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山西 高一 阶段练习 2021-09-30 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早期人类制造石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的岩石区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这个时期应当是
A.北京人时期B.大汶口文化时期
C.仰韶文化时期D.良渚文化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以下文物可用于探究
A.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生活B.早期国家的经济制度
C.夏商周时期的礼乐文化D.春秋战国的农业生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据考古新成果,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国远古文明的“多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但持“满天星斗”论者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等复杂现象。这表明
A.考古证实中华远古文明由一处发源
B.中华远古各文明之间缺乏相互交流
C.中华远古传说影响原始文明的研究
D.中华远古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2021-02-20更新 | 945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1届高三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黄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黄帝播百谷草木,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的中华文明先祖。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B.可作为国家形成的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黄帝的真实存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有大规模的城址、城内成片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而且还有大量的能说明贫富分化、阶级阶层存在的墓葬材料。这可用来证明中国
A.率先迈入阶级社会B.奴隶制社会开始形成
C.早期国家形态出现D.文明成就获世界认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传说黄帝时代,民神杂糅,神可以自由的上天下地,人也可以通过天梯——“昆仑山”往来于天地之间。之后颛顼时代发生了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的“绝地天通”事件。这一变化
A.反映了社会神灵崇拜的多元化B.适应了政治权威萌芽的需要
C.体现了人们认识自然能力提高D.意味着社会产生了阶级对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综合已发现的卜辞资料来看,目前见到的甲骨文单字已达5000以上。字形结构也相当复杂,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六种构字原则皆可找到实例。词类上已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区分。这说明甲骨文
A.是周代的一种文字B.与现代汉语没有差别
C.是我国最早的文字D.是一种很成熟的文字
2021-02-04更新 | 354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8. 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2021-01-09更新 | 10176次组卷 | 96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商朝前期实行一夫多妻制。西周建立后,周公对婚姻制度进行了改革。《礼记·曲礼》载∶“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殡、有妻、有妾。”只有“后”为真正的妻子,其余都是身份不同的妾。这反映了
A.女性社会地位不断下降B.周天子的权威得到强化
C.权力传承方式发生变化D.男尊女卑观念开始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0. 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2021-06-09更新 | 11390次组卷 | 87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公元前112中,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一措施
A.改变了抑商政策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抑制了农业生产D.实现了国家统一
2020-01-30更新 | 593次组卷 | 5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在春秋经传中,秦国九世以上世袭贵族世家不过两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袭贵族居然为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这种现象
A.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B.制造了诸侯之间的对立
C.便利于秦国政治形态转型
D.加速了西周分封制的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春秋后期,大夫执政是一种潮流,鲁昭公被以季氏为代表的“三桓”赶出鲁国后,直住在晋国直至死去。其原因是: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大夫执政是一种历史的倒退B.大夫执政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被废除
C.鲁国已经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D.大夫执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新兴地主B.立功将士
C.没落贵族D.富裕农民
2022-12-08更新 | 43次组卷 | 77卷引用:2010年河南郑州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没有被废除。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B.“商君之法”在当时已深入人心
C.变法措施得当,未带来消极影响
D.秦孝公及其继任者坚决拥护和支持新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这里“化家为国”指的是(     
A.分封制的瓦解B.专制王朝制确立
C.郡县制的实行D.郡国并行制实施
2021-09-30更新 | 28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7. 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2019-01-30更新 | 70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