于推动保密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该法的修订表明(       
①国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②社会进步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
③上层建筑应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变化而进行相应变革调整
④价值观能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