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5 题号:2288260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普陀山在历史上 A 。春秋时,岛上已有人繁衍生息。唐朝廷在舟山群岛设立翁山县。明朝廷曾颁布“海禁”,以致人去岛空,普陀山一度成为弃地。之后,普陀山刚复兴,再度被觊觎已久的外敌侵占,众多器物遭洗劫。1939年,普陀山又遭日军入侵……这一切,普陀山收于心底。

普陀山不仅是自然奇山,更是文化名山,全山堪称一座文化艺术博物馆。当地居民对岛上的人文遗存 B ;有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神貌动人的石刻观音画像;有元朝五层十八米高、精雕细刻的多宝塔;有明朝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九条盘龙 C ,堪称雕家一绝……

气喘吁吁地登上峰顶,极目远眺。云从海上升起,如波如潮,恍若仙女踏浪而来,在海的舞台上翩翩起舞,亦真亦幻。待一阵阵海风刮过,海天瞬间湛蓝如洗,渔帆浪涛映入眼帘,让人心胸变得辽阔。千步沙、朝阳阁、百步沙、紫竹林如涟漪般次第展开,可谓:门前海阔千层浪,屋后山高万叠峰。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
2.下列各项中的“收”与文中画线句中的“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这下好了吧,看他怎么收场。
B.从飞机上鸟瞰,整个长江大桥尽收眼底。
C.今年雨水充足,早稻收得多。
D.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收不住了。
3.请结合文本,赏析文中加点词“如波如潮”“亦真亦幻”的表达效果。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流沙河先生经历了人生几个阶段:天真放言—忍辱慎言—文艺复兴—随心所欲。直到过世,他对学术学问都充满兴趣。严格地说他是一个做学问的人,只因当年时代需要,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我们每每请他回母校来工作或讲课,先生从没有拒绝过一次,总是有求必应、平易近人。甚至是有些陶醉与青年讨论交流的学术氛围。晚年先生致力于文字学,如鱼得水,也颇有精彩见地。他把祖国三千多年的象形文字当做诗歌看待与研究,热爱之情(          ),让人观之动容。说流沙河先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绝对(          ),不容置疑。沙河师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八岁,因礼殡改革缘故吧,我代表学院写去的长篇唁文,追述其一生,成为现场唯一带“官方”色彩张贴的“文件”,其实行文只是一斑窥豹。

追述往事,不胜记录。先生于我,恩重如山。他的率真,他的浪漫,他的诗情画意,他的嫉恶如仇,鼓舞着一大批国内外后学“发育”成长,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亲近民主、自由,维新的现代开明作风。这种中西结合的前沿性质的影响在先生身后,仍然丝毫不见褪色。这就叫“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吧!

我阅读自己二十三四岁时评论先生作品的长篇论文,仍为文中引用先生的诗作打动且心有戚戚焉,如他写华清池畔的爱情初相逢,写患难贫贱时代的愧对一双小儿女,写改革开放时代的欢欣鼓舞,写生命时光的珍惜美好等,无不令人(          ),如叔本华所说的深感真理得到印证的“和谐的美感”。

1.请在文中括号内按序号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04-11更新 | 245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薜荔”是古诗文中______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______,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斜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_____,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若是天气晴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          同流合污          青云直上            心驰神往
B.层出不穷          随波逐流          青云直上            爽心悦目
C.层出不穷          同流合污          扶摇直上            爽心悦目
D.司空见惯          随波逐流          扶摇直上            心驰神往
2.下列各项和文中下面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若是天气晴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021-11-25更新 | 11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早写香山红叶的恐怕要数金代诗人周昂,“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香山》脸炙人口。此后,佳作代代迭出,香山因之。然而谈到诗歌蕴含时代精神,诗与情完美结合,就要数共和国元帅陈毅的《西山红叶》了,老革命家触景生情,“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将他的磊落情怀和诗意表现得 ②。

景因诗而扬名,诗也给景增加了历史韵味和文化色彩。于是,在每年寒霜初降时,西山披上红黄杂乱的新装成为北京的一道景观,慕名观赏者十万甚至数十万地如潮水般涌向西山。

然而近年来,北京的秋天,枫树黄栌独大的格局被悄然打破,似乎一切都在的变化之中。人们突发现,一种更具魅力、更具风采、更能体现古都北京秋色韵味的树木,已经登上了北京秋天的舞台,它一出现,便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以金碧辉煌的典雅气质,为首都北京增添了诗意。它大有和香山红叶之势,让北京的秋天换了装。这就是北京的银杏。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06-19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