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精气神,基层有路可循。

材料一   近期,在某地大山深处举办的乡村篮球赛比较火爆。由于场地在农村、比赛由村民组织、参赛者以村民为主,甚至奖品都是黄牛、香猪、西瓜等地方农产品。热火朝天的乡村篮球赛,折射出乡村文化建设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农村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群众 的精神文化需求随之增长,农村文化建设不仅当有所为,而且大有可为。

材料二   党中央一贯重视乡村文化建设,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乡村文化建设需要避免走进误区。如有的地方将城市文化照搬到农村,缺少自发生长的、能和本土联结的文化产品;有的地方忽视农村群众的真实需求,活动追求上档次、上水平,缺少参与性、互动性……这样的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很难走入人心。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说明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如何更好走入人心。
2022-11-12更新 | 39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新时代,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营养需求日益多元、全面、均衡,树立“大食物观”就显得非常必要。大食物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大食物观由保障粮食安全转向全面保障食物安全,拓宽了食物的边界。

大食物观的提出,是在牢牢端稳饭碗基础上,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我们既要向耕地要粮食,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又要面向整个国土,向林、草、水等要食物,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反映的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让老百姓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正是树立“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谈谈对树立“大食物观”的必要性的理解。

3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发展更加聚焦“美”,在广袤大地绘就美好生活、美丽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新理念指引美丽中国永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掷地有声的话语,闪耀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深邃思考。

◆新实践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环境整治,“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新理念、新实践更加坚定我们“向美而行”。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谈谈如何“向美而行”。
2022-03-07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适应性练习政治试题

4 .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这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等问题,对我国民法的发展完善提出了全新要求,“绿色民法典”的理念和实践成为历史的必然。民法典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百科全书”,回应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挑战,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的向往,是时代所需、人民所盼。

我国民法典不仅在第9条明确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一重要“绿色原则”,还在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明确了“小区绿地共有”、“任意弃置垃圾等的物权救济”、“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惩罚性赔偿”等直接涉及资源环境保护的17个条款,体现了生态有价、损害担责的现代环境价值观,推动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绿色民法典”是如何回应“时代所需、人民所盼”的。
2021-12-20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浙江省某县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引导社会资本“上山入林”,使胡柚、山茶油、猴头菇等“三宝”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生产力的发展迟早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D.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020-07-11更新 | 2800次组卷 | 35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班同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我们现在需要凝聚一种力量,化解当下大家对于道德精神层面的困惑,这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支柱。
同学乙:回顾历史,“中国奇迹”的书写、“中国故事”的讲述,都离不开万千胸怀报国理想、坚持道德操守、激扬蓬勃朝气的普通人。正是一个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个人,支撑起共和国大厦的脊梁,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基,催动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步伐。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同学丙: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我要刻苦学习,积极参加 “学雷锋,青年在行动”志愿者活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强国梦想融于个人奋斗。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2016-11-26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质量调研文综政治试卷
7 . 近年来,微博在反映社情民意、丰富信息服务、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如传播不良信息等问题。面对微博的这种现状,我们应推动微博健康有序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群众。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要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016-11-26更新 | 285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届北京101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