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精品专辑 > 专辑详情
同步教学 共203套

课堂例题经典练收藏

共203套| 浏览:12500次| 更新:2024-03-14 | 尊享会员免费下/PLUS会员8折下 立即升级

"探索课堂的无穷乐趣,解锁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课堂例题经典练》。由一线教师亲身实践、精心集结出来的卓效利器。 本专辑中,有丰富多样的课堂例题,涵盖各个知识点和主题,每一个问题背后都刻画着具体实际的场景,使得抽象理论变得生动逼真。经过一线教师精挑细选,并深度应用于日常教学与测验之中,已被证明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知识水平与技能技巧。 让我们共享一线教师的智慧素材,拥有更高品质的课程资源。立即封存你的老旧教辅,迎接新型教学模式的时代!

整卷下载 全部加入试题篮
2023-09-02 99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史学家们指出:秦朝经过十多年的统一行动,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但是,统一中国并不意味着历史的完结,而意味着历史的全新开始。下列项中,体现秦朝“全新开始”的表现是(     
①皇帝制成为政治制度的核心             ②奠定了封建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③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   ④实现国家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     
A.分封制度的终结
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湮灭
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
2023-07-10更新 | 3132次组卷 | 42卷引用:浙江省2023年6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下图分别为战国时期秦国的杜虎符和秦朝的阳陵虎符,这两件文物(       

杜虎符铭文: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才(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点燃烽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殹(也)。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①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发展                         ②说明地方将领无任何用兵权
③表明了调兵方式的延续                         ④凸显了秦朝太尉的军事权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09更新 | 390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
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D.控制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2023-06-02更新 | 77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1-11-07更新 | 376次组卷 | 8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A.确立了君权至高无上B.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
C.继承先秦的分封制度D.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
2021-06-05更新 | 1444次组卷 | 15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秦灭六国,诸夏为一,秦始皇接受了邹衍的“大九州”理论,欲把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秦始皇的这一构想
A.有利于中原农耕文明的拓展B.为秦国建立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基础
C.反映了华夷观的形成与发展D.推动了儒、法思想的相互融合
2021-05-03更新 | 1287次组卷 | 13卷引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随着秦国不断占领六国地方秦国原有的地万官僚体系随之不断扩张。而且,地方官官僚在长期发展中,各自形成了很大的势力范围,不容许世袭贵族通过分封制来染指其利益。这形势
A.导致世袭制度不断走向灭亡B.催生了郡国与封国并立局面
C.促成了郡县制的实行与推广D.埋下了秦朝短暂而亡的祸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群书治要·魏志(下)》:“昔夏、殷、周历世数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忧。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而莫救。”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A.分封制有利政权的长期稳定B.分封制实现了君民共治和谐
C.分封制与郡县制应优势互补D.对百姓的态度攸关王朝兴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

——摘编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

材料二   谜一样的秦陵,谜一样的始皇帝。有学者认为兵马俑生动传神,兵器与雕塑技艺高超;有学者则从历史认识入手,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帝国复杂而高效的管理系统的象征,并分析秦朝立下的行政系统,从上到下要经过两层或三层的金字塔结构。

——据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等整理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材料一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的最大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秦帝国是如何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