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网事·感动2022”二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结果7月11日揭晓,十位(组)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者,用善良和爱心,勇气和坚持诠释着“感动”的意义。其中有永葆初心的老党员”舒服民、“铁臂勇士”姚万顺和顾建志、“大爱妈妈”赵改香、“泥人司机”赵学斌、“铸剑边关”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军赛边境检查站、“捐资助学的九旬老党员”陈瑞蓉、“洋葱书记”李廷胜、“暖心摆渡人”刘爱明、坚守孤岛的村医”颜新艳、“左手落槌的法官”王小莉。“中国网事·网络感动人物评选活动”由新华网,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承办,自2010年起已举办十二届。该活动以普通百姓为报道和评选对象,由新华社记者走访基层挖掘感人故事,不同机构推荐候选人,发动网民通过新媒体方式进行线上、线下评选并进行年度颁奖典礼。


(1)结合材料,请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阐述作为青年学生应如何像“网络感动人物”那样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开展对“中国网事·感动2022”评选表彰活动的意义。
2023-02-08更新 | 22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2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时代浪潮激励着人们奔涌向前。网络作者敏锐地捕捉这种奋发向上的热情,创造出以城市面貌变迁为背景、将人物命运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的“时代文”。如《浩荡》以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发展为线索,展现了平凡个体的不凡机遇;《不负韶光》则展现出浦东大发展为彷徨青年提供实现自我的契机。这表明(     
①群众是否喜闻乐见是评价艺术作品的客观标准
②社会主义文艺作品要坚持讴歌人民、讴歌劳动
③奋发向上的热情是实现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④优秀文艺作品要倾听时代声音、反映时代风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国家高度重视河湖长制,通过建立完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七大流域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打破区域边界,形成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河湖管理保护格局,为破解我国复杂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有力抓手。由此可见,河湖长制(     
①坚持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有利于改善水环境和修复水生态
②坚持立足于部分,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优化管理结构和促进治水效果提升
④解决了水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根本举措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必修四、挺起新时代的民族精神脊梁

历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一家亲”越来越深入人心,融入各民族血脉。如今,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已成为推动我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些,都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

1.“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群众的认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C.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人民群众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
2.“两路精神”是指在建设和养护川藏、青藏公路过程中形成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精神。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及并表扬了“两路”英雄人物和事迹,总书记盛赞的“两路精神”指引我们(     
A.树立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进取意识
B.体会军民鱼水情,坚持正确价值选择
C.不畏艰难险阻,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D.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3.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国博有约五四课堂”直播节目,从“复兴之路”展厅“出发”,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走近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壮丽青春,612万网友进入直播间,纷纷点赞、留言。给这则新闻加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A.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
C.拉近革命文物与公众距离,促进文化交融
D.创新传播方式,让革命精神“活”在国人血脉中
4.(多选)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5.(多选)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形成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守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中耸立起不朽的丰碑。由此可见(     
A.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之中
B.中国共产党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C.民族精神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定力量
D.植根时代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蕴含着现实意义
6.从上海石库门出发,走过赣水闽山蜿蜒小道,跨过万里长征的雪山草地,迈过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渡过浩浩荡荡的长江天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栉风沐雨,在攻坚克难中创造出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逐梦想、砥砺前行的百年征程,昭示我们:每个时代最深的刻痕,总是奋斗者笃行的足迹!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知识,对“每个时代最深的刻痕,总是奋斗者笃行的足迹”这一论断加以阐明。
2023-02-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5 . 面对同样一个鲜艳的苹果,饥肠辘辘的人看到的是美食,诗人联想到的是少女的脸庞,营养学家则会估量其中的维生素含量……苹果在不同的人眼中是不同的存在。因此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客观的真实,存在的只是每一个人的感觉。这种观点(       
A.否认了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B.颠倒了客观事物和感觉的先后关系
C.没有看到人的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D.不懂得实践方式决定人的思维方式
2023-01-30更新 | 5308次组卷 | 21卷引用:专题06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6 . 大美中国

◆珍爱湿地,悦人地和谐之美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在世界范围内,湿地保护工作大致都经历了一个从被忽视到被重视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把湿地当作荒滩和荒地,进行无度的开发利用,致使大量的湿地资源遭到破坏。直到近些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湿地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逐渐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现在,人们已经达成共识: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稀缺资源。

2022年11月10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举行,来自13个国家的25个新晋“国际湿地城市”获颁认证证书。珍爱湿地,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而必然的选择。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珍爱湿地为什么能成为全人类共同而必然的选择。

◆主题旅游,享文化传承之美

好客山东欢迎您。2022年11月,山东文旅厅发布10条黄河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在所有主题旅游线路中,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济宁均有景点入选。



(2)从以上两个主题旅游中任选其一,设计一个专属济宁段的旅游线路(至少包含跨不同县区的3个量点),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设计此主题旅游线路的动因。

◆中国之“义”,谋世界大同之美

“义”谓天下合宜之理,贯穿中华文明,蕴含着中国人信奉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精神品质和行为准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选择、制度安排、价值意蕴、理论阐发的内在支撑。一直以来,我国秉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主张,尽己之力,贡献世界。从守望相助抗击疫情到守护国际公共卫生安全,从应对气候变化到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从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更好发展到促进国际合作,从共建“一带一路”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立已达人、兼济天下的中国道义。


(3)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中国之‘义’,谋世界大同”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01-24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辞旧迎新之际,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深情回顾党和人民走过的极不平凡征程,鲜明宣示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心,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创美好未来。请同学们品读贺词中的词句蕴涵的哲学道理。

贺词摘录哲理道理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采取减税降费等系列措施为企业纾难解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2023-01-10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下图漫画“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反映的哲理是(     

①属于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批判了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消极思想
④肯定了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0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
9 . 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今年9月份开始,全国中小学独立设置劳动课程。许多中小学都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手工课等融合创新,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中小学开设劳动课程是基于(       
①积极投入于生产劳动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有利于立足个人奋斗实现价值       
④劳动教育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0 .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来自教育系统的张桂梅获得“七一勋章”。她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6年,不忘初心和使命,倾尽全力,奉献所有,建立华坪女子高中,华坪儿童之家,有近2000个女孩子考入高中,172个孤儿有了温暖的家。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和人生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②一个人只有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才可能实现价值的自我实现
③实现人生价值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2023-01-07更新 | 147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文综政治试题(贵阳民中 贵阳九中 贵州省实验中学 贵阳二中 贵阳八中)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