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54 题号:2914409
材料一:网络用语往往采用谐音改编久已形成的熟语或者成语,容易在传播过程中造成混淆,极不利于青少年儿童学习、使用母语和了解本土文化。为了宣扬正确的语言观念,维持汉语的纯洁性,2014年 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喜大普奔”、“人艰不拆”等。对广电总局的上述规定,许多人表示支持,但也有人认为,作为时代的产物,网络流行语具有能更快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表达情意更为直接和幽默等积极作用,限制它不利于语言的创新与发展。
(1)你赞成广电总局的上述规定吗?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网络语言是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语言形式,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给力、山寨、宅女、月光族、PM2.5……这些原本被视作“玩笑话”的网络流行语,如今不仅融入寻常对话间,更“登堂入室”,进入汉语词典。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被中华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无法离开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民族文化。“谐音、比喻、仿拟、飞白、拟人、拆词、拆字”等修辞手法在网络流行语中的高频率使用,洋溢着汉字丰富的表现力、旺盛的生命力。可以预言,丰富的社会生活不断产生新的表达需求,相应也不断有新的语言形式以供利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漆永祥表示:“语言形成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干净、合适、生命力强的词才能经过时间考验留下来。”因此,要想语言保持活力,就得自信收纳,让自然规则去选择。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网络语言得以发展的哲学启示。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9年9月4日,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加快推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关于金融支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的通知》。《通知》提出了加大信贷投放推进产品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乡村消费等8项金融支持重点村发展的措施未来5年中国农业银行将向重点村提供人民币1000亿元意向性信用额度用于支持重点村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生态与传统文化保护、公共服务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以及乡村民宿、观光度假、农事体验、乡土美食,文化创意等文化和旅游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同时为推进产品创新,中国农业银行将积极推广“景区开发贷”“景收益权贷”“惠农e贷”“农家乐贷”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有专家称:金融支持政策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送来了及时雨。

材料二金秋遍地香,举国庆丰收。2019年9月23日,正值传统的农历秋分日,我国迎来了全国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围绕“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办节宗旨,全国各级政府结合实际精心举办包括乡村旅游、农产品采购、民俗表演、技能比赛、美食品鉴、特色农产品展示电商促销农民体育赛事活动、文化教育、农事体验在内的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主题活动在浏阳市柏加镇举行,全省各地赶来的农民代表用各地特色歌舞民俗节目欢庆丰收,享受丰收带来的喜悦。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19年度“湖南省十佳农民”资助人选名单,并为2019湖南省十大农产品网络销售达人进行了颁奖。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020-03-26更新 | 6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病毒来袭,让这个春节变得不同,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期,多地出现了聚集性感染疫情,各类信息也是鱼龙混杂,一些冠以“据说”“听说”之名、出处不详的信息被不断传播发酵。钟南山院士等医学专家建议大家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对待种种传闻,过年期间减少走亲访友,少出门、不聚会,养成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等卫生习惯。健康年才是幸福年。非常时期,情感表达方式也当应时而变。不走亲访友,不是人情淡薄,而是健康第一、生命至上。不聚会、不聚餐,有利于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此时不聚,是为了以后更好地相聚。即使相隔遥远,只要心在一起,这个春节依然可以过得不平凡。

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因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引起各界的思考。“吃在中国”,这个素来“民以食为天”的东方国度,在其5000多年的文明史上,既创造了缤纷多彩的饮食文化,始终拨动着国人内心的情感认同,同时也留下了令人触目惊心的饮食陋习,让人们深恶痛绝,野味嗜好即是尤为突出的一种。一些人嗜食野味是迷信“食补”。唐朝《朝野佥载》曾谈及岭南人爱吃刚出胎的赤红鼠崽,“以箸挟取啖之,唧唧作声”。果子狸在《本草纲目》中被记载为“专上树木食百果,冬月极肥”。更有一些人的潜意识里,吃野生动物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财富的炫耀性消费,一种心理上而非生理上的满足,饕餮形象的背后,是一些人内心的荒芜与空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31个省份均推迟了开学时间。近日,一段用电脑数据模拟的在疫情没有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一所学校开学导致疫情暴发的视频刷屏。网友们纷纷感慨:“很形象,所以千万等疫情过了再开学。


(1)请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在疫情面前我们应如何让这个春节过得不平凡。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应如何看待我们的饮食文化。
(3)疫情终归会过去,新学期总要开始。请你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就如何面对疫情之后的新学期提三条建议?
2020-05-11更新 | 24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正式颁布,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产业和投资等领域的工作将随之全面启动。2014年是中国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开局年。
材料一:《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会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会成为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制定实施《规划》,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材料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现在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之一表现为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把提高人的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1)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3)材料三体现了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哪些观点。
2016-11-26更新 | 3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