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安庆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考试生物试题
安徽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9-27 65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生物与环境、分子与细胞、稳态与调节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2. 20世纪末,野生熊猫分布在秦岭、岷山和小相岭等6大山系。全国已建立熊猫自然保护区40余个,野生熊猫栖息地面积大幅增长。在秦岭,栖息地已被分割成5个主要活动区域;在岷山,熊猫被分割成10多个小种群;小相岭山系熊猫栖息地最为破碎,各隔离种群熊猫数量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熊猫的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
B.增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C.隔离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熊猫小种群内会产生近亲繁殖
D.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提高熊猫的种群数
2021-10-09更新 | 5871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湖北生物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3. 社鼠出生一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种群增大过程中,雄性个体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
C.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D.下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占比低于上半年
2020-12-29更新 | 37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解透教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4. 生物学家研究某草原中西北狼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北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脱落,则调查值偏低
B.该西北狼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西北狼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D.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b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2023-04-11更新 | 12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学附中高三月考(一)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5. 图1为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网捕捉的方法统计灰喜雀种群数量,连续 10 年内得到的曲线(λ=当年种群数量÷前一年种群数量);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6~8年间,灰喜雀种群的年龄组成都为衰退型B.10年内,第4年的种群数量最大
C.图2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名校
6. 张家界市某中学的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对校园周围一个池塘进行调查研究。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池塘中的鲤鱼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池塘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池塘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的位置D.池塘中群落的演替情况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7.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2019-01-30更新 | 7437次组卷 | 74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新课标1卷)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名校
8.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光照的强度有关
C.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9. 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物种组成也不相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
B.散生在草原上的乔木矮生且多分枝,具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叶片坚硬,是典型的旱生结构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的板状根暴露在地面以上不利于乔木生长
D.肉质旱生植物是沙漠中的优势植物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名校
10. 图示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
B.现存生产者个体数可小于初级消费者个体数
C.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W1
D.图解不仅能体现能量单向流动的特点,还能体现逐级递减的特点
2019-11-27更新 | 3824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1. 下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全部生物可构成2条食物链
B.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c传递到a
C.若将c、d的排泄物用于肥田,有利于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若杀灭c中的农业害虫,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2. 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是吸收磷元素的主要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磷是组成藻类细胞的微量元素
B.磷是构成藻类生物膜的必要元素
C.藻类的ATP和淀粉都是含磷化合物
D.生态系统的磷循环在水生生物群落内完成
2021-09-16更新 | 9318次组卷 | 40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天津生物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3. 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
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4. 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 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 中不放螺,M 中放入 100 只螺。一段时间后,将 M 中的螺全部移入 L 中,并开始统计 L、M 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2021-07-09更新 | 12105次组卷 | 4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山东生物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5. 某森林曾被开垦用于种植农作物,后因产量不高而弃耕,若干年后又恢复到森林。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不变
C.人为因素引发了该演替D.弃耕地中有种子等繁殖体
2018-11-07更新 | 5463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高三选考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