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检测历史试题
江苏 高二 阶段练习 2020-07-08 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史学热点、文化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一五”计划开始到“五五”计划,主要是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从“六五”计划(1981—1985年)开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从规划国民经济发展扩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又进一步扩展为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些变化(  )
A.稳步推进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彰显了改革开放的多层次性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体现了国家战略的与时俱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1961—1962年,湖北农村掀起了生产队集体和社员私人的大规模“挖边”高潮,即通过挖田地四周边、挖道路边等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据此可知,“挖边”高潮(  )
A.促进了“大跃进”的发展B.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革新
C.体现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D.有利于缓解农村粮食困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表是中国1949年—1952年工业的产值中各类经济类型的变化表。表格信息表明当时中国(  )
年份 合计 全民所有制工业 集体所有制工业 公私合营工业 私营工业 个体工业
绝对额
(亿元)
1949 140 36.8 0.7 2.2 68.3 32.2
1950 191 62.5 1.5 4.1 72.8 50.3
1951 164 90.8 3.4 8.0 101.2 60.1
1952 343 142.6 11.2 13.7 105.2 70.6

A.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B.工业经济得到较快恢复
C.公有制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一五”期间建设的项目,特别是苏联援建的项目,主要配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 和西部地区。150项中的106个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 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35个,其中21个安排在四川、陕西两省。由此可见,该布局
A.意在强化东北地区工业中心地位B.突出资源分布与军事需要的结合
C.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D.以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1955年,毛主席曾评价河北遵化县的王国藩社:“二十三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驴的四分之一属于社外成员),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时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得下泪。”这一评价
A.见证了农村人民公社的初创艰辛B.推动了农业合作社运动高潮到来
C.肯定了农民土地改革后的积极性D.体现了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路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农村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合作社,劳动生产集体统一安排,劳动成果在优先完成国家任务、集体积累之后实行按劳分配,合作社内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都受到一定限制。与这一经济形式特征直接相关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广B.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D.社会主义改造的实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新中国的前三十年,随着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中国贸易伙伴的重心和格局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列不同年份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中(单位:%),反映20世纪60年代末状况的是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邓小平曾对某次会议作了历史的全面的评价,说这次会议“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路线是正确的。”这次会议
A.是一次成功探索并得到长期坚持B.提出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C.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上海钢铁炼制业的朱镜清说:“社会主义革命时,我们一面要参加政权,一面要接受改造,明确了自己的前途和走入社会主义的方式。我们接受改造,才能做到‘阶级消灭,个人愉快’。”这反映出建国初期私营工商业者
A.致力恢复国民经济B.协商制定一五计划
C.认同社会主义方向D.拥护中共八大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指示信中规定,“公社不能不问实际情况,任意提高产量指标”,“生产队对生产小队要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制度”,“除了粮食、棉花、油料等只许卖给国家收购机关以外,其他农副产品,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交售任务以后,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这些规定
A.保证国家工业化顺利启动B.迈出了国民经济调整的步伐
C.拉开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上世纪50年代有这么一首民歌:“从南门到北门,进东门出西门,家家户户无闲人,昼忘食来夜忘寝:老人送砖砸石子,儿童就把缸渣寻,妇女在碾耐火土,壮年在砌高炉群,全市人民十几万,个个都是炼铁人。”该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推动三大改造的热烈进行B.体现多快好省的建设要求
C.贯彻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D.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这一思想
A.体现了“左倾”冒险的倾向
B.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基
C.是对苏联经济模式的突破
D.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全面准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从1985年开始,我国正式取消粮食的统购,改为合同定购,任何单位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这一举措
A.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B.实现了农民对粮食的自由支配
C.深化了土地所有制变革D.体现了粮食价格市场化导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是计划经济,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会议还强调要在计划体制、投资体制、财政体制、流通体制、价格体制、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以引进市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这表明当时
A.原有经济体制即将进行改革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探索
C.邓小平理论逐渐趋于成熟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1979年初,四川省试点企业已扩大到100家。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可以增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并可组织来料加工,允许企业有条件地销售商业物资,供销产品。增产增收的基础上,企业职工可以得到一定的奖金。这些政策
A.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B.增加了企业职工经济收入
C.扩大了企业生产分配自主权D.壮大了民营经济综合实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