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27 道试题
1 . 近年来,多地加快推进深化县(区)管校聘改革,以进一步优化配置中小学教师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地方开展全员竞聘上岗等方式,引发教师群体热议。有人认为,此举让学校、老师能够双向选择,激活教育系统内部活力,促进老师流动;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末位淘汰”。这反映了(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②事物的复杂性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
③人们作出的价值选择是在其价值判断基础上形成的
④对事物的评价受自身经历、需要、立场等因素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往下,是基层干部做好调查研究的根本要求。基层干部要摆正心态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走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企业社区,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深入掌握一线情况。可见,做好调查研究应(     
①锤炼品德修为,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②坚持党的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③坚持求真务实,促使客观符合主观             ④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省曲周县,曾经近40%耕地都是盐碱地。“春天白茫茫,夏季水汪汪,只听楼声响,不见粮归仓”是历史上曲周的真实写照。1973年,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的老师们来到曲周,开始了治理盐碱的战斗。他们查阅大量文献,寻访地方干部群众,对盐碱地的土壤和水质进行化验,摸清了当地地下水盐运动规律,总结出半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水盐运动”理论,提出了从地下碱水入手,以“浅井深沟”为主体,农林水并举的综合治理方案。经过不懈奋斗,到1980年代末,曲周28万亩盐碱地得到全面综合治理,全县粮食单产由1972年的每亩73公斤增加到1988年的每亩237公斤。同时,旱涝碱咸治理成果走出曲周,推动了我国涉及3.8亿人口、4.7亿亩耕地的低产田治理。

进入21世纪,曲周人民又面临水资源紧张、农业生产资源环境代价大等难题。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又来到曲周。他们在乡村建起“科技小院”,聚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同时开展成果普及和转化;他们对农民进行培训,让他们会用无人机,也会直播带货。自2009年以来,曲周 科技小院研究、引进25项关键技术,使全县40多万亩小麦玉米每年增产2000万公斤,农民增加收入4000万元以上。“科技小院”的核心理念是:实和思。实是头顶帽子下地,首先成为农民;思是把农民的田地放在自己心里。在科技小院,学生是研究生,要搞研究、写论文;也是老师,要给农民讲课;还是技术员,要下田指导农民。曾经寡言内向的学生,如今面对几百个老乡能自信大方地讲两小时;有的学生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到洗衣做饭样样精通,惊呆了来探望的父母。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该地是如何推进盐碱地治理的?
(2)“科技小院”师生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典范,结合材料并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 对此加以说明。
(3)班级将召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主题班会,请你写两条发言提纲。
4 . “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自己成长路上的切身感受,倡导广大青年要不怕吃苦,把艰苦环境、艰巨任务当作磨炼自己的机遇,在奋斗中不断提升自己。下列诗句中与“自找苦吃”精神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②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③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④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青青柳丝寄托美好情思,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常借柳抒情,感悟人生。“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传递的是迎春之欣喜;“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吟诵的是思乡之愁绪;“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表达的是离别之感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识“物质之柳”:柳之文学意象皆为人所赋予,却是柳树固有属性的必然显现
②悟“意识之柳”:诗人借柳抒发个人思想情感,表明诗词是对存在的能动反映
③辨“文学之柳”:经由不同侧面抽象柳的意象,有助理解中国诗人的独有浪漫
④览“历史之柳”:对柳的作用的理解因人而异,可见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月18日,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海南省举办。共有152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上榜好人中,有6年捐赠十几万株树苗花苗,以微薄之力让家乡披上绿装的内蒙古花甲老人张海清;有勇救溺水少年,用生命书写人间大爱的新疆搬运工吾斯曼江·柯得汗;有路边捡得20万元现金,立即报警寻找失主的河北七旬拾荒老人吕学芹;有身患残疾但乐观坚强,结缘冰壶为国争光的北京运动员卓;有23年如一日,悉心照顾中风岳母的陕西"好女婿”黄远兴……伟大源于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他们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用实际行动关爱社会、温暖他人,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时代的脊梁。

中央文明办多年来坚持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生动展示平凡英雄风采,目前共有1.6万余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

结合材料并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榜中国好人的行为进行评价。
7 . 习近平主席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在他的新年贺词中,“人民”是不变的主题。总书记之所以如此心系人民,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决定力量
②群众观点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③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④维护人民利益是共产党人最高价值追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06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模)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2024-05-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20 《生活与哲学》综合主观题

9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变化的生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体人民致力同心,共同奋斗,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舌尖上的美好生活:吃得更营养、更健康、更有文化,绿色食品成为就餐时尚。

家居里的美好生活:更加注重环保和艺术品位,智能家居,个性定制进入百姓生活。

休闲中的美好生活:健身、阅读、培训充电渐成潮流,博物馆、剧场门前的队伍变长了,亲子游、毕业游、定制游深受欢迎。

不变的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运用哲学观点分析“变化的生活”与“不变的初心”之间的关系。
2024-05-0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20 《生活与哲学》综合主观题

10 . “湖平两岸闲,风正一帆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变化的生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体人民致力同心,共同奋斗,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舌尖上的美好生活:吃得更营养、更健康、更有文化,绿色食品成为就餐时尚。
家居里的美好生活:更加注重环保和艺术品位,智能家居,个性定制进入百姓生活。
休闲中的美好生活:健身、阅读、培训充电渐成潮流,博物馆、剧场门前的队伍变长了,亲子游、毕业游、定制游深受欢迎。

不变的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1)运用哲学观点分析“变化的生活”与“不变的初心”之间的关系。

(2)读如图,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些“不一样的速度”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3)结合材料,说明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2024-05-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5 《经济生活》综合主观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