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提出从浙江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18年9月,“千万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

2021年以来,浙江省印发的《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构建“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乡村振兴新格局。可以看到,“千万工程”的内涵逐渐深化,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走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进而朝着“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路径迭代升级。20年来,“千万工程”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浩浩征途,实现了浙江乡村走向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华丽蝶变,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打造出一份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


浙江省“千万工程”的实践,形成了绿色发展助推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新模式。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千万工程”的浙江实践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材料一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创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路径。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把握发展趋势和尊重治贫规律,进行科学顶层设计、战略部署,统筹目标与措施;二是在精准扶贫中,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三是加大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各项政策有效落实落地,确保脱贫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坚决防止虚假脱贫。

材料二   中国脱贫奇迹背后,是全国近300万战斗在最前线的扶贫干部、第一书记的奉献。黄诗燕原名黄诗艳。上高三时,他读到刘禹锡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希望自己既能实现抱负,又为百姓做实事、扎根于人民,因此改名为“黄诗燕”。2011年6月,47岁的黄诗燕担任湖南省炎陵县县委书记。他抱定“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信念,刚一上任便走访了全县11个乡镇、54个贫困村。为带领全县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学农出身的他带领大家种黄桃、无公害蔬菜、茶叶、药材,养殖炎陵白鹅……15000多户农村居民住上了新房,1602公里农村公路改建新建……2018年,炎陵县终于正式脱贫摘帽,成为全省第一批脱贫县。


(1)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措的认识。
(2)站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角度,谈谈黄诗燕的先进事迹对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何启示。要求:紧扣黄诗燕的先进事迹,表达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只写两条。
2023-11-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各种风险挑战、严峻复杂的困难,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李强总理谈到调研时说: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一定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材料二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描绘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斑斓画卷。

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回答当前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原因。
(2)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3-11-12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一批批“田秀才”“农创客”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以新思维、新理念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增添新动能。

慧慧是C市一名与贡柑相伴的"新农人"。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成为父亲创业路上的"农队友",为C市贡柑产业开辟新路径。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慧慧开展果园体验式直播和集群式电商销售,带领粉丝"沉浸式"体验由园生活。通过推行"公司+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从种植技术、加工包装到物流运输、擦亮品牌,带动周边柑农增收致富。截至2022年7月,公司联农带农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

果树曾出现大面积黄化,果品低劣,口感涩中带苦。面对困难,慧慧团队没有气馁,尝试多种方法来救活果树,如扩大种植行距、株距,将有机肥和无机肥科学融合,进行修剪和环割等。经过艰苦探索,团队逐渐掌握了果树黄化的规律与形成主因,即解决果树黄化的"良方"在于尊重自然法则,保护整个生态的平衡。最终贡柑风味自然回归,产品品质得到保障,助力产业行稳致远。


(1)尊重自然法则、保护生态平衡是解决果树黄化助力产业行稳致远的良方。结合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材料二   2022年12月,由东南卫视和人民视频联合出品的节目《信仰的力量》正式收官。十集节目中,观众跟随青年榜样探访人的视角,感受来自多个行业青年人的鲲鹏之志。

《信仰的力量》采用全景外拍纪实模式,探访人通过实地探访寻找每个主题下的3位信仰代表人,“体验式”对话信仰故事,展现年轻一代的精神风貌。节目中,“星海青年”讲述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作的一群青年人的故事。这个由“80后”“90后”担当主力的星海团队,托举了中国航天一次次的宇宙征程,点燃了中国人的航天梦想。节目组深入海巡06,探访最年轻的“甲板大管家”刘耿峰;对话特种部队“火凤凰”,走访目前世界在建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前往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气田群-东方气田群,体验新时代“能源青年”无畏奋进的生活。

《信仰的力量》同时记录了许多与百姓生活贴近的故事。青年榜样探访人来到广东佛山,了解一群甘愿忍受寂寞传承艺术的“承艺青年”不一样的生活;又来到甘肃敦煌莫高窟,见证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艰辛和戈壁之上坚守信念的艰苦。《信仰的力量》中,以林占熺,谢华安两大院士为代表的几代“种业青年”引发热议。节目讲述了福建科学家林占熺带领“菌草铁军”,为让菌草技术成为造福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幸福草”而忘我工作的日常;年过八十的谢华安院士依旧脚踩泥土,奋斗在田野之间,和他的学生一起给水稻授粉,为守护百姓桌上的粮食倾注的一生。

自2022年6月底、7月初在广东卫视、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络电视台等各个平台陆续推出以来,《信仰的力量》受到观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社会各界反响热烈。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知识,说明节目《信仰的力量》的热播对培育时代新人的作用。
(3)如果你所在的班级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举行演讲比赛。请你拟定两个演讲标题(要求:围绕主题,言简意赅,每个标题限15字以内)。
2023-09-2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5 . 2023年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60周年。雷锋的一生只有不到22年,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新时代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以雷锋为榜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的原因。
(2)某校拟开展“雷锋精神我传承”主题宣讲活动,请你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相关知识,就弘扬雷锋精神写两点发言提纲。

6 . “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曾是孩童都会唱的歌谣。随着学业负担加重,劳动教育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学生劳动意识日益淡薄。对此,有人认为劳动教育可以树德、增智、健体、润美,需吹响回归的号角;但也有人认为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劳动教育无所谓。

劳动教育改革不仅要提出“理念”,还应有明晰的操作路径,打通了场地、课程、评价机制等劳动教育链条上的关键环节;不仅要传承“耕读传家久”的传统,还要有新时代的朝气和特色;不只是培养劳动技能,更要有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引领,引导学生树立劳动精神,培养有责任担当的接班人。所以,一定要上好劳动教育这门人生必修课。


(1)运用人生价值观知识,对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生活实践,阐述青少年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门人生必修课。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文化的浸润与支撑。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苏辙言:“天之所生,地之所产,足以养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哲学思想和智慧,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各地区各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从“两山银行”到“生态搬迁”,从“文旅生态产业”到构建“GEP核算体系”,各地在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方面的实践成果不断诵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旋律。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说明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对发展绿色文化的启示。
(2)结合材料,选择一个恰当的哲学原理,说明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正确性。
2023-04-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部分高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大联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一

不同

西方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价值取向不同

按照“资本逻辑”来展开,西方现代化是资本、利润驱动的现代化,讲求利润最大化,资本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是少数人获得最大利益的现代化

按照“人民逻辑”来展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民利益、社会利益.公众利益驱动的现代化,生产资料掌握在施大多数人手中,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实现路径不同

西方采取的是暴力、掠夺的路径。对内,主要表现为牺牲底层民众的利益;对外,通过殖民地、战争等形式进行掠夺,实现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使命、初心是为人民服务。对内,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外,不搞殖民侵略和战争

最终结果不同

最终巩固的是少数资产阶级利益的最大化

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有人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是殊途同归。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材料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与发展的动力源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等思想,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确立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形成,也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色。


(2)“中国式现代化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天然禀赋。”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对此加以阐明。

材料三   西方现代化从产生之初就把人类卷入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的潮流之中,从而建立起了以西方为中心的文明形态和话语体系。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西方现代化带来的现代性危机也逐渐显现,引发了阶级分裂、贫富分化、人的异化、价值冲突和社会对抗。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在现实中证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可行性、优越性,而且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以“中国式现代化是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人间正道”为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个左右。
2023-03-25更新 | 45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深圳市富源学校2023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9 . 材料一   自然资源部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通过强化规划引领和科学布局,为一体化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指引等措施,探索出“山水工程”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是坚持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生态资源进行整合,统筹规划,实行一体化保护修复。

二是以区域或流域为单元先行先试,初步探索出科学治理的新模式。

三是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四是转变本地居民思想认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五是既传承了传统生态智慧,又借鉴了国际先进理念。

(1)写出上述路径分别对应的哲学依据(不用拓展,写出对应的哲学依据即可)
路径

哲学依据

材料二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近些年,生态环境部加强了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全国共划定了约4万个环境管控单元。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约3亿吨、水泥4亿吨、平板玻璃1.5亿重量箱。随着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中央和地方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开发绿色金融、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工具,推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和环保产业发展。

(2)有人说: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价。
2023-11-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10 . 2023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突破众多外界条件限制,巧妙设计出一种“氢呼吸”策略,可以低成本、低排放地将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可以合成药物、染料、树脂和纤维的原材料,将废弃聚乙烯塑料这类环境污染物用于制备石油基化学产品,这为废弃塑料的“人工碳循环”开辟了新路径。废弃塑料变“废”为宝说明(       
①创新有利于实现事物价值的顺利转换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事物价值取决于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
④事物价值会因具体联系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