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1 题号:813846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2019年春节电影票房冠军。在这个电影世界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以中国视角和硬科幻视听语言讲述人类命运故事的《流浪地球》,至少在中国观众看来是前所未有的。尽管影片尚存一些有待完善提升之处,但对中国观众而言,观看《流浪地球》远比看一部“完美无瑕”的外国炫酷大片更有意义。对于观众而言,对电影的评价,或许可以少一些哗众取宠、意气之争,多一些中肯建议、理性之言。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棒杀也不捧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指出电影甚至原著的不足,也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才能让我们的想象力跟着小说、跟着电影一起激荡,迎接中国科幻真正的春天。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依据《流浪地球》中的中国元素,请你谈谈对“一部成熟的电影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谈谈应如何“中肯”地评价《流浪地球》这部科幻影片。
(3)某社区准备举行以“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的社区宣传活动,请你为其拟两条宣传标语。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唱遍大江南北的“二十四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凝聚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观点及方法。最初“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并指导那里的农事活动,后来我国从东北到海南都使用“二十四节气”。但是各地的人们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具体变化,生产出当地合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由此诞生了丰富多彩的“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本地化文化。如关于春分的农谚: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湖北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广东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见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二十四节气”还派生出了诗词、谚语、歌谣以及配合节气的民俗节庆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在古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在农村,“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农民的农事活动。广大老百姓也会按照节气规律来调整作息、饮食和养生等等。
(1)结合材料一,说明人们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来总结和运用“二十四节气”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传承“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
2017-08-07更新 | 26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截至2019年9月17日,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累计票房已达49亿元人民币。“80后”导演杨宇首执“导筒”完成的动画长片,凭借对中国传统神话人物的颠覆性解读和“慢工出细活”的技术制作,以惊人的速度蹿升为中国国产动画片的领头羊。《哪吒之魔童降世》舍去了原著《封神演义》中哪吒大闹龙宫、割肉还父、剔骨还母等种种情节,增加了如父亲李靖为哪吒换命、母亲殷夫人因要保护百姓而无法专心陪伴孩子长大等家庭生活的片段。哪吒一家相连的血脉并非透过“割肉剃骨”般暴戾的情节呈现,而是靠温情的细节堆积而成。影片将神话传说中的“龙宫三太子”敖丙与哪吒设置成一对双生映照的组合,更颠覆其在传统演绎中固有的反派形象。中国动画善于取材传统神话,融合中华文化元素,逐渐打破欧美日本垄断。《哪吒之魔童降世》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卖座的国产动画片。

材料二:中国能够保持近4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并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绝非偶然,而是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根源。其中,确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成功的关键因素。坚定制度自信与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度是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制度已经完美无缺,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又完善和发展这些制度,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1)有人说:“对传统文化的颠覆性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不利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相关的哲学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有足够的底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2020-10-12更新 | 14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远古中走来的农耕文化,犹如涓涓细流,成为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挥之不去的记忆。然而在工业化、全球化的今天,农耕文化逐步消失。始终关注农业发展的政协委员李云才,在2019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在乡村振兴中如何保护优秀农耕文化》的提案,实现传统文化的延续,留住民族“乡愁”。保护优秀农耕文化,要在乡村振兴中统筹谋划乡村文化振兴,以文化振兴为载体;弘扬乡村文化特色。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全面深入研究,是当前我国文化传承、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迫切需求。要保护传统自然村落,以民居民俗民化为载体,弘扬“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观。保护古树、古木、古存遗迹这些文物就是保存历史,因此要尽力保存住这些乡村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优良传统。同时要整理出传统村落本土手工艺开发的着力点和方向,尝试建立起一种“艺术+乡村”的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才能让农耕文化不消失,进而留住“乡愁”?
2019-05-10更新 | 1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