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 高一 期中 2020-08-10 9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宣,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例如,郑板桥这样描写一个院落: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郑板桥集·竹石》)

③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小天井,给了郑板桥这位画家多少丰富的感受!空间随着心中意境可敛可放,是流动变化的,是虚灵的。

④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⑤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⑥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⑦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⑧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⑨颐和园有个匾领,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子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因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项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⑩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换触外面的大自然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像“山川俯绣户,日月近雕梁。”(杜甫)“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李白)都是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外国的教堂无论多么雄伟,也总是有局限的。但我们看天坛的那个祭天的台,这个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弯,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这是和西方很不相同的。

(节选自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材料二:

为了丰富对于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隔景等等。

(节选自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1.下列对材料一第②段引用《郑板桥集竹石》这一内容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直接说明中国的园林很发达,民间也拥有很多独特的院落。
B.以院落内竹石自成一景,说明园林空间处理上的艺术魅力。
C.借一方天井之下诗酒生活的刻画,突出郑板桥的文人气质。
D.通过与皇家园林的比较,突出民间园林体现的生命的节奏。
2.能依据材料一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艺术的创始人是道家的老子。
B.园林中的建筑主要突出其艺术价值和带给人美的感受。
C.窗子是园林中任何建筑不可或缺的沟通内外的装饰品。
D.亭子的建筑往往体现了小中见大从而丰富美感的艺术。
3.从材料二“借景”“隔景”概念中任选一个,借助材料一相关内容为所选概念下定义。
4.请从说明方法角度,赏析材料一第⑩段画线部分内容的表达效果。
5.材料一的语言除严谨准确外还有其他特点,请简要分析。
2020-08-0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

契诃夫

①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不动。

②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有很久停在那个地方没动了。他们还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可是现在傍晚的暗影已经笼罩全城。

③“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④姚纳猛的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⑤“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⑥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雷撒下来…… 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那匹瘦马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

⑦“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鬼把你支使到哪儿去啊?靠右走!”

⑧“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⑨一个是赶轿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 一个行人恶狠狠地瞪他一眼,抖掉自己衣袖上的雪, 行人刚刚穿过马路,肩膀撞在那匹瘦马的脸上。

⑩“这些家伙真是混蛋!”那个军人打趣地说,“他们简直是故意来撞你,或者故意要扑到马蹄底下去。他们这是互相串通好的。”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用眼睛瞧着!”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车夫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 了……

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哀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 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姚纳瞧见一个扫院子的仆人拿着一个小蒲包,就决定跟他攀谈一下。

“老哥,现在几点钟了?”他问。

“九点多钟……你停在这儿干什么?把你的雪橇赶开!”

姚纳把雪橇赶到几步以外去,伛下腰,听凭苦恼来折磨他……他觉得向别人诉说也没有用了……可是五分钟还没过完,他就挺直身子,摇着头,仿佛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似的;他拉了拉缰绳……他受不住了。

“回大车店去,”他想。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空气又臭又闷。姚纳瞧着那些睡熟的人,搔了搔自己的身子,后悔不该这么早就回来……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呢,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姚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竟有这样的事!”

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挠了挠头……

“去看一看马吧,”姚纳想,“要睡觉,有的是时间……不用担心,总能睡够的。”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

“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只要他活着就好了……”

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我的儿子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有删改)

6.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反复描写姚纳回头转身的表达效果。
7.本文与教材中《促织》《变形记》两文均设置了“荒诞”情节,请根据相关信息填写下表。
篇目“荒诞”情节艺术效果
《促织》(1)推动情节,凸显主题
《变形记》格里高尔变为甲壳虫象征隐喻,揭示主旨
《苦恼》(2)(3)

8.有人认为本文主旨是表达对底层人物遭受苦难的同情。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9.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对其思想性格会产生深入影响,请从这角度分析姚纳的思想性格特征。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仕鲁。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

②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

③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道教亦然。一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1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有司仕鲁_______
(2)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________
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数建法会于蒋山
B.及言不见用
C.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促织》)
D.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12.第②段画线句有三处停顿,请用“/”为其断句。
皆拔握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13.第③段表现了李仕鲁怎样的品质?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2020-08-0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谏逐客书

李斯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人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③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④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4.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士而不用________
A.粗疏   B.疏忽   C.疏远   D.生疏
(2)是以太山不土壤_______
A.舍弃   B.任凭   C.谦让   D.责备
15.下列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割膏腴             何厌       (《烛之武退秦师》
B.陛下说之             王笑不言   (《齐桓晋文之事》)
C.却宾客业诸侯       加之师旅     (《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D.士不产             其时时梦中寻我乎 (《与妻书》)
16.下面是一位同学就词类活用做的知识卡片,请你根据卡片内容为其补充类别,并从上述两份材料中为其选择相关例句并解释相关词义。
   
17.把第②段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18.本文第②段论证层层推进,很有说服力,请简要分析。
2020-08-0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