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27 道试题
1 . 从山间一片叶,到万家杯中茶,茶叶的生长与旅行,讲述着关于文明与生活的故事,沉淀着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理念。放眼东西方世界,“君有咖啡吾有茶”,以茶为媒,可以互通有无,促进文明互鉴。这张有着数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名片”成为中国连接世界新型贸易的桥梁,也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生动见证。从“一片叶子”到“中国名片”表明(       
①以茶为媒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越性
③实现了中华文化的世界表达,增强了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④客体的价值及其大小,取决于客体的属性是否满足主体需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下的一串密码,凝结着劳动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长期观察获得的智慧,不仅指导古代劳动生产和生活,更折射出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立春:蕴含“阴阳转化、阴退阳升”,对于时空与阴阳关系的思考,彰显古人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的玄妙智慧
②惊蛰:寓意“春雷始鸣,惊醒蛰虫”,反映蛰虫受节律变化而复苏生机,这是用形象思维揭示了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③谷雨:意为“暮春时节,雨生百谷”,民间素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可见事物的价值会随着人的需要而发生变化
④小满:隐含“小得盈满,不求太满”,中国传统思想认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启示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促成质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6-13更新 | 75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三模政治试题(无答案)
3 . 漫画《夸耀的资本》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是(     

A.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C.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D.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2024-06-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秸秆离田是东北利用秸秆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秸秆打包离田面积过大、量过度,容易导致黑土流失,因此需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做到科学离田,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统一。这表明(       
①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②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可以引导农业的绿色发展
③科学离田能够摆脱条件制约以实现综合利用       ④统筹规划可以优化整体功能并避免黑土流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6-12更新 | 655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6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的中华民族文明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从历史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今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全国各族人民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中国人民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爱国奋斗史。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知识加以说明。

【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国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让人们感受悠久灿烂的文化,涵养人们的爱国情怀;广泛开展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感悟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中艰难而卓越的成就;推进中国共产党百年英模人物的宣传,全社会营造形成了崇尚英模、争做英模的良好氛围和优良传统。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是如何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

【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文化涵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爱国主义的诗词不胜其数。诗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体现追求真理、求索不懈的爱国情怀。变法先驱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体现投身革命献身革命的爱国精神。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体现的是游子思念故乡、对中华民族早日统一殷切期盼。

(3)某同学集中学习了一些爱国诗词之后,发现不同诗词爱国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大都指向所处的时代,与时代同频共振;指向国家民族命运,国家民族相向而行。运用辩证思维的特征,说明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说明当今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
2024-06-11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2024·广东·模拟预测
名校
6 . 下面漫画启示我们(     

①要在“自我意识”中自发超越别人,发展自己
②在与周围的联系中才能构建完整的自我认知
③完美“人设”不如“真我”,要敢于做自己
④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对待外界的评价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6-11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高考考前最后一卷政治试题(广东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01月4日,人民网发表了《树网络正能量榜样,让主旋律更高昂》一文,该文认为:

榜样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旨在遴选网络正能量精品、充分展示正能量榜样,使亿万网络流量被正能量引领,奏响昂扬奋进的时代主旋律。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要使社会正能量更充沛,令时代主旋律更高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正能量是亿万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以实际行动汇聚而成的。大力弘扬正能量,也是在讴歌千千万万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民。这些正能量榜样更是亿万平凡的中国劳动者的缩影,映衬出中国人民拼搏奋进的时代图景。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必将进一步丰富正能量内容供给,共筑网上网下同心圆,更会坚定人们的初心、夯实人们的使命、指引人们前行,为“凝聚强国力量共铸复兴伟业”添砖加瓦。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正能量榜样的示范效应是巨大的。对广大网民而言,会在激荡心灵中内化于心,更会在汲取榜样力量中外化于行。德行榜样不断涌现,社会正能量不断发扬光大,恰恰印证了这一点。这进一步说明,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是人心所向。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开展“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鲜明;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8 .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出自《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是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时与势的思考,直到今天,这一观点对于小到个人行为、大至治国理政,仍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这给我们的辩证唯物论启示是(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要尊重和把握规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③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
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年词中,习近平主席既谈国事,也话家常。

两年前,习主席曾在新年贺词中说,“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家家都有难念的经。种种不易,作为中国大家庭的“领头人”,他都看在眼里。

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主席三次谈到“风雨”。他说,“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一些企业面临经营压力,一些群众就业、生活遇到困难,一些地方发生洪涝、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些我都牵挂在心。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我深受感动。”

习主席由此发出感慨:“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他说,“现在,社会节奏很快,大家都很忙碌,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我们要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让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材料二   2023年11月23日,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共同举行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据悉,今年是按照中韩双方共识实施的第十次交接,韩方将向中方送还25位烈士的遗骸及相关遗物。

铭记历史、缅怀英烈,习近平总书记情之所牵、行之所至。他反复强调,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戮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以英雄为坐标,意味着我们要自觉将英雄精神融入到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实际行动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屹立不倒;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勇往直前!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的理解。
2024-05-25更新 | 20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10 . 2024年1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首次评选表彰了8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和50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制造、“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发明创造等工作中,他们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胸怀“国之大者”,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取得一批先进工程技术成果。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意在(     
①夯实工程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③发挥先进典型的价值引领作用             
④助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