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 9 月起点考试生物学试题
湖北 高二 开学考试 2023-09-13 14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分子与细胞、实验与探究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1. 达尔文物种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挑战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但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没能解决的问题是(       
A.生物的协同进化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
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D.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2022-06-03更新 | 46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八十中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名校
2.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计算正确的是(       
A.某学校(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7%
B.若在某地区色盲遗传调查中Xb的基因频率为8%,理论上在人群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8%
C.若某地区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则该地区正常个体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所占的比例为2a/(1-a)
D.若某地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则该地区人群中女性个体不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所占的比例为(1-b)2/2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3. 雷鸟羽色因季节而异,春夏多为有横斑的灰褐色,冬季则换成白色羽毛。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羽色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白色羽基因频率增大
B.若天敌急剧减少,则雷鸟换羽的特点会很快消失
C.雷鸟的这一特点是其主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结果
D.若冬季降雪稀少,则换成白色羽不利于雷鸟生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4. 斑驴兽是斑马和驴杂交产生的后代,斑马的染色体数为22对,驴的染色体数为31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斑马和驴杂交产生的后代斑驴兽属于二倍体新物种
B.斑驴兽的产生说明斑马和驴群体间能进行基因交流
C.斑驴兽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但不含同源染色体
D.斑驴兽的生殖腺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5. 某地天坑群有近乎直立的陡峭崖壁,形成了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生态环境。天坑中有一种特殊的“住民”—不慎落入其中的飞猫。它们展开四肢凭借风力可以在天坑中滑翔,但天坑特殊的地形让它们难以重返地面。除了飞猫,天坑中的盲鱼、盲虾、中华溪蟹、洞穴步甲等动物都属于天坑溶洞的特有物种,它们对栖息地要求严苛,一旦天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就可能面临灭绝。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A.天坑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环境可以隔绝干扰,不会出现物种灭绝
B.天坑中的盲鱼、盲虾等生物与天坑存在协同进化
C.受天坑环境影响,飞猫的种群基因库可能会变小
D.天坑中的中华溪蟹、洞穴步甲等体现生物多样性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6. 某种昆虫AA和Aa表现出不同的性状。经调查某岛屿上该种昆虫的基因型频率变换情况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

Aa

aa

1980年

12 %

66 %

22 %

1990年

18 %

42 %

40 %

A.这十年间该昆虫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B.该种昆虫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是有性生殖的结果
C.这十年间,AA型个体与aa型个体都增加,它们之间表现为共同进化
D.这十年间,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aa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增加,而Aa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减弱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7. 美罗培南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下图为该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存在着关联
B.美罗培南的使用诱导细菌产生了可遗传的耐药性突变
C.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属于协同进化
D.规范使用抗生素和避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可减缓耐药率的升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8. 深海中生存着一种通体透明的超深渊狮子鱼,它与栖息于海岸岩礁的狮子鱼相比,色素、视觉相关基因大量丢失,与细胞膜稳定有关的基因也发生了变化,增强了该鱼的抗压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超深渊狮子鱼视觉退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B.超深渊狮子鱼与栖息于海岸岩礁的狮子鱼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在争夺食物和栖息空间中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D.深海环境的定向选择提高了与超深渊狮子鱼细胞膜稳定有关基因的频率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9. 取甲、乙两个试管,向甲试管内加入血浆,乙试管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测试pH。然后,向甲、乙试管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测试pH。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错误的是(       
A.对照实验中无关变量要保证相同且适宜,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
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充分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的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
D.该实验可证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0.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蛋白质含量较低,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B.脑脊液可以为脑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
C.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降低
D.脑脊液中无机盐浓度明显低于组织液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1.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肝病。是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输血、静脉的药瘾注射以及不洁净的美容、纹身等传播。患者会出现肝水肿和转氨酶升高等表现。临床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同时还需关注转氨酶、血氧饱和度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根据资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氧饱和度正常,能够避免体内细胞进行过量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危害健康
B.正常人转氨酶的参考值是0~40U/L,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状态
C.病毒寄生肝细胞中后,会利用肝细胞的原料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相关蛋白质
D.肝脏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场所,出现病变后,机体会因为蛋白质合成量不足而出现组织水肿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2. 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血浆渗透压是使组织液回流到毛细血管的一种力量。组织液中的渗透压升高或血浆中的渗透压降低,均会导致水分向组织液迁移造成组织水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回流减少导致组织液过多形成水肿
B.血浆中的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液的量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
C.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使淋巴液进入组织液减少,导致组织水肿
D.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3.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DAT)回收。可卡因是一种兴奋剂,可以使DAT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多巴胺通过多巴胺受体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B.DAT可避免多巴胺持续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
C.可卡因会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减少D.摄入可卡因会导致机体的神经活动出现异常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14.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2018-06-09更新 | 15090次组卷 | 153卷引用: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5.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传入神经与感受器相连接,通过传出神经与骨骼肌,各内脏以及心血管系统等效应器相连接。蒽环类药物是临床中广泛使用的抗种瘤药物,然而该药物对心脏毒性很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通过调控自主神经实现再平衡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蒽环类药物的使用与心脏自主神经失衡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感受器均分布在机体的皮肤表面
B.蒽环类药物对心脏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不会造成影响
C.通过调控阻止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从而实现再平衡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毫无意义
D.直接刺激连接骨骼肌的传出神经纤维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但这并不属于反射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6. 人体体表痛和内脏痛的形成存在共用神经元时,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的来源,但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信息,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参与牵涉痛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为传出神经
B.牵涉痛的产生共用了神经纤维b,痛觉的形成部位是脊髓
C.牵涉痛的形成过程中,皮肤被误作“感受器”,神经元a并没有产生兴奋
D.牵涉痛属于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7. 反射时是指从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到效应器出现反应为止所需的时间。兴奋经中枢传播时往往较慢,这是由于化学性突触传递须经历递质释放、递质在突触间隙内扩散并与后膜受体结合以及后膜离子通道开放等多个环节,因此需时较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等强度的有效刺激分别作用于同一人的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感受器,膝跳反射的反射时要长一些
B.当手碰到火时,人感受到疼痛后会随即做出快速的缩手反射,以免被进一步烫伤
C.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的
D.上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经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可能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活动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18. 俗话说“苦尽甘来”,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在苦药里加糖,仍会感觉很苦。研究发现,甜味分子和苦味分子首先被味细胞(TRC)识别,经一系列传导和传递,最终抵达大脑皮层的CeA和GCbt区域,产生甜味和苦味(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在①处传递和②处传导形式分别为化学信号和电信号
B.CeA产生的甜觉能传至苦味中枢GCbt,所以“甜不压苦”
C.GCbt产生的苦觉会抑制脑干中甜味神经元,因此“苦尽”才能“甘来”
D.甜味和苦味分子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相应感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2023-09-12更新 | 160次组卷

二、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

(1)蝽蟓通过长而锋利的喙,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蝽蟓的长喙与短喙为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决定蝽蟓____________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蝽蟓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发生了进化。
(3)蝽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会____________。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果皮也存在变异,可提供进化的____________,果皮较薄的植株更容易延续后代。上述过程中,当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蝽蟓得以生存繁衍,这是物种间____________的结果。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如表是某男子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7U/L9~60
肌酐CRE↑1.9mg/dL0.5~1.5
尿素氮BUN↑14.6mg/dL6~23
血清葡萄糖GLU↑223mg/dL60~110
甘油三酯TG↑217mg/dL50~200
总胆固醇TCH179mg/dL150~220
(1)人体内环境中,除了表格中列举的物质,还有_______等调节类物质以及免疫活性物质。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及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并不相同,最大的差别是_______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______________三方面,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的含量有关。
(3)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属于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全部随尿液排出。根据此化验单中肌酐的数值,可推测该男子的_______(器官)功能异常。
(4)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健康人的血液中每一种成分都处于_______中。根据化验单中血清葡萄糖的数值,可以推测该男子可能患_______;在检测血糖时,患者需空腹的原因是_______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发生,反射弧结构中任一环节受损,反射活动就不能完成,为了证明该结论,某实验小组利用脊蛙(去除大脑的青蛙)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刺激前的处理

用硫酸刺激的部位

实验结果

实验一

左后肢不做处理

左后肢中趾

左后肢出现屈腿

实验二

环切掉蛙左后肢脚趾上的皮肤

左后肢中趾

左后肢无屈腿

实验三

右后肢不做处理

右后肢中趾

右后肢出现屈腿

实验四

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

右后肢中趾,每隔一分钟刺激一次

右后肢发生屈腿,但麻醉3min后不能发生

实验五

右肢背部传出神经所在位置,每隔一分钟刺激一次

右后肢发生屈腿,但麻醉5min后不能发生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说明,损坏反射弧的_________反射活动不能进行。
(2)坐骨中经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麻醉效果出现的先后顾序不同。综合分析实验三、四和实验五的结果,得出坐骨神经中的_________(填“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
(3)上述实验中,效应器是______。能完成右后肢屈腿反射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__
(4)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验证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为研究处于不同焦虑状态的个体在相同压力下“努力动机”(愿意付出努力的意愿)的变化,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者首先将大鼠按照焦虑状态,分为低焦虑大鼠和高焦虑大鼠两类,随后给予大鼠刺激,使其处于相同的压力状态,并将其放入操作式条件反射箱中,如图(a)所示,在该箱中动物必须通过自己完成某种操作,才能获得奖励,大鼠获得奖励的次数越多,表示大鼠的努力动机越强,实验结果如图(b)所示。

(1)图(b)所示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研究表明,在相同压力状态下,高焦虑大鼠脑中CRHR1的表达量较正常状态显著降低,而低焦虑大鼠脑中CRHR1的表达量较正常状态显著升高,因此有研究者推测不同焦虑状态下的大鼠在相同压力下努力动机的变化可能与CRHR1表达量的差异有关,为证明这一猜测是否正确,研究者将两类大鼠置于相同压力状态下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请完善该实验。

组号

大鼠类型

处理

检测指标

1

2

低焦虑大鼠

不干扰大鼠脑中CRHR1的表达

3

高焦虑大鼠

使大鼠脑中CRHR1的表达量升高

4

不干扰大鼠脑中CRHR1的表达

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Ⅱ: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以证明假设是正确的。
(3)若人类在压力状态下努力动机的变化与大鼠相似,那么这项研究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分子与细胞、实验与探究

试卷题型(共 22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8
非选择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遗传与进化
1,2,3,4,5,6,7,8,19
2
稳态与调节
3
分子与细胞
4
实验与探究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单选
20.4遗传与人类健康综合单选
30.85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单选
40.65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概念单选
50.65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单选
60.85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单选
70.65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单选
80.65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单选
90.6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单选
100.65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内环境稳态及意义单选
110.65生物的基本特征及病毒(旧)  无氧呼吸过程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单选
120.65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内环境是外界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单选
130.6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单选
140.9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单选
150.65反射与反射弧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选
160.65反射与反射弧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单选
170.65反射与反射弧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选
180.65反射与反射弧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选
二、非选择题
190.65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解答题
200.65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内环境稳态及意义解答题
210.65反射与反射弧  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实验实验题
220.65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学习、记忆、情绪实验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