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96 题号:274527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黄宗羲:“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而小儒规规焉(规规焉:浅薄拘束)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指天地间君主主宰臣民、臣民效忠君主之伦理关系,是绝对的),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

材料二严复:“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自秦以来,为中国之君者,皆其尤强梗者也,最能欺夺者也”。“然则及今而弃吾君臣可乎?曰是大不可。何则?其时未至,其俗未成,其民不足以自治也。彼西洋之善国且不能,而况中国乎?”

材料三孙中山:“目前中国的制度以及现今的政府绝不可能有什么改革,也不会搞什么改革,只能加以推翻,无法进行改良。”“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不仅共和政体完全适合于中国,而且苟有豪杰之士起而倒清虏之政府,代敷善政,约法三章,慰其饥渴,庶爱国之士可以奋进,进取之气可以振起也。”

材料四陈独秀:“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黄宗羲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政治主张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严复的政治主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的政治主张。

(4)与材料二和三相比,陈独秀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认识有何进步?这表明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深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贽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和别的思想家一样,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它美术化或神秘化。他的所谓“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不过是要求高级的官僚以其实际的政绩使百姓受惠,而不是去高谈虚伪的道德,崇尚烦琐的礼仪。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这些在理论上缺乏系统性的观点,集中在他编订的《藏书》之中。季赞对这部书自视甚高,并且预言十省世后”,此书必行。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但丁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神曲》被称为“中世纪的史诗”,是中世纪时期生活和思想的缩影。虽然本质上但丁站在正在逝去的中世纪时期看待这个世界,但是在深远意义上他仍是即将到来的新时代的先知——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近代态度在其自由使用古典作家的作品中有更进一步的体现。而且,但丁的自主判断、批判精神、强烈的个人主义,所表现出的思想特征与其说属于中世纪人,还不如说属于近代人。

——迈尔斯《迈尔斯教授讲授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贽学说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但丁成为“文艺复兴先驱”的原因。
2021-02-07更新 | 1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符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革新的社会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2017-10-18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一定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儒家思想在西汉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三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材料四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四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2021-09-19更新 | 1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