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指出,现在,我们正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汗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我们要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1)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谈谈你对“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认识。
2023-03-0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二2月调考政治试题

2 . 面对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的多重考验,需要把舵中国经济巨轮航向。

材料一   2022年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明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会议突出“三稳一化解”工作,提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为明年经济更加平稳和修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关注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这与近些年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合理适度”“灵活适度”的提法截然不同,预计明年货币政策力度将会加大,降准、降息等总量政策将会择机推出,各种结构性政策工具也有望加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质量互变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做好“三稳一化解”工作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必然选择。

材料二   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之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客观而现实的需要。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逐步在市场需求、产业体系、人力资源、软硬基础设施等方面形成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奠定了基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增长不平衡不确定性增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更高效率促进经济循环的关键支撑。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2)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客观而现实的需要。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予以阐释。
3 . 从《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再到今天“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民本思想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这种深层次的文化是我们在作出选择时无形的“指挥棒”。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之所以坚持这样的理念,其哲学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③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10更新 | 378次组卷 | 39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202210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如同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

观点一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观点二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观点三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材料三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根据我国发展新的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党的二十大对党章进行了若干修改。其中包括党的初心使命以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章历经十一次修改,其演进史正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反映人民心声的生动展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任选以上两个观点,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实现双碳目标中如何发挥作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党章修订的必要性。
2023-01-04更新 | 78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5 . 焦裕禄曾说,当工作中感到没办法的时候,你就到群众中去,问问群众,你就有办法了。不摆架子虚心向群众请教,不打官腔耐心向基层问计,有助于医正谬误,兼听广听,聚合人心和力量。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②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④问计于民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2022年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一视同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①是基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前进的
②反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③遵循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④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鲁迅先生说:“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士兵。”下列观点与鲁迅先生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②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
③人主之心一正,则天下之事无有不正
④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上述论断要求我们(     
①要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完成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超越
②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和人民利益角度看问题、想事情、作选择
③要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
④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23更新 | 858次组卷 | 6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政治试题

9 . 电影《万里归途》领跑2022年国庆档票房榜。不仅票房成绩亮眼,电影口碑也十分强劲,收获许多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该片首次以外交官视角,聚焦了一段在海外战区险象环生的归家之路。“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我们一定带大家回家”,中国外交官宗大伟枪林弹雨中的护侨行动正是外交为民的真实写照。该片改编自真实的撤侨事件,有着积极思想、价值观传递。正是这些元素的存在,让这部电影打动人心。
什么样的人算是英雄,或许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答案。但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始终为民的那些人,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不折不扣的英雄。英雄并非生来就是英雄,该片中的白姻等都是凡人,武力值为零,战火中也会恐惧、犹豫、担心,但危难之际他们毅然选择了逆行,护佑同胞的生命,凡人亦成真英雄。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电影《万里归途》何以打动人心。
(2)有人认为,时代需要英雄书写,也需要凡人成就。请用唯物史观知识论证该观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22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就未来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作出了全面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顺应了人民群众期待,必将对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为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

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报告、领悟二十大精神。会议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阐述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