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82 题号:11608389
如表为中国战国时期《法经》和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内容和结构的比较。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标题主要内容
《盗》是指窃取财货
《贼》是指对人身的侵犯,也包括犯上作乱
《网》即“断狱”,是审断罪案的法律
《捕》即“捕亡”,是有关逮捕逃亡的法律
《杂》是对“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等七种违法行为的惩罚
《具》是根据犯罪情节和年龄情况,对判罪定刑加重或减轻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标题主要内容
第三表:执行有关判决执行的规定
第四表:家长权有关家内身份的规定
第五表:继承和监护有关遗产继承和债务继承及监护的规定
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有关所有权的转移、占有、纠纷裁定等规定
第七表:土地和房屋有关相邻关系的规定
第八表:私犯有关伤害、盗窃、诈骗等规定
第十表:宗教法有关丧葬方面的宗教仪式和习俗的规定
第十二表:后五表的补充有关祭品和债权及占有的规定
A.两部法典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B.两部法典都体现了私法重于公法
C.《十二铜表法》是贵族斗争的成果D.《法经》处罚严厉且缺乏合理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西周时期的法,是一种完全依附于礼的法。公元前536年3月(阴历),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铸刑书”产生的主要影响应是
A.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B.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C.巩固了礼乐教化的地位D.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2020-05-06更新 | 52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从甲骨文形体图来看,“德”字左边是“彳”,表示行走。右边“眼睛”上有直线,表示“行正、目正”。在金文中,“德”字右边“眼睛”下加了一颗“心”,表示还要“心正”。此后的各种字体基本沿用了金文的这一写法(如图所示)。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早期汉字结构发展一脉相承B.社会道德意识逐渐受到重视
C.儒家重德尚贤观念影响深远D.心理认同是华夏文明的内核
2022-03-12更新 | 37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把刑法铸在金属器皿上;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被刻于l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B.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
C.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D.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2021-10-16更新 | 7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