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9 题号:497689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同时强调在吸收运用法治这一人类文明成果时必须走对路。法治文化建设,各方在行动。法制日益成为全球文明社会的价值选择,我国传统文化里也有不少法治文化元素值得借鉴。教育部规定,从2016年起,初中和小学政治课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制”,高中新课标卷把“政治与法制”视为必修课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继续不断打造精品;消费者协会每年3·15举办消费者保护法宣传活动;各地普法机构积极组织“法制文艺”巡回演出,打造“线上+线下”普法新常态,将法治元素融入每个角落。
材料二   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进行集体学习。通观中国历史,国家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便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废。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应大力加强德治,注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民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
(1)结合材料一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法德并举的原因。
(3)法安天下,德润民心。请你围绕该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画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贴年画是中国千百年的传统风俗。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年画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对于是否是要保护年画,人们也是众说纷纭。

支持保护年画的人认为:

“年画增添喜庆,也传承着传统文化。”“年画,不仅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新春期盼,更是民风教化的重要载体,就像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年画,点缀着‘年文化’,凝聚着‘年文化’的情感精神。”反对保护年画的人认为:

“传统年画中有不少迷信、落后的内容。”“随着时代变迁,年画原有的功能和地位日渐式微,传统年画的市场越来越小。”“当今时代,伴随着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年面逐渐失去了大众文化传媒的功能,年画存在的社会基础正逐渐失去。”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保护年画?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023-03-10更新 | 4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惊艳了世界。秉承服务于“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G20杭州峰会主题的文艺晚会《最亿是杭州》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外名曲《春江花片夜》与《片光》合奏,《高山流水》共《天鹅湖》起舞……在交响乐的伴奏下,灯光、音乐、舞蹈、实景相互交织在一起,亭台楼阁、桥梁、荷塘等鲜明的中国元素,第一次在室外水上表演,结合新的全息投影技术,诠释“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固气派和世界大同”晚会主题。《最忆是杭州》“辐射”出来的正是中国文化的力量。在恢弘的场景下,情意并茂的演奏,给国人以鼓舞和催人奋进,也给世界人民以震撼和共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最忆是杭州”让世界惊艳的原因。
2017-07-16更新 | 8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思想。
2020-12-24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