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价值与价值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思维导图
2023-02-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整体分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天,学习百年党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已经交到当代青年手中。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向上的时代就是青春最好的舞台。在脱贫攻坚主战场,20万驻村第一书记、上百万从事脱贫工作的同志中,青年也是主力军,他们在异常艰苦条件下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护工作的“90后”“00后”超过三分之一,更多优秀青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火线入党”,他们说“我从未如此坚定”“越是艰难越向前”。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当代青年应如何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2023-02-2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质量检测与评价量表
3 . AI(人工智能)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无人驾驶可以减少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接入云端,AI可以达成更高质量的疾病诊断效果,但AI的应用也很可能引发一些不可预知的、有悖于人类伦理道德的问题。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为此科技工作者应(     
A.坚持正确价值取向,注重突出科技发展中人的价值
B.根据人的现实需要,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C.重视意识能动作用,预测科技发展前景,杜绝发生问题
D.看到认识的反复性,在实践中寻找真理蕴含着的错误
2023-02-2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质量检测与评价量表
4 . 粮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满足人们穿、住需要的属性;书籍、艺术等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可见(     
①事物间的价值存在差异
②不同事物间的价值没有共同性
③价值是一事物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④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有一个法宝代代传承,芳华永绽。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还是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警钟。2020年12月22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针对餐饮浪费问题作出原则性规定。不久的将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将以专门法的形式,明确各相关主体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法律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我们正从主要靠文明道德规范遏制餐饮浪费的时代,进入法律法规与文明道德规范并重遏制餐饮浪费的时代,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真正让《反食品浪费法》落地生根!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制定《反食品浪费法》的唯物史观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青少年中存在不尊重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造成“舌尖上的浪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中小学校园食物浪费问题值得关注。各种供餐方式中,盒饭食物浪费最为严重,浪费量高达每餐每人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某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出“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的倡议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征途中,中国人民不断富了起来,在不断丰富的物质生活中,更应该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对食物的尊重,对农民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对社会文明的尊重。


(1)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谈谈青少年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合理性。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该校续写完倡议书。
要求:①围绕主题,形成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7 . 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每年播种约6亿亩,产量约5000亿斤,这离不开“最美奋斗者”李登海等一大批科学家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为了实现玉米育种突破,李登海带着干粮咸菜来到海南,开展玉米育种攻关。李登海团队育成的120多个紧凑型杂交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在全国累计推广13亿亩。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
②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③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④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才是人生价值之所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是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中,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0岁。芳华绽放的年纪,她与艰辛和泥泞为伴;青春正茂的岁月,她扎根山村反哺家乡。

读书期间,黄文秀曾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如今,这位年轻的"扶贫战士"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承诺,把忠诚与信仰书写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始终扎根群众,心系群众。她曾立下誓言,脱贫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担任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1年零82天,在她的努力下,百坭村88户418人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增收6.38万元,百妮村还获得了2018年度百色市“乡风文明红旗村”荣誉称号。在黄文秀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回家乡,投身乡村建设。黄文秀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在华夏大地传颂,激励着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请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加以阐释。
9 . 材料分析题。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某中学开展了二十大精神进校园活动,同学们积极学习二十大报告。阅读二十大报告的相关解读,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自主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宽了道路,提供了借鉴经验。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的召开,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截止2022年5月16日,“我为党的二十建言献策”网络征求意见正式结束。通过互联网就党的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近年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拓宽建言献策渠道,从“键对键”到“心连心”,确保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我为党的二十建言献策”可以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输入”到党的二十中,以政治参与的民主性托举起国家决策的科学性,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


(2)结合材料二,就党的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完美诠释,请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2296名党代表由全国各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他们中很多是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党员。在这些杰出代表中,有带领乡亲们奔向幸福的“新农民”朱霞;有求精争当先锋,创新攻克难题的钢铁工人唐笑宇;有铸强国利器,护万里海疆的科研工作者王军成,有扎根乡村基础教育,立志做山村学子的“引路人”的刘秀祥……尽管来自各行各业,但他们的身上具备共同的特质,那就是矢志报国,建功立业,攻坚克难,自强不息,一辈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无畏、无怨、无悔。


(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相关知识,谈谈在这些二十大代表的身上你能得到哪些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回望新时代非凡十年,在脱贫攻坚战场、在乡村振兴路上、在科技创新前沿、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线……处处闪动着奋斗者的身影。他们大胆地改革创新,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展现了奋斗者艰苦奋斗、创新创业的志气与锐气,成为最可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成就了新时代的万千气象。

袁隆平率领科研团队叩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屠呦呦被誉为"用一株青蒿拯救亿万生命”;张玉滚的扁担,挑起了深山里孩子们的希望;张桂梅用爱照亮山区女孩人生梦想;英雄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生命与死神竞速;敦煌女儿樊锦诗为莫高窟研究保护倾尽一生;誓死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祁发宝、陈红军、肖思远……这一位位书写不平凡人生的普通人,是奋斗的前行者,是社会的引领者和创造者。正是千千万万平凡英雄,才造就了我们如今的伟大成就。


(1)正是千千万万的平凡英雄,才造就了我们如今的伟大成就。请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论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材料二   2022年11月,太空迎来了中国“最励志航天员”——邓清明!在经过近25年的等待之后,56岁的邓清明和神舟十五号一起,载着希望与梦想奔向苍穹。从18岁报考飞行学员时的青葱岁月,到32岁进入航天员大队时的风华正茂,再到56岁终于圆梦太空时的双鬓微白。历经坎坷的邓清明说道:“25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我从来没有彷徨过,更没有放弃过。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绝不允许当任务来临的时候,却没有准备好。”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高二某班召开以“新时代青年应如何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为主题的班会,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写一份发言提纲。
要求:①运用哲学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②观点明确,条理清楚;③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