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反复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都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精神追求。劳动教育正是弘扬我国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亟须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格局。2021年,我国修订《教育法》,正式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写入《教育法》,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价值取向。新时代劳动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内涵、制度机理和实践路径,科学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发挥劳动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作用,发挥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让劳动教育承载中国梦,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材料二   “我要记住你的样子,像鱼记住水的拥抱,像云在天空中停靠,夜晚的来到,也不会忘了阳光的温暖”。从把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青年第一书记,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卫国戍边英雄,再到抗疫一线的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从努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青年农民,到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青年工人,再到为千家万户传递幸福与温暖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从“00后军团”在奥运赛场上摘金夺银,掀起“青春旋风”,到80后、90后成为“天宫”“嫦娥”“蛟龙”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中坚力量,再到一大批由青年领衔的以创新创意为关键竞争力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喷涌而出……广大的80后至00后青年群体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实际行动拥抱时代,温暖时代,让时代记住了他们的样子。


(2)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某校团支部计划以“让新时代记住我们的样子”为主题组织一次宣讲活动。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写两条宣讲提纲。
2022-06-01更新 | 40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虎文化源远流长。

虎气既有杜甫所说的“虎气必腾上,龙身宁久藏”,龚自珍刻画的“太行一脉走温婉,莽莽瓷西虎气蹲”之特点,又有辛弃疾概括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威武;既有争当天宫殿前卫士横扫野兽如卷席的虎虎生风,又有三战狮子、熊、马和咬死龟怪赢得王者身份敢于斗争的勇猛无畏;既有告诫人类不能以身试险的“虎口拔牙”、“将将虎须”,学孙悟空用虎皮做衣裙的“与虎谋皮”,不能姑息纵容敌人的“养虎遗患”“养虎贻灾”养虎自啮”,也有启迪人们为取得更大成果勇担风险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的“众虎同心”,迎着困难不惧艰险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以说,虎气凝聚了造就英雄的虎胆,敢于攀登的雄心,藐视敌人和困难的雄风,让同类和异类谈虎色变的虎威。

“虎”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回首历史,在古代战争中虎头曾被绘制在士兵的盾牌上以增强军人的勇敢、坚强与战斗力,用以吓阻敌人。近代百年,虎虎生威的王者威猛之气鼓舞中华民族克敌制胜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龙虎精神激励中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四五”开局大捷。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提出“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书写新的奋斗历史,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号召全国人民虎年要学虎劲,练虎胆,弘扬虎精神,展现虎的雄风;推出了虎气及其展示的方法和路径,对虎年攻坚克难再创辉煌有着重要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弘扬虎精神对虎年攻坚克难再创辉煌的重要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人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华民族对“虎”进行文学艺术创作运用的积极意义。
(3)云南省某校高三文科班举行主题班会探究《“虎精神”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请围绕主题提出两个观点(每个观点不超过25字)。
2022-04-01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时代楷模李保国教授把科技扶贫作为自己的理想,为山区发展奉献毕生心血和智慧,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

李保国把农民急需的技术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山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他扎根太行致力于绿山和富民。针对山区土薄水少等特点,他推出了控制爆破松土蓄水等工程技术。“聚集土壤,聚集径流”,使太行山区土厚了,水多了,山绿了。他找准科技扶贫的路径,创新推广苹果先进栽培等36项农业应用技术,使科技成为脱贫致富的“利器”。他举办培训班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永久牌”土专家。35年来,李保国起早贪黑,埋头苦干,每年在山区“务农”200多天,帮助农民增收28.5亿元,带领10万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李保国的言行让大山怀念,令人们动容,他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


运用人的价值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李保国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
2021-12-20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 (通用版)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B卷 真题滚动练)
4 . 物理学家钱伟长,曾以中文和历史满分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九一八事变后,数理化总共只考了不到30分的钱伟长立志“学造飞机大炮”,果断弃文从理,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这一事例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有(     
①人生价值有多样的实现路径,但都必须与个人条件和时代要求相结合
②专业和职业的选择是一个过程,人生道路要在不断摸索中规划和创造
③树立与社会需要相统一的奋斗目标,是保障个人理想实现的充分条件
④否定和超越既有条件的局限才能够开辟人生新道路、达到人生新高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2-06更新 | 3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上学期质量普查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值此危急关头,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打响了一场正义战胜黑暗、公理战胜强权、进步战胜倒退的正义之战。

一部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故事题材。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丰富的源泉。国庆档电影《长津湖》上映让无数国人从对英雄的感动,到观影的行动,用自己的方式缅怀英雄,通过大银幕回首那段惊心动魄的战争史诗。《长津湖》刻画了“钢七连”全体指战员视死如归、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英雄事迹,充分展示了志愿军英雄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该剧艺术形式创新,视觉效果震撼,充分拉近了主流文化和青年的距离,让90后、00后年轻人心生“信念感”“使命感”。全剧没有任何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人物的艺术描写,生活化地揭示了抗美援朝精神,给观众带来心灵的极大震撼,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1)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正义之战的理解。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2022-02-10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山东卷)第三辑卷1
6 .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讲话站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深刻阐释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四点主张,郑重宣布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务实举措,彰显大国担当,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明确了方向和路径。从哲学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①要尊重、顺应自然,按人的需要改造自然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多样性,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
③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④生态文明建设符合人类根本利益,要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1-11-18更新 | 187次组卷 | 6卷引用:热点04 生物多样性公约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躺平主义是指人们决定放弃靠拼命工作来攒钱、不断产生焦虑而伤身的生活模式,而采取主动降低自身欲望,从而缓解生存压力的一种生活哲学。

躺平主义者是与工作狂相对立的生活态度。工作狂选择拼命工作,参与内卷。而躺平主义者则选择降低开支,退出内卷。躺平主义者是一群不甘心的顺从者。在所有社会上升通道被切断之后,他们相信垄断了资源的既得利益阶层是不可动摇的,他们知道监控到毛细血管的社会组织是强大的。所以他们选择走向边缘,超脱于加班、升职、买房的主流路径之外,用最无奈的方式寻求个人生活的自由。躺平主义就像字面意思那样:让自己安静地躺下来,不再挣扎,从容面对注定的结局。

躺平主义是当代青年心理和社会现状的客观折射。但“躺平”能否“躺赢”?新时代的年轻人,在焦虑和压力的裹挟下,是选择低欲望生活的躺平,还是专注自我的奋斗?值得我们深思。


(1)有人说,面对生活重压躺平主义是人的必然选择。请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角度对此加以分析。
(2)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你将选择躺平还是奋斗?请写出两条语录表明你的选择。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会标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会标以不同元素组成“水滴”形状,包含了身着民族服装的小女孩、大熊猫,孔雀、蝴蝶、梅花.浪花等元素,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各种自然符号,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材料二   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旨讲话。习近平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1)结合材料一,说明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设计的文化寓意。
(2)有人说:“各国生物保护现状千差万别而又存在利益纷争,地球命运共同体理念难以成为全球共识。”结合材料二,请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乡村振兴要全面推进,乡村文化价值必须释放。

H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以文化兴推动乡村兴的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路径。具体工作中,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同时更加注重传承内在的“精气神”,挖掘本地农耕文明经典中蕴舍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建设现代农村道德高地;克服文化发展“齐步走”错误思想,从乡村现实出发,因地制宜,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补民风;探索实践,中正出新,探索文物建筑保护的新路子,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提振乡村文化自信;对全省“文化家底”梳理,根据自然资源、历史禀赋、产业特色等开展分类培育,有序推进。文化的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渭涓细流汇聚成文化的江海,“种”出了乡村文化满园芬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路径”的合理性。

材料二   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制作的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在各大媒体上线推送以来,引起广泛关注。

《“十一书”》共1集,选取了贺页朵、陈然等11位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用大量第一手材料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和无畏气概。“宣誓书”,字里行间闪耀着信仰的光芒,通过表演艺术家的动情讲述,让观众深深震撼于书写者一心向党的赤诚之心。“示儿书”,让人看到的不只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歉疚和期望,更有一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坚定执着。片言不见的“无字书”,是陈毅安与妻子的生前约定,体现着他们誓将一切献给党的热忱和无悔……这11封经历战火硝烟而幸存至今的书信,是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历史见证,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珍贵而生动的教材。


(2)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在今天宣传革命先烈事迹的必要性。
(3)青年兴则国兴,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寄语青年学子:“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请你围绕上述名言,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论点明确;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在150~200个。
2021-06-04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一中2021届高考模拟考政治试题(6月份)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2021 年4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航天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建设空间站是人类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里程碑事件,对于提升一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在2020年9月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科技工作者怎样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写一篇以“筑牢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成为创新型人才”为主题的演讲提纲。
(要求:围绕主题,形成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 论述合理,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1-09-05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