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多规合一”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强化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u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材料一:2014年9月,国家四部委确立28个市、县(区)进行“多规合一”试点,厦门作为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厦门初步形成了空间规划体系,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一个战略”,形成全市统一的空间规划“一张盖图”,搭建起信息共享和 管理的“一个平台”,合成了建设项目统一受理和审批的“一张表”
目前,在厦门召开的全国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现场会上,许多与会专家都认为,度门 的“多规合一”工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甘肃省住建厅梁文创说,厦门的“多规合一”工作,结合了政务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这是“多规合一”能够长期管用.延续下去的基本保障。厦门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全方位进行借鉴.
材料二:“多规合一”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多规合一”工作成为展门“新常态”下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一方面,实现了部 门间的协调统一,更关键的是协调了政房和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思路上形成了两个转变: 由过去行政审批的“严批、松管、轻罚”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在的“宽批、严管、严罚”。这两个转变体现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许多与会专家都认为,厦门的“多规合一” 不仅为解决规划冲突、转变政身职能铺平了道路,还为探索新型城镇化走出了新路,更成为厦门创新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
材料三: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市现行规划体系暴露出很多问题,规划需要改革创新,实现转型升级,从f扩张为主转变为效益优先.“多规合一”是深化规划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真正实现了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1)有专家表示,多规合一的厦门成功经验应在各地推广并结合实际灵活运用。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其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实施多规合一过程中如何实现政府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市推进深化规划体制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2016-11-26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厦门第一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卢梭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我国是个人情社会,要让公民遇事不再找人要找法。”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首先,领导干部要懂法,‘为官之义在于明法’。其次,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才能让法令顺利推行。最后,领导干部执法时要公平正直,‘公生明,廉生威’。”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要“全社会信仰法律”的原因。
2021-04-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政治试题
3 .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4月中旬在重庆考察,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不愁三保障”是指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图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党中央着力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党要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④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9-08-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4 . 2018年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龙岩市是福建省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地区之一,面对这样的现状,龙岩市市委政府和全市人民不惧困难,群策群力、奋力拼搏,摸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模式。2014年以来,该市扶贫开发机制改革全力突破,打造“力量强、资任实、投入足、政策优、扶贫准”脱贫工作新格局,先后制订出台42份针对性的脱贫攻坚政策性文件,形成和完善了“1+42”精准扶贫政策支撑体系:强化精准施策重抓生产扶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市扶持17628户、58331人次实施生产发展项目,其中种植业9707户、32548人次,养殖业6450户、20768人次,加工业446户1529人次,商业1025户、3486人次,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市本级财政扶贫支出金额从2016年的10416力元提高到2017年的12919万元。通过进村到户、精准帮扶,逐村逐户制订差异化、个性化帮扶方案和措施,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取得成效显著:2017年,全市已实现80个贫困村、7个贫图乡镇、1个贫困县摘帽。


结合材料,请运用所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龙岩市股贫攻坚模式的成功之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开启了建设健康中国新征程。围绕该行动纲领,某校高二(9)班同学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探究依据】
当前我国面临着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国家提出建设“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国战略。该战略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交流感悟】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一经发布,引起了公众的广泛热议,其中有两种观点,如下图所示:

【落实行动】
《纲要》指出:“健康中国”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坚定信心,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1)请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对甲、乙同学的观点进行论证。
(3)运用“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018-07-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清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政治试题
6 . 2016年9月,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G20杭州峰会一致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益图》,决心创新增长方式,支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创新,推动创新成果交流共享。
(1)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谈谈对创新增长方式的理解。
材料二:此次峰会,浙江向世人展示了“最美浙江”的形象。近年采,浙江大力开展“发现‘最美浙江人’、争做‘最美浙江人’”活动。浙江人民积极参与,涌现了一大批感动浙江人物如:最美妈妈昊菊萍惊世一举;最美司机吴斌忍痛一刹……一个个来自我们身边的榜样,像蒲公英种子播撤大地,汇聚和释放正能量,推动扣形成了良好社会风尚。
(2)浙江“最美现象”体现了人民群众怎样的作用?
7 .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漫画《“放管服”改革》强调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