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题 > 按关键字
试题 试卷 专辑
更多:
显示答案
|
13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却衰败下来,甚至湮灭了,直到此时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

——据关绍纪、陈庆军《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材料二: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只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对宗教神学观的冲击是有限的。它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而后期文艺复兴几乎遍及西欧各国。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已由佛罗伦萨移至罗马,罗马教皇甚至成为一些人文主义学者、艺术家的赞助人。文艺复兴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而且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展开。它更多的是创新,并因此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据齐涛《世界通史教程近代

材料三:从14世纪到16世纪,佛罗伦萨虽然名义上仍处于以德国皇帝为首的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实质上却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城市政权归资产阶级性质的七大行会掌握,佛罗伦萨居欧首位的毛织业、银行业的企业主——资本家成为城市政府的主人,也对佛罗伦萨的新文化建设握有领导管理之权,这就为新文化的繁荣滋长提供了良好条件。——据齐世荣《世界近现代史干部读本》


请回答:
1)文艺复兴是哪一矛盾发展的结果?“再生”“复兴”是否符合它的实际?为什么?
(2)后期文艺复兴与早期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3)佛罗伦萨为什么能够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最大中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疆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年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年
879万贯
220

——来源: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2016-06-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南京城(时称建康城)是南宋时期的留都,它“外运江、淮,内控湖海,实为东南要会。”建康城城周长为二十五里四十四步,有六道城门,规模位列当时城市的第7位,人口众多,号为“天下巨镇”。城内街道纵横交错,路面平坦,各种建筑参差相间。街市喧闹,坊巷密集,一派都市繁华景致。城中民居、官衙、各种店铺、茶楼酒肆、客栈、市场、寺院、道观、学校、书院、兵营等交织杂处,由此占据街巷和河渠沿岸引发的所谓“侵街”现象司空见惯。城区有牛马市、谷市、蚬市、纱市、盐市等多种专业市场。南门外的工商业区设有城南厢。厢,是负责某一区域的治安机构,“厢有厢官,掌民讼”,各厢下辖若干坊。宋初,建康城内之坊数已达20处,分属四厢,到南宋末年,坊数已达到36处。

——摘编自徐吉军《宋代建康的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文化》等

材料二

史料一   (绍兴十一年即1141年,临安郡守俞侠上奏)府城之外,南北相距三十里,人烟繁盛,各比一邑,乞于江涨桥,浙江置城南北左右厢,差亲民资序京朝官主管厢公事。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十九

史料二

——(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景定二年(1261年)成书

(1)据材料一、概括建康城的社会风貌并分析其成因。
(2)据材料二、自拟一个研究课题,并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2024-01-15更新 | 174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翻译运动发轫于倭马亚王朝(公元661—750年)时期,勃兴于阿拔斯王朝(公元750—1258年),结束于13世纪蒙古人西征的铁蹄之下。由倭马亚王朝时期的个人的零星翻译,到阿拔斯王朝时期达到鼎盛,发展为国家的主要事业,由国家投入巨资,建立机构,组织人力进行翻译。史书记载:“上自哈里发,下至平民……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溯,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所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轶之浩大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的百科全书,而其对于现代科学约贡献,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能及的。”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各民族以翻译的方式继承了东西方古代文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地中海东岸及希腊罗马、恒河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丰厚的文化遗产,翻译的学科范围涉及当时东西方文明古国部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并开拓了新的领域。这一运动又直接推动了阿拉伯帝国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翻译运动的高涨和新文化的创造。这场规模宏大、成绩卓著的翻译运动奠定了伊斯兰文化创造高起点的基石。有学者指出:“没有他们约努力,这古老的文明就会泯灭,科学的发展就会断线,中世纪就可能出现一片愚昧黑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文炯、张嵘《伊斯兰教与中世纪阿拉伯翻译运动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意义。
2023·北京·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清代前期的典籍中,“外洋”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纳入清朝行政管辖的一条带状海洋区域;一是指外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晚清“外洋”词义嬗变的历史动因探究 晚清时期“外洋”词义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探究这一问题时如何使用下面几则材料,它们又会对我们的探究带来哪些启示呢?

材料一   下表为中国管辖之“外洋”(意一)与外国同义之“外洋”(意二)使用频率统计表表   

嘉庆朝
17961820
道光朝
18211850
咸丰、同治
朝(18511874
光绪、宣统
朝(18751911
意一意二意一意二意一意二意一意二
7441411927258148

*《清实录》:系清代历朝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共四千四百八十四。主要是选录各时期上谕和奏疏,已编成的十二朝实录,篇幅不等。其中各朝实录记事细目多寡不均,但主要类别大多相同,举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及自然现象等众多方面的内容皆风罗包纳,篇幅较《明实录》多一千四百余,字数多一倍半,可称钜帙。

——据《清实录》

材料二       

史料   出处
凡通商口岸,必有英国官船一只在彼湾泊,以便将各货船上水手严行拘束,该管事官亦即借以约束英商及属国商人。其管船之水手人等悉听驻船英官约束,所有议定不许进内地远游之章程,官船水手及货船水手一体奉行。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1843108日)
若合众国商船在中国所辖内洋被盗抢劫者,中国地方文武官员一经闻报,即须严拿强盗,照例治罪,起获原赃,无论多少,均叫近地领事馆,付本人收回。中美《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184437日)
凡佛兰西兵船往来游奕(游弋),保护商船,所过中国各口,均以友谊接待。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18441024日)

材料三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廷对于沿海各省水师进行整顿,配备了新式艇船、轮船和火炮。……尽管在抵御外侮、对付外国军队的入侵方面用处不大,但在镇压动乱、维持治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轮船开始配备水师,沿海组建了以轮船为核心的四支小型舰队,广东“艇匪”因此失去优势。尤其是通过雇佣英国和法国海军兵船的手段,浙江、福建和广东水师迅速消灭了在海上活动多年的大股“艇匪”。从18701911年的40年间,沿海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海上抢劫案件时有发生,但都是零星海匪所为。

——摘编自王宏斌《晚清“外洋”词义之历史学解析(18621911)》

(1)根据材料一,说明以《清实录》为依据总结“外洋”不同词义的使用频率对问题探究有何重要价值。
(2)以材料二中的史料作为证据,探究材料一中相关时段“外洋”不同词义使用频率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的论断用来论证材料一表格中相关时段不同“外洋”词义变化的原因是否充分,为什么?
2023-05-10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后,美国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和超额利润税。战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通货膨胀,工人工资的增长速度没有跟上物价的上涨速度。1920年,农产品价格创下了历史新高,但重税的征收和政府管制措施的出台,使得1917〜1918年的通货膨胀没造成巨大的贫富是距,20世纪20年代,英国最高法院出台了新规定,不再对企业的股票收税,此时的投资者往往产生了两种心理;一是希望通过购买股票来规范普通的个人所得税;二是不再一味地追求现金收益,而是通过购买股票来增加资本收益。普通股成为人们竞相购买的对象。据统计,美国新股发行总量从1926年的每月3000万美元暴增至1929年上半年的每月8亿美元,其中1929年夏天更是达到每月10亿美元。1921年开始出现的信托投资公司,到1929年时就从美国人手中吸走了85亿美元资金。各大商业银行从投资人手中吸纳并投进股票市场的金额更为惊人。

       ——摘编自【美】凯文·菲利普斯《一本书读懂美国财富史:美国财富崛起之路》

材料二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决心改革税制,积极筹办征收所得税机关事宜,历时近10年,所得税终于在1936年10月正式开征。但南京国民政府的所得税税源远不及发达的贡本主义国家丰裕。1937年,全国所得税收入预算列为2500万元;占全部收入的1.65%;1943年的所得税预算占全部岁入1.22%,1947年的所得税预算占全部岁入1.88%,民国时期,所得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都不占主要地位。

——摘编自鑫等主编《中华民国工商税收史——直接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前期美国征收个人所得税实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所得税实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呈现这些特点的根源。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得税的征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与中国

材料一:西班牙在征服美洲之后,在亚洲吕宋(今菲律宾)建立了新的殖民地,为了将菲律宾当地和明朝的优质产品运往美洲和欧洲,西班牙人开始探索一条可从菲律宾返回墨西哥的太平洋航线。1565年,航海家乌尔达内塔从菲律宾起航,开辟了一条西起吕宋马尼拉、东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全新航道,这条航道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250多年间,无数中国丝织品运抵美洲市场,用以交换产自西属美洲的白银。银丝贸易不仅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主要内容,也贯穿其始终。航海技术的革新,中西两国政策上的放松都客观上为银丝贸易提供了条件。16世纪中后期,银丝贸易逐步兴起。

——据毅《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时代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等整理

材料二:白银流入对中国的影响。

自大江以南,强半用银。即北地,惟民间贸易,而官帑出纳仍用银。则钱之所行无几耳。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47“钱法议”

白银流向中国(作为出口的回报)。……到1600年,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另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岭南的)农民不种棉花而种植甘蔗,用加工制成的蔗糖换取华中和华北的棉花。大部分棉花经过纺织加工再出口到南洋。这样,由于对棉纺织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就推动了甘蔗逐渐取代水稻(占用原有的水田,而种植棉花则需要开垦其他类型的土地)……没有导致(也不需要)另外开垦土地来种植供市场销售的甘蔗,这样就缩减了珠江三角洲及邻近地区的水稻产量,从而增加了市场对稻米的需求。对丝绸的需求增加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水稻田被非食品类经济作物挤占的情况。

——【德】贡德·弗兰克著,刘北成译:《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尼拉大帆船银丝贸易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对明朝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下表为《元和郡县志》所载唐代藩镇情况。据此可以判断,藩镇割据(     
镇别户数兵数户:兵兵数出处
魏博74498700001.1∶1《旧唐书》127《洪经纶传》
成德63604500001.3∶1《旧唐书》144《阳惠元传》
武宁37251300001.2∶1唐文》716《使院新修石幢记》
泽潞26059200001.3∶1《旧唐书》132《李抱真传》
淮西12867500000.3∶1《新唐书》214《吴元济传》
A.导致两税法改革B.使自然经济瓦解
C.延续了唐朝统治D.加重了百姓负担
2022-12-13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源头,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雅典是希腊世界重要的文化中心,培养出了许多方面的人才,著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柏拉图、雅典卫城的设计师菲迪亚斯等都是在这一时期涌现的,雅典不愧为“希腊的学校”。

——据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整理

材料二   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侵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最后吞并埃及,这300多年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历史上被称之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汇的结晶。虽然它承袭希腊的传统,但与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化不同。如果说希腊古典文化是一种城邦文化,那么希腊化文化则是一种走向帝国的、多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希腊一体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结合,文化中心也从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

材料三   所谓“文化圈”,是指某一个较大的地区以某种特定民族的文化为母体文化,不断创新发展、衍生。也就是说,这一地区各国的文化虽然各具民族特色,但最初的文化源是相同的。人们习惯上讲的西方基督教文化圈、中东伊斯兰教文化圈以及印度文化圈等,就是这个意思。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大体在隋唐时期,包括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是东方文化中最大的一个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共同特点是:(1)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为基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取向和思维方式;(2)努力接受和传播中国式的佛教文化;(3)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型为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4)接受或吸收汉语的文字范式而创造出本国或本地区的语言文字。这种文化共同体的出现,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大体从公元前3世纪即中国的战国时期开始涌动,至公元7世纪左右基本形成,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摘编自南开大学李喜所《“中华文化圈”的时空解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哲学成就角度阐述“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源头”的理由。
(2)阅读材料二,归纳与“古典时代”相比,“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并列出两例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3)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升华,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下列有两种观点可供选择阐述,①结合所学,阐述中华文化吸收印度佛教文化获得开华的历程。②按照材料三的视角,阐述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022-10-16更新 | 3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里卷天下2023届高三10月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