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生物(理)试题
甘肃 高二 期末 2021-01-20 145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1. 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2019-01-30更新 | 3502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大纲版全国卷)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2. 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C.①、②、④相比,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①的渗透压的大小由蛋白质含量决定
2018-07-16更新 | 4335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黑龙江省2018年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十一)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2019-01-30更新 | 11105次组卷 | 169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新课标1卷)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名校
4.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2022-11-10更新 | 776次组卷 | 62卷引用:2009-201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5. 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b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c可代表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若b代表细胞,a为胰岛素,则d可代表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加快
C.若b代表燕麦胚芽鞘,a为单侧光,则c、d可分别代表生长素在尖端下部横向运输和向光弯曲生长
D.若b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c、d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6.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2018-06-10更新 | 8075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8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7.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哪一项不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       
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2023-09-13更新 | 456次组卷 | 94卷引用:2011-201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8. 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抗原侵入人体后可引起淋巴细胞增殖
C.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降低会引发恶性肿瘤
D.唾液中的溶酶体能杀死外来的病原微生物
2020-12-27更新 | 19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9. 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可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
B.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释放化学物质
D.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2019-06-21更新 | 7210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9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0.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2019-10-17更新 | 45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0—2011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联生物考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1. 下面是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经典实验,据图分析,相关实验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
A.鲍森·詹森实验说明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IAA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B.拜尔认为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根本原因是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C.温特认为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可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
D.达尔文认为单侧光对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该影响传递到下部,使向光面生长比背光面更快,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2. 如下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b向光弯曲生长,c直立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2023-08-14更新 | 472次组卷 | 146卷引用:2010~2011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3.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预测野生北极驯鹿种群数量将减少的主要依据是其出生率<死亡率
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仅据此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重要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D.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4. 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2017-08-08更新 | 6018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5.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
B.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C.环境容纳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种群的指数增长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6. 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MAOID )是目前一种常用抗抑郁药。下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是突触前膜
B.MAOID 能增加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
C.图中所示的递质释放方式,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D.图中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将导致细胞Y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名校
17.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B.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8. 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
B.海洋捕捞时在鱼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捕捞能够保持鱼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
C.将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9. 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2019-06-08更新 | 13920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