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10-27 4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共同富裕作出相关要求,强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按照“十四五”规划,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既要发展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又要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观兼顾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将未来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归结为“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共同富裕是一个反映特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共同富裕”中的“共同”说明社会成员对于财富的占有方式,关注社会成员对财富的集体共享,是相对于私有制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而言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富裕”则说明社会成员对于财富的占有程度,是相对于贫穷而言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之所以区别于资本主义,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其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和经济社会的巨大不平等,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裕也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方向,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这个角度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人民立场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都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确定为社会主要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摘编自董天美《共同富裕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B.资本主义生产力不高,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故不会也不可能共同富裕。
C.马克思、恩格斯设想过共同富裕的未来社会,中共领导人也曾论及于此。
D.中国的国情没有变,这决定了共同富裕仍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无意外,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B.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C.“共同”和“富裕”分别集中体现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裕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下列选项,对“共同富裕”的论述,不符合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共同富裕,首先在富裕,关键在富裕,没有富裕就不可能有共同富裕。
B.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如果离开了共同二字,就必然失去其根本之意。
C.共同富裕,在于是为富裕而共同,为共同而富裕,最终形成有机的一体。
D.共同富裕是指每个家庭和个人的收入相等、财产相同,公共服务等均享。
4.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2-10-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看护

孙犁

一九四三年冬季,日寇在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对在晋察冀的部队和人民来说,这是一段极端艰难的时间。那一两年里,我们接连遇到了灾荒。反扫荡的转移,是在九一八下午开始的,我们在沙滩上行军,不断地蹚水过河。情况一开始就很紧张,来不及穿鞋,就手里提着。接连过了几条小河,队伍渐渐也就拉散了,我因为动作迟缓,落在了后面。回头一看,只有一个女孩子,一只脚蹬在河边一块石头上,眼睛望着前边的队伍,匆忙地穿上鞋,就很快地跟上去了。

这女孩子有十六七岁,长得很瘦弱,背着和我一样多的东西,外加一个鼓鼓的药包,跑起路来,上身不断地摇摆,活像山头那棵风吹的小树。我猜她准是分配到我们队上来的女看护。

快跑,小鬼!我追在后面笑着喊。

反正叫你落不下!她回头笑了一下,这笑和她的年岁很不相称。她幼小的生活里一定受过什么压抑。我注意她的脚步,这孩子缠过脚,我明白了为什么过河以后,她总是要穿上鞋。

前面的队伍正蹚过一条大河,爬到对面高山上去。头上是宽广的蓝天。忽然听到飞机的叫声,立时就开始了扫射。我看见女孩子急忙脱了鞋,卷高裤腿,跑进水里去,河水搭到她的腰那里,褂子全都湿了,却用两只手高高举起了药包。她顺着水流斜斜地前进,没走到河心,就叫水冲倒了,我赶紧跑上去,拉起她来,扯过河去。

刚登上岸,我觉得脚上一热,就倒了下来,血冒在沙滩上。

敌人的飞机一直低飞着,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女孩子低着头,取出一个卫生包,替我裹伤。扎住伤口,女孩子说:你把东西放下吧,我给你背!

哪里的话,你这么小的人,会把你压死了哩!我勉强站立起来,女孩子搀扶了我,挨上山去。

我们在山顶走着,飞机走了,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我们都饿了,可是遵守着行军的纪律,不拾也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

中队上的医生老康跑上来说:刚一出发你就负伤了!

可是并不光荣。我说,正在用腿用脚的时候,你看多倒霉!

每天宿营下来,我叫刘兰去给你换药!他说着替女孩子搀扶着我,刘兰才有工夫坐下去倒出她鞋里的沙土和石块。

这孩子很负责任,老康接着小声说,她是一个童养媳,婆家就在我们住过的那个村庄,从小挨打受气,忍饥挨冻。这次我们动员小看护,她坚决参加。起初她婆婆不让,找了来。她说:‘这里有吃的有穿的,又能学习上进,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进步?’婆婆说:‘……你吃上饱饭,可不能变心,你长大成人,还是俺家的媳妇!’她没有答话。

从这天起,每天晚上到村庄找好房子,刘兰就背着药包笑嘻嘻地找了我来,替我洗好伤口换好药,才回去洗脸休息。情况越来越紧,可是我的伤口并不见好,组织上决定要把我坚壁到远处一座高山上去,叫刘兰跟随。我心里有些焦急,望望刘兰,她却没有怨言。

我们按路线出发,天明进入了繁峙县的北部。这是更加荒凉的地方,山高水急,道狭村稀,在阴暗潮湿的山沟里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

在苍茫的夜色里我们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一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还有一所场院。我同刘兰就住在这小小的山庄上。进村以后,她去找上关系,打扫房子,然后把我安排到炕上。接着她又做饭,烧炕,洗净吃饭的锅,煮刀剪,消毒药棉……弄到半夜,她才到对过妇救会主任老四屋里去睡觉。

老四也是一个童养熄,十四岁上成的亲,今年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小孩。老四告诉刘兰,这山顶顶上的人家,就是难得有个娃,要不就是养不下,要不就是活不大!

刘兰说:这是因为我们结婚太早,生活苦,又不知道卫生,以前我也是个童养媳……

因为刘兰还不会做莜面,老四就派了两位妇女来帮忙。她们都穿着白粗布棉裤、黑羊皮袄,她们好像从来没洗过脸,那两只手,也只有在给我们和面和搓窝窝的过程里才弄洁白,那些脏东西,全和到我们的饭食里去了。刘兰对我说:你身体好些的时候,多教我认几个字吧,我要给她们讲讲卫生课。

不多几天,她这讲习班就成立起来,每天晚上,有十几个青年妇女集在老四屋里,对刘兰讲的问题发生很大的兴趣。你看刘兰多干净,妇女们笑着说,我们向你学习!

从此,我看见这些妇女们,每天都洗洗手脸,有的并且学着我的样子,在棉袄和皮衣里衬上一件单褂。我觉得刘兰把文化带给了这小小的山庄,它立刻就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并给她们的后代造福。

不久就下了大雪,接到大队来信,要我转移,当夜刘兰去动员担架。她拄着一根棍子,背着我们全部的东西,头上包着一块手巾,护住耳朵和脸,在冰雪擦滑的路上,穿着一双硬底山鞋,一步一个响声,迎着大风大雪跟在我的担架后面……

(一九五〇年五月护士节于天津,有删改)

文本二:

身为冀中人民的儿子,孙犁先生把对家乡的爱倾注在对小说诗意美的追求上,他不仅是讲故事的能手,也是能够把你带入诗意境界打动你心灵的高手。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清新隽永的抒情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

孙犁的作品伴随了我这一代人的成长。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鲜亮的生命,有如初春的平原上绯红的朝霞,就会被重新召唤出来,让人惦记,让人怀念。我怀念水生嫂、吴召儿、妞儿们,那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孙犁先生不大写战争的残酷,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刻意雕镂,而是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书写抗日战争时期坚忍乐观的中国军民。那些女孩子们,就是孙犁心目中人民的代表,的化身。……

作为晚辈,我受到过孙犁先生的恩泽。1982年夏,我发表了短篇小说《哦,香雪》,并未引起太大反响。我将载有这篇小说的《青年文学》杂志寄给孙犁先生。先生回信中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我也写过一些女孩子,哪里有你写得好!那是1982年冬。及至1983年春,《哦,香雪》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

(节选自铁凝《怀抱着胸中那一簇火焰——孙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题目“看护”,看似普通,实则巧妙,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也交代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同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B.小说主要讲述刘兰精心护理伤员的故事。“我”是小说的重要角色,也是故事叙述者,这种叙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C.小说善用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如面对熟透了的红枣,“我”和刘兰不拾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就体现了部队纪律的严明。
D.小说借老康的话,补叙了刘兰的身世经历,既解释了前文她的笑和年纪不相称的原因,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6.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孙犁小说艺术形象的独特魅力,蕴含了作者对孙犁的钦敬之情。
B.水生嫂是孙犁小说《荷花淀》的女主人公,她和铁凝笔下的香雪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
C.孙犁先生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构筑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学世界,成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D.在给铁凝的回信中,孙犁先生对小说《哦,香雪》赞誉有加,这对这篇小说的推介起到了一定作用。
7.请结合文本一,概括分析刘兰这一人物身上有哪些孙犁所追寻的“美好的东西”?
8.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你认为本篇小说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适之性疏率,李林甫尝谓适之曰: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主上未之知也。他日,适之奏事言之。上以问林甫,对曰:臣久知之,但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凿之非宜,故不敢言。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适之既失恩,韦坚失权,益相亲密,林甫愈恶之。初,太子之立,非林甫意,林甫恐异日为己祸,常有动摇东宫之志。而坚,又太子之妃兄也。皇甫惟明尝为忠王友,时破吐蕃,入献捷,见林甫专权,意颇不平。时因见上,乘间微劝上疏林甫,林甫知之,使杨慎矜密伺其所为。会正月夜,太子出游,与坚相见,坚又与惟明会于景龙观道士之室。慎矜发其事,以为坚戚里,不应与边将狎昵。林甫因奏坚与惟明结谋,欲共立太子。坚、惟明下狱,林甫使慎矜与御史中丞珙、京兆府法曹吉温共鞠之。上亦疑坚与惟明有谋,而不显其罪。葵酉,下制责坚以干进不已,贬缙云太守,惟明以离间君臣,贬播川太守,仍别下制戒百官。夏四月,韦坚等既贬,左相李适之,自求散地。庚寅,以适之为太子少保,罢政事。其子卫尉少卿霅尝盛馔召客,客畏李林甫,竟日无一人敢往者。以门下侍郎、崇玄馆大学士陈希烈同平章事。希烈,宋州人,以讲《老》、《庄》得进,专用神仙符瑞取媚于上。李林甫以希烈为上所爱,且柔佞易制,故引以为相。凡政事一决于林甫,希烈但给唯诺。故事,宰相午后六刻乃出。林甫奏,今太平无事,巳时即还第,军国机务,皆决于私家,主书抱成案诣希烈书名而已。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
B.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
C.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
D.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五岳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B.“因奏事”的“因”指乘机,与《琵琶行并序》中“因为长句”的“因”意思相同。
C.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与苏轼《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望”意思相同。
D.癸酉,是干支纪年的一种方式。我国古代常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用来纪年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适之性格粗疏,思考问题不周全,在华山金矿的事上抢李林甫的功劳,惹皇帝生气。
B.李林甫当初不同意太子的册立,担心太子以后对自己不利,常有动摇太子地位的想法。
C.皇甫惟明在打败了吐蕃后,入朝廷进献捷报,看见李林甫独掌大权,心里感到很不平。
D.李林甫上奏说韦坚与皇甫惟明策划阴谋想共同拥立太子即位,皇帝也怀疑二人结谋。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乘间微劝上疏林甫,林甫知之,使杨慎矜密伺其所为。
(2)慎矜发其事,以为坚戚里,不应与边将狎昵。
13.李适之的儿子卫尉少卿霅尝盛馔召客,为什么宾客们都不敢去?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度浮桥至南台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①浮桥:宋时由船只连成浮桥。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言浮桥桥面宽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说诗人客中多病久未登临山水,闻南台之名试作一次探访,点明出游缘起。
B.颔联“九轨”、“千艘”是虚指、夸张之词,写出浮桥的雄伟气象,以虚见实。
C.颈联一“自”字,在冷静的叙述中透露感慨:人世与自然都在不断缓缓变迁着。
D.中间两联语言质朴、笔墨简淡,描绘出远近相宜、层次丰富的画面,意趣悠远。
15.同为病中登高,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1)《六国论》中指出六国灭亡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指出齐国灭亡的根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表现秦对人民疯狂掠夺和剥削,而又大肆挥霍的暴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0-2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克己复礼为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知者不惑
D.未成一篑
2020-09-09更新 | 872次组卷 | 4卷引用:5.1《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2020-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