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新疆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11-23 4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经济与社会生活、经济史(旧)、世界史 、史学热点、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其主要原因是(       
A.手工业的不断发展B.人类由迁徙到定居
C.农业的形成与发展D.采集和渔猎的发展
2023-03-06更新 | 297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新教材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2)-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传说神农氏之前存在包牺氏,包牺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后来,由于民人众而禽兽少,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固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这些传说体现了,人类早期(     
A.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B.由采集走向种植的过程
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D.社会分工的日益专业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外来农作物传入古代中国有三次高潮,其中前两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多带“胡”字,如“胡麻”“胡萝卜”,第三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则多带“番”字,如“番茄”“番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A.物种交流对象的变化B.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
C.综合国力呈下降趋势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甘蔗原产地在东南亚,主要在亚欧大陆种植。16世纪后,甘蔗传入美洲并成为重要作物,成为不折不扣的综合了“亚洲作物欧洲资本、非洲人力和美洲土壤”的国际性作物。这一变化(     
A.引发了全球性的物种大交流B.标志着世界市场已完全形成
C.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D.给美洲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妇好为商王武丁的王后)出土的7件铜铲,制作精致,形制特殊,柄部及器身饰有花纹,在商代铜铲中极为罕见。这反映商朝(     
A.重视农业生产B.青铜农具广泛使用
C.女性地位提高D.礼乐文化高度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中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1996年,国家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2009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这反映出(       
A.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可以确保粮食安全
B.粮食贮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最主要途径
C.消除饥饿与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D.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都是为了解决“吃得饱”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西汉时,高资地主是指经营手工业、商业和高利贷起家的地主,“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个别人积资可到五千万钱,甚至万万钱。但当时以高资而取得土地是不受法律许可的。由此可见,当时(     
A.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升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到保护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已形同虚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考古发现,良渚古城周边存在大规模水利系统,河道、灌水孔、排水槽,规划有致;存在众多宽大田埂,纵横交错,蔓延近8万平方米。在古城核心莫角山南侧还发现了20万公斤的稻谷堆积;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A.统治阶级主导农田管理和经营B.农业生产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
C.国家政权的组织建设能力增强D.农业技术精耕细作的特征初显
2022-09-15更新 | 2500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工具、技术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下表所列的工具、技术及劳作方式的出现,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④①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②④③①
2023-11-23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英国阿克莱特被称为“工厂制度之父”,1771年他与合伙人在水力纺纱厂里安置了多台纺纱机,雇佣工人生产。工厂制度将工人和生产资料集合在一起,通过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让工人操作机器,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据此可推知,工厂制度(     
A.导致国家治理模式的变化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D.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022-12-11更新 | 3034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19世纪中叶以来,闽江上游的茶叶生产使福州成为“世界茶都”,厦门则是当时最大的契约劳工出洋中心。这体现了当时(       
A.中国传统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B.列强加紧对华的商品输出
C.国人积极加入全球劳动力市场D.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如图是1500~1800年英国、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四国农业人口在本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情况反映出(     

A.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B.殖民扩张带来了人口的外流
C.生产方式变革影响人口的分布D.欧洲农业生产出现较大衰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重要版块之一,是一个聚焦数字经济,贯穿全年的国际性赛事。2022年,大赛设置数字医疗、数字“双碳”、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数字共富七大专题赛,探索互联网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全球范围内高质量推动互联网产业精准对接,为全球互联网共治共荣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大会力量。这反映出(     
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B.社会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C.科技全球化趋势加强D.科技进步改变社会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据1世纪航海手册《厄里特里亚航海记》记载,印度的黄油、蔗糖沿近岸航线贩至阿拉伯或直接运到东非;意大利的葡萄酒经由埃及转运到东非、阿拉伯甚至印度;波斯湾市场上原产的枣酒或转运自西方的葡萄酒,出口到印度和阿拉伯。由此可知,当时(       
A.世界贸易体系初步确立B.跨区域商品贸易比较繁荣
C.海上贸易路线遍布全球D.各大洲建立直接商贸往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17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加糖红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证。从17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糖进口量成倍增长,到18世纪中期,英国民众的人均糖用量是法国人的8到9倍,与此相应,红糖和茶逐渐惠及下层民众。以上变化反映了(     
A.工业革命改变生活方式B.英国逐步确立殖民霸权
C.自由贸易有利糖的进口D.启蒙运动促进社会平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近代欧洲,商品、粮食等各种类型乃至到综合交易所先后在荷兰、英国成立;意大利、英国先后创立银行,接受存款和提供贷款;17世纪,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法国和德国相继开办百货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东印度公司等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在英国和荷兰成立。由此反映出(     
A.近代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B.大西洋沿岸成为新的欧洲贸易中心
C.欧洲的贸易与金融发展相互促进D.东印度公司加快殖民掠夺和资本原始积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7.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南非的120家重点企业中,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企业大幅裁员。这些企业涉及建筑业、矿业、工业制造业、金融服务业、林木业、造纸业、汽车业及物流业等多个行业。这说明(     
A.发展中国家须重视经济安全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两面性D.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8. 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到2021年12月,亚投行已有105个成员,是世界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该机构成立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B.推动了亚洲经济增长社会发展
C.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D.加强了世界对于人民币的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村落产生之后建有住宅、仓廪、地窖等建筑分区。如在半坡氏族聚落分区中,居住房屋和大部分经济性建筑,如贮藏粮食的窖穴、饲养家畜的圈栏等,集中分布在聚落的中心,构成一个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居住区,成为整个聚落的重心。这表明(     
A.农业在村落中占据重要地位B.村落出现后人们以定居生活为主
C.村落最早产生于中国D.村落为人们的防卫提供了保障
2023-03-05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0.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出现了环境恶劣、住房奇缺、公共空间匮乏等“城市病”。19世纪30年代的霍乱疫情最终使英国政府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的城市治理政策,以1848年《公共卫生法》的颁布为标志,英国开始干预城市发展,进入以公共卫生为中心的城市规划阶段。这说明当时英国(     
A.疫病流行阻碍了工业化进程B.“城市病”催生城市治理新模式
C.以干预主义应对城市化问题D.开始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中国古代北方传统村落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经常面临干旱、洪涝、降雪等多元且频发的灾害,治理中总结出“排蓄一体,以蓄为主”的治理目标,并创建出以井、窖等非生态型为主的设施,区别于南方“排蓄一体,以排为主”和以水系、基塘等生态型为主的治理模式。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村落形成发展B.北方的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南方
C.村落建设体现劳动人民智慧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023-02-25更新 | 779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元朝在全国共设有陆站、水站约1500处。这些陆站、水站为公差人员服务,提供交通工具、住所、饮食、薪炭等,有时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元朝政府这一举措旨在(     
A.促进区域经济文化交流B.构建全国交通运输网络
C.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治理D.完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3. 唐代之前商人奉行“千里不贩籴”的行规,因为远距离运粮成本高昂。至宋代,“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并涌现出一批商业重镇,包括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等。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B.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C.地域性商帮开始兴起D.运河交通作用凸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到2020年,中国国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铁规模达到3.9万公里,继续领跑世界。到2030年,中国将实现省会城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通达、区际之间高效便捷相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道路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各省会城市已实现交通通达
C.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加强区域联系D.高铁是人们最主要的出行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日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电车,日本铁路公司的电车只要晚1分钟,车内必定播放道歉的广播,而新干线的到达和出发时刻则是以15秒为单位设定的。这反映出日本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A.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B.完善了城市交通规划体系
C.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D.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时尚化
2023-03-02更新 | 874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6. “欧洲人对这场死亡(14世纪欧洲黑死病)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于是,不失时机地追求现实享乐便成为人们的生活信念”。欧洲“这场死亡”(     
A.使人第一次成为世界的中心B.一定程度促进了思想解放
C.直接推动人文主义思想产生D.推翻了罗马天主教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部先后发布了《关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关于预防霍乱的指示》《关于防止流行性脑膜炎的指示》。“一五”时期,卫生部又先后颁发了《关于防疫站暂行办法》《食堂卫生管理暂行办法》《传染病管理办法》《饮用水水质标准》《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关于防治疟疾规划》。这些举措(       
A.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B.利于推动卫生防疫事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C.表明疫病防控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D.体现出民众普遍意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8. 唐朝人继承正月十五传统习俗在此夜燃灯、赏灯。同时增添了禁止宰杀渔猎,读道经的内容。唐朝政府还把四月八日定为佛诞节,与老子生辰一样,休假一日,以申庆贺。民间另有二月八日和腊月八日浴佛的习俗。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A.开放多元的社会氛围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儒佛道实现三教合流D.政府重视道德风尚建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9. 面对人民不满及周兴起的危险形势,曾有大臣提醒纣,纣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后商被周取代,周特别强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在其统治者内部却明确表示,保民就是敬天,敬天要做到保民。据此可知,周人(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从人事角度思考天命
C.构建了新型政治体制D.旨在宣扬传统天命观
2023-02-03更新 | 1169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30. 中国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都遵循“敬天法祖重社稷”的古训。下列能体现家国情怀的是(       
A.人君为政,在于得民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同则相亲,异则相敬D.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 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 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 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扩张性决定了它的发展要以世界为舞台。殖民扩张与掠夺是 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亚非拉地区的掠夺、侵略、征服使其 服从、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而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则丧失了独立性,成为其经济附庸。在这 个世界市场中,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他们依据其政治经济的有利地位对广大亚非拉地区进 行经济上的掠夺,控制这些地区的经济命脉,而亚非拉地区则被动地卷入这个市场,成为被资本主 义国家剥削、掠夺的对象。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6年,英商在沪擅自修筑吴淞铁路,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共建铁路干、支线170余条,长2.71万公里(含台湾铁路)。这些铁路的所有制,含外国资本、国营、商办及官商合办四种。旧中国国家分裂,战乱频仍,帝国主义又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这极大地恶化了中国的筑路环境。许多铁路筑筑停停,成了“胡子工程”;有些仅作了规划,而未开工;有的开了工,又中辍;有的建成了,后被拆除。由于多头修路,依赖外国,旧中国铁路的技术标准、设备型号和管理制度等无法统一,五花八门。

——摘编自陈晓东《旧中国铁路业的缩影》

材料二 1957年10月,中国建成了贯通南北、具有世界水平的武汉长江大桥,结束了长江上没有铁路的历史。1958年元旦,成都火车站举行了宝成铁路通车仪式,“蜀道难”从此成为历史。青岛四方厂仿制国内现有机车,造出“解放型”蒸汽机车,随后自行设计出“胜利型”“和平型”蒸汽机车及内燃电力并重的“东方红型”机车。

1978年,铁路客运和货运的需求开始激增,铁道部采用社会融资的方式修建铁路。截止2006年底,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已经达到7.6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四,中国成为了真正的铁路大国。1997年起,中国铁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干线大提速。2007年第6次提速后,中国迈入高铁时代。 截止2020年底,中国已经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铁路规划、设计和建造,技术装备输出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经通过铁路、公路深度链接“一带一路”大发展战略下的沿线国家,蒙内铁路、亚吉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等一条条互联互通的繁荣之路不断崛起。

——摘编自李京航《中国铁路百年史——从动荡岁月到崭新纪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业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业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中国铁路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教的传入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的区别如此之大,以至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百年。

——摘编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华文化传入欧洲的原因,并简析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经济与社会生活、经济史(旧)、世界史 、史学热点、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题型(共 3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30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经济与社会生活
2
经济史(旧)
3
世界史
4
史学热点
5
文化交流与传播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单题
20.65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单题
30.65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单题
40.65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单题
50.65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单题
60.65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单题
70.4小农经济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单题
80.4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单题
90.65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单题
100.4工厂的出现与发展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单题
110.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20.4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30.65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单题
140.65古代文明的交流  古代的商业贸易单题
150.65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单题
160.65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单题
170.65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单题
180.65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单题
190.65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单题
200.4城市化进程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单题
210.65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单题
220.65水陆交通的变迁单题
230.4水陆交通的变迁单题
240.65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单题
250.65铁路和公路事业的发展  水陆交通的变迁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单题
260.4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单题
270.65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单题
28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单题
290.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单题
300.8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310.6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20.65水陆交通的变迁
33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