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10-24 18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一词起源于劳动实践中的耕种、生产、手工、技艺等。劳动作为人类发展的物质性力量,正如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所阐述的那样,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甚至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在世界文化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朱熹的《童蒙须知》中将洒扫涓洁作为孩童启蒙教育,卢梭的《爱弥儿》高度重视手工劳动,将之视为重建身体与知识的有效中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不会种菜,不算学生。劳动是实现人从自然性走向文化性的必经之路,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而言,劳动是教育、文化、精神的来源,而劳动教育更能够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形成双重引领,使人直面生产、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人在传承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社会发展有益的文化知识,以此进行文化的启蒙和教化。

劳动教育促进个体沉浸在身体力行的劳动文化中,完成对个人身体机能、工艺技能、知识水平的提升,并对个体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力量予以完善,从而得到更高的精神文化浸润。当前,全国大中小学开展的多种劳动教育活动和课程,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浸润和传承创设了情境、建构了场域、丰富了载体,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劳动是人特有的发生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交互作用的活动,因此劳动不能脱离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即文化;而劳动教育的本质是知识、价值的生产、传播和影响,即文化实践。从对象物的属性来说,劳动教育就是文化实践的本体,劳动教育通过切实的劳动实践提高人的生产劳动能力,改变人们生产劳动的组织方式和制度,推动人类物质文化的进步,进而推进了文化实践的深入与革新。同时,劳动教育又是文化实践的载体,文化融入是当前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将从远古一直发展到今天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忘来时路,为文化实践提供源头活水,不断铸就新的文化辉煌。劳动教育巩固了人在劳动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也通过这种身心融合的教育给人带来身体、心理以及精神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人在文化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

劳动实践深化文化认同。对于文化认同,应有至少两个层次的理解,其一是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不仅是对传统和现在知识层面的数量积累,还是一种可能在未来喷薄的智能意识,既基于内容又基于过程。文化认同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价值感和认同感,也唯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激发、实现。其二是文化超越。超越不是以鄙夷的眼光弃之不用,而是用关心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现实与传统的融合新生,以文化主体的责任去更好地传承、突破与创新,通过劳动实践与现实文化进行交流、碰撞、新生。如果失去了具体实践路径,文化认同只会成为一句口号,也让实践和文化都失去了主体性。劳动教育蕴含着劳动创造美的智慧,无论是田园种植、印染工艺、纸扇泥塑、裁衣织布的传统工艺,日常生活家务劳动的实践,还是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都是对文明与智慧的追溯,也唯有通过广泛蕴藏于生产生活的劳动实践才能进一步启迪大众的文化创造力,让文化自觉与超越深入每个人的内心。

(摘编自马慧子   马梅《劳动教育独具的文化价值》)

材料二:

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由是,各地中小学在课程体系框架内,因地制宜,开设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种菜做饭学农活儿,木工花艺做公益,在文化知识学习和体艺社团活动之外,孩子们又有了崭新的成长体验,各具特色,不亦乐乎。

为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价值观塑造、生活能力养成和公共意识培育3个方面,深耕细作,久久为功。

价值观塑造方面。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应侧重于价值观塑造,主要是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劳动,感受劳动,进而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果实。于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而为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是有责任的,从而树立起劳动光荣、自食其力和责任担当的价值观。

生活能力养成方面。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共设置了10个任务群,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部分。相较而言,日常生活劳动部分实际意义更大一些,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等任务群,和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场景结合甚为紧密。通过此类课程的有效实施,能够让孩子们打小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和技能,养成自理能力。

公共意识培育方面。服务性劳动部分中,有一个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任务群,很有意义。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性公益活动、一些志愿服务,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从相对封闭的校园和家庭环境中走出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对真实复杂的社会提前有一些近距离的感知认知;而且,从全人教育角度来说,这也补上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关键一环。

另一方面,这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公共意识和利他精神,帮助孩子们尤其是独生子女,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模式,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而不是精致的利已主义者。

(摘编自陆建国《劳动教育不能简化为劳动体验课》)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劳动教育促进个体沉浸在身体力行的劳动文化中,蕴含着劳动创造美的智慧。
B.劳动其实就是各种活动,因此劳动不能脱离“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即文化。
C.文化认同与劳动实践密切相关,具体的实践能激发文化认同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价值感和认同感。
D.注重价值观塑造、生活能力养成和公共意识方面的培育等方面,有助于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也与人的劳动密不可分。
B.劳动是实现人从自然性走向文化性的必经之路,是教育、文化、精神的来源。
C.劳动教育的本质是知识、价值的生产、传播和影响,因此劳动教育是文化实践的本体。
D.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各地中小学因地制宜,开设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劳动课。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11岁的女儿不想读书,爸爸就带她在烈日下挖藕以体验生活的不易,4个小时下来,女儿脸晒到脱皮,爸爸觉得效果很好,因为事后孩子表示要好好读书了。
B.每周让孩子做一顿饭,从菜市场讨价还价买菜、择菜淘米到烧煮烹炸,让孩子们在掌握生活本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家务劳动的不易。
C.到山上挖笋、采茶,去田里拔草、摘野菜……这是某中学组织的“新劳动教育”研学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农事活动、走近自然,感受民风民俗。
D.鼎湖小学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居家劳动,主动承担家务,在实践中培养劳动能力,树立起劳动担当和责任意识,做幸福生活的缔造者。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5.在大中小学中开展劳动教育课具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侯发山

守山是他的本名,一根筋是他的绰号。从这个绰号上,诸位就知道他这人的脾气有多倔,或者说多拧。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让他也去,说母亲不在了,他一个人在老家,孤单。有山,我不孤单。说罢,他脖子一梗,又说,我若进城,就白瞎了你爷跟我起的名儿了。儿子撇了撇嘴,说:山上有啥?用得着守?他瞪了儿子一眼,说:恁的你?翅膀硬了不是?没有山,你能有今天?儿子想不起反驳的话,恨恨地叹了口气。儿子记得,地里打的粮食不够吃,没少吃山上的野菜、野果,还有野兔、野鸡、獾、野猪等野味——农闲时节,父亲跟着爷爷上山打猎,更多的战利品则舍不得吃,全都送到镇上的饭店,换来的钱,用做家里吃盐烧煤之类的花销,还有,他一路下来读书的费用都是他们打猎来的。爷爷去世后,猎枪也被收缴,父亲这才罢手。

这天,守山拿着镰刀要上山,镇上开时尚酒店的刘二来了。过去守山父子的猎物基本上都是送到刘二的饭店——那时还是野味饭店,还没有到酒店的档次。一来二去,两家人因此熟络起来。

山哥,兄弟今年求你来了。刘二一边抱拳,一边一脸讨好地笑。

废话,在我这里不用求。只要不是让我给你生孩子,尽管放话。守山拍着胸脯说。

玩笑少开,说正经的,盖房子的那个马总,一直照顾咱的生意,他想吃野味,别的不敢想,弄只野兔咋样?说罢,刘二眨巴着眼睛。

……守山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他如今是义务看山人,自己不打猎,也阻止其他人打猎、砍伐山林。他想了想,推辞道:没有枪,没法弄。

谁还不知道你们猎人的能耐?没有猎枪,照样能逮猎物。你老爹那本事,你见天跟着看……说到这里,刘二可能觉着不妥,没有继续往下说。

你见天看云,就能呼风唤雨?守山冷笑一声,然后低眉顺眼地说,二弟,我家里养有土鸡,你想要几只就逮几只。

我要的是四条腿,不是两条腿。

你不会用家兔替代?守山讪讪说罢,不敢去瞧刘二的眼睛。

坑人的事咱不干!刘二说罢,气呼呼地走了。他知道守山的脾气,自己再说也是白费口舌。

看到刘二拂袖而去,守山心里很不是个味儿。儿子上大四那一年,那天儿子去上学,守山出山送儿子,老爹一个人上山打猎,不小心掉进了自己设计的捕猎陷阱,陷阱里布满荆棘钢针,老爹因流血过多而身亡。刘二一下子送来十万,让守山办理后事,还说这钱是捐赠,不用还。也有人说,刘二是心里有愧才这样做的,他要是不经营野味饭店,守山的老爹也不会死。儿子结婚的时候,刘二随了两万的礼——当时,乡亲随的大都是一百,还有五十的……刘二的作为,让村里人都翘大拇指。守山想报答,一直找不到机会,今天人家有求自己,自己生生给拒绝了,良心上说不过去。守山思去想来,有了主意。山上有不少野蜜蜂,两年前,他就在几处野蜜蜂出没的悬崖峭壁上,挂了不少蜂箱,让野蜜蜂安家。隔上一段时间,他用绳索爬上去,取下蜂箱,拿出一格格的蜂巢,放在简易的铁桶里,把蜜出来后,然后再把蜂巢放回蜂箱,挂回原处。这些野蜂蜜可是好东西,平时做菜时放上一些,口感特别好。如果刘二的菜品改良一下,用野蜂蜜当佐料,是不是同样吸引顾客?想到这里,守山就给刘二打了电话,说了自己的想法。刘二也是聪明人,一拍即合,随后和厨师研制出了蜂蜜排骨、蜂蜜蒸蛋、蜂蜜鸡翅、蜂蜜山药等系列菜品。

口碑胜似一切。刘二的生意跟当年经营野味时差不多,渐次红火起来,别说县城,连省城的美食家都驱车几十里跑来品尝……酒店名字也改为蜂蜜美食

这年腊月,刘二开车进山了。他来找守山,是来要野蜂蜜的。

守山叹口气,为难地说:冬天没有花,蜂儿都不出去采,没有蜂蜜。

刘二试探着问道:蜂箱里不会一点也没有吧?

当然有啦,我最后一次上去,只取了二分之一。

刘二松了一口气,说:好啊,再取不就得了。

守山苦笑道:兄弟,若是能取,我为啥要留?蜂儿要过冬,它们也要吃。如果取得过多,它们没有吃的,就要饿死。

刘二不以为然地说:嗨,咱把蜂蜜取出来,放进白糖替代……

守山打断刘二的话,喘着粗气说:胡说!坑人的事咱不干!

咱不坑人。刘二一脸笑眯眯的样子。

不管是谁,都不能坑!

真是‘一根筋’!刘二心里气道,临上车时抛过来一句话,年货别整了,我还给你备……我这辈子真是欠你的!

守山嘿嘿一笑,冲着一溜烟的汽车自言自语道:不是欠我,是欠大山!

后来,刘二的酒店名字改为留余餐馆

(节选自《安徽文学》,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猎枪被收缴、野味饭店改名等相关信息中,可看出有关部门、普通民众日益增长的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B.“守山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运用动作、细节描写,表达出守山当时不愿猎野兔但又不得不去打猎野兔的复杂心理。
C.文章第十二段运用插叙,写刘二对守山家的帮助,既塑造了刘二重感情的人物形象,又交代了守山想报恩的原因。
D.“坑人的事咱不干”在文中反复出现,第一处体现了刘二想要获得野兔的执着,第二处则体现了守山要给蜜蜂留过冬口粮的坚定。
7.关于文中刘二酒店名称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山与刘二在刘二开“时尚酒店”之前就认识了,守山父子的猎物基本上都送到了刘二的野味饭店。
B.刘二开“时尚酒店”时,一直照顾刘二生意的马总想吃野味,刘二便找到了守山想办法,结果碰壁了。
C.刘二想到了用野蜂蜜当佐料改良菜品的主意,使生意渐次红火起来,饭馆因此取名为“蜂蜜美食”。
D.“蜂蜜美食”更名为“留余餐馆”是刘二思想转变的见证,这与守山拒绝刘二取野蜜蜂过冬的野蜂蜜有关。
8.文章最后,守山为何说“不是欠我,是欠大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守山的“守山”过程体现出他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僖公二十七年)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蓖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穀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于是乎大嵬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穀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魏犨、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燕僖负羁氏。魏犨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犨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

(节选自《左传·晋楚城濮之战》,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曹人凶A惧B为其所C得D者E棺F而出G之H因其凶也I而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B.“作三军”的“三军”指骑马打仗的上、中、下三军,与《论语·子罕》中“三军可夺帅也”的“三军”含义相同。
C.《诗》,即《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浪漫主义风格诗歌总集,《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城,文中是实指,指曹国的城墙;现在则主要是指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也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国与其他诸侯想要攻打宋国,面对宋国的求助,先轸认为晋国应报答宋国的施恩,救援宋国的患难,在诸侯中取得威望,奠定霸业。
B.赵衰推荐郤觳做元帅,认为晋国可以听取郤觳的意见,明确考察郤觳的政绩,因为郤觳喜爱礼、乐,熟悉蕴藏道义的《诗》《书》典籍。
C.晋文公想让百姓参与作战,但子犯认为应等到百姓听从指挥,明辨是非,服从命令而不疑惑,然后才能使用他们作战,成就霸业。
D.魏犨、颠颉不满于晋文公对僖负羁的报答,便放火烧了僖负羁的房屋,因魏犨受伤,晋文公最后免除了对魏雙颠颉的惩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2)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
14.根据选段内容,简要谈一谈晋文公为什么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2023-10-2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积雨辋川庄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蓄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①辋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②饷东蓄: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苗: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田家生活,诗人视野所及,先用“迟”字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真切传神,再写农家早炊、饷田,富有生活气息。
B.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蔬食,透露寂寞寡淡之感。
C.尾联采用问句,诗人已经是一个从追逐名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诗人呢?具有余韵。
D.通过本诗,诗人把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16.《增订评注唐诗正声》曾评价此诗“妙在四叠字,易此便如嚼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