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从哲学角度看,下面漫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告诉我们(       

①调查研究所获得的认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②调查研究是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要求
③获得理性认识是深入基层调研的根本目的       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0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主席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01更新 | 2559次组卷 | 53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文)试题(A卷)
3 .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观点。他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从上述论断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①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和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 “民法典时代”,开启民事法律新时代。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营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法治力量;也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更好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说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民法典的必要性。
2021-01-25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中202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迸发出无穷智慧。“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山定树、树定根、人定心”……这些富有创见的主意都是人民群众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坐在屋里想不明白的事情,到群众中就能找到答案。这里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有(       
①坚持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只要尊重群众意愿,就能取得实践的成功
③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1-21更新 | 152次组卷 | 18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一中2020届高三9月月考政治试题(B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依托中国特定的国情形成的优势,我们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信心满满。

我们有富有创造精神的亿万农民。乡村振兴,主体在民,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决定性力量。40年前,小岗村那18户农民鲜红的手印焕发着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40年后,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亿万中国农民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我们更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世世代代周而复始的春播、夏锄、秋收、冬藏中,中国农民积累了丰沛的农耕文明,顺应天时、市场和时代,与先进的商业文明成为并蒂莲,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些优势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有底气,更有活力,也更有希望。


(1)乡村振兴,主体在民,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决定性力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知识论证其正确性。
(2)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相关知识,阐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何来的文化底气。
2020-06-2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一中2020届高三9月月考政治试题(A卷)
7 .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农业的嘉年华、农民的欢乐节、丰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台。

材料一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一件蕴涵人民情怀的好事。

材料二“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意义重大,全社会高度关注。作为丰收节的主要组织者,农业农村部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因地制宜办节日、节俭热烈办节日、开放搞活办节日,牵头组成“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进行顶层设计,同时,充分发挥地方创造,将活动重心下沉到县乡村,真正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


(1)结合材料,请从党和政府角度分析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如何让农民真正成为丰收节的主角。
8 . 我国的古语古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下列对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古语古训所蕴含的的哲学道理分析正确的有( )
①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尊重客观事实
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