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价值与价值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一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过去十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人均预期寿命由75.4岁提高到了78.2岁……在新时代历史性的成就和变革中,人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真正得到了保障。最实在的成果惠于人民,最伟大的力量源于人民,中国的发展,归根到底要依靠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我们党要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与亿万人民勠力同心,接续奋斗,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材料二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面临着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努力拼搏、奋勇争先,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将自己对中国梦的追求化作一件件身边实事,在磨砺中长才干、壮筋骨,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说明新时代中国青年为什么要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让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穿越古今转译为可感可知的时代故事;“天好”,一个沉睡千年的飞天少女,被神秘空间“元境”唤醒后,决定来到人间收集碎片,复原壁画……“天好”不是玄幻小说中的人物,而是一个虚拟数字人。2022年,“天好”以收集壁画碎片为线索,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演绎,持续向世界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在海内外收获了大量拥趸。当文化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应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人们更生动地感知、更清晰地触摸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基因密码和历史情怀,这才是传统文化应有的时代表达。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如何做好时代表达。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对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5度人生”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状态,陷于负面情绪“茧房”里的人觉得是难受的后仰式,而对生活不离不弃、积极向上的人看来是奋进的前倾式。(见下图)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材料中“后仰式”或“前倾式”45度人生产生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造就青年   盛世成就青年

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处处刻印着青年奋斗的足印,洋溢着青春火热的激情。新时代新征程上,无论是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还是书写好乡村振兴的宏大文章,无论是筑梦经济建设大舞台,还是服务社会民生最基层,都需要更多青年勇于扛起责任、敢于担当使命。新时代新征程,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就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拥抱时代生活   铸就文学高峰

繁荣文学创作,推出精品力作,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一大批作家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积极投身文学实践,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创作更加繁荣.如孙甘露在长篇新作《千里江山图》中以完整清晰的故事情节展现中共地下党的艰苦斗争,书写共产党人的英雄群像和革命者的信念力量,吸引众多读者关注。陈应松通过长篇小说《天露湾》展现江汉平原葡萄产业的发展历程,以一对父女为主人公,描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创新实干、脱贫致富的故事。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于20世纪中叶至今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里,呈现中国城市普通百姓的生活日常和世态人情,故事中的周家三兄妹,工作岗位不同、人生轨迹各异,但为人处世都秉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他们的人生命运构成了一首激情澎湃的交响诗……一部部优秀作品,营造出新时代文学活力迸发的新局面。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知识,说明当代中国青年应该如何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繁荣文学创作的基本途径。
2023-01-06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新时代以来,广大青年将个人奋斗“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蓝图”,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奉献,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在急难险重中冲锋在前,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率先垂范……穿越历史风云,激情奋斗是不变的青春气质。新时代中国青年用个人鲜活的青春梦想,汇成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宏大叙事,书写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篇章。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这一观点的认识。
(2)请你运用文化继承的有关知识,以“赓续传承五四精神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为题,为校报提供一份报道稿。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个。
6 . 2022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三年新年贺词指出:“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苏轼有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给广大青少年的启示是(     
①客观决定主观,客观认识自己,方能合理确定人生的目标
②练就过硬本领,创造物质财富,方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③端正人生态度,坚定理想信念,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④奋斗成就事业,弘扬劳动精神,让人生在劳动奉献中升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9-3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让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穿越古今转译为可感可知的时代故事;“天妤”,一个沉睡千年的飞天少女,被神秘空间“元境”唤醒后,决定来到人间收集碎片,复原壁画……“天妤”不是玄幻小说中的人物,而是一个虚拟数字人。2022年,“天妤”以收集壁画碎片为线索,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演绎,持续向世界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在海内外收获了大量拥趸。当文化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应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人们更生动地感知、更清晰地触摸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基因密码和历史情怀,这才是传统文化应有的时代表达。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如何做好时代表达。
2023-06-24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校、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政治试题
8 . 请列出《哲学与文化》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思维导图。
2023-04-1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思维导图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简约、精彩、安全”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精彩落幕。

材料一 作为视觉符号和形象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核心图形(见下图)具有连接会徽、吉祥物、口号等奥运形象元素的关键纽带作用。


该图形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借助科技手段,通过计算机生成技术,将京张赛区山形及长城形态,与象征文化的《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充满动感与力量的线条、中国书法的韵味、运动员的比赛激情、赛场的滑道和前沿科技相融合,形成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中国风韵的冬季美景,呈现出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核心图形的设计对我国文化发展有何启示。

材料二 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办好北京冬奥会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要坚持绿色办奥,提升全社会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控,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筹办工作始终。坚持共享办奥,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冰雪运动发展和普及,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指示体现的哲理。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年者,国之魂。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新时代党和政府为青年发展创造的良好条件、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青春担当,是一部记录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事业成果、反映新时代中国青年精神风貌的重要文献。

白皮书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中国青年坚守“永久奋斗”光荣传统,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生动展现出“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的整体风貌。新时代中国青年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将自己对中国梦的追求化作一件件身边实事,在磨砺中长才干、壮筋骨。


有人认为,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份子,所以只要追求自己的前途,努力实现个人的“小目标”,那么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就自然能够实现。请从价值观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023-04-22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新时代青年》白皮书背景材料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