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多规合一”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强化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u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材料一:2014年9月,国家四部委确立28个市、县(区)进行“多规合一”试点,厦门作为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厦门初步形成了空间规划体系,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一个战略”,形成全市统一的空间规划“一张盖图”,搭建起信息共享和 管理的“一个平台”,合成了建设项目统一受理和审批的“一张表”
目前,在厦门召开的全国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现场会上,许多与会专家都认为,度门 的“多规合一”工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甘肃省住建厅梁文创说,厦门的“多规合一”工作,结合了政务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这是“多规合一”能够长期管用.延续下去的基本保障。厦门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全方位进行借鉴.
材料二:“多规合一”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多规合一”工作成为展门“新常态”下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一方面,实现了部 门间的协调统一,更关键的是协调了政房和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思路上形成了两个转变: 由过去行政审批的“严批、松管、轻罚”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在的“宽批、严管、严罚”。这两个转变体现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许多与会专家都认为,厦门的“多规合一” 不仅为解决规划冲突、转变政身职能铺平了道路,还为探索新型城镇化走出了新路,更成为厦门创新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
材料三: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市现行规划体系暴露出很多问题,规划需要改革创新,实现转型升级,从f扩张为主转变为效益优先.“多规合一”是深化规划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真正实现了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1)有专家表示,多规合一的厦门成功经验应在各地推广并结合实际灵活运用。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其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实施多规合一过程中如何实现政府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市推进深化规划体制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2016-11-26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厦门第一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2 .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但有的地方在执行时却走样变味,成了层层填表、数字脱贫,不仅没给贫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反而导致扶贫干部把大量精力耗费在“浩瀚”的“表海”里。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警示广大党员干部
①制定政策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②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③要树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卢梭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我国是个人情社会,要让公民遇事不再找人要找法。”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首先,领导干部要懂法,‘为官之义在于明法’。其次,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才能让法令顺利推行。最后,领导干部执法时要公平正直,‘公生明,廉生威’。”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要“全社会信仰法律”的原因。
2021-04-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政治试题
4 .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下列说法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
①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②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④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2-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将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高至5000元,并适用新的税率表。此举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解决此前纳税人收入小幅增加、适用税率急剧攀升的问题。个税的调整
①说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反映了新时代我国基本国情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说明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同步变化
④尊重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社会保障与民生改善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房养老”,就是将房屋产权抵押给金融机构,定期获取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最后房屋产权归金融机构。2015年7月,以房养老政策在经历了一年的酝酿后终于落地北京等四试点城市。
(1)请就表格中推进“以房养老”的举措,写出相对应的矛盾观依据。
举措
矛盾观依据
政府是保障基本养老的主导力量,“以房养老”只能是一种补充。

推进“以房养老”,要充分分析遇到的各种矛盾,积极解决矛盾。

推进“以房养老”,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推进“以房养老”,要做好试点,逐步推广。


材料二: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国家采取相关措施的正确性。
2016-11-26更新 | 5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蚌埠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7 .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为了让宪法精神真正走进公民的心中,在首个宪法日来临之际,漳州各地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如普法情景剧、宪法知识讲座、灯谜竟猜、文艺演出等。
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8 . 2015年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党组会议上强调,要努力实现包容共享,在改革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围绕保基本、兜底线、完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把民生安全网织得更牢更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下列说法蕴含的哲理与上述要求相符的是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③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6-11-26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沈阳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9 . 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产业扶贫的重要环节是如何确定扶贫的产业。归纳起来,选择扶贫的产业主要有三种具体思路(见下图)。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扶贫产业选择思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②只有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③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8-21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10 . 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正所谓“多经事方能成大事,犯其难方能图其远”。下列选项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A.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B.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C.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D.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2020-11-26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