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教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时练
全国 七年级 课后作业 2018-04-26 265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 某导游在介绍故宫内一景点时说:“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明朝内阁
D.清军机处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2. 清代一位大臣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准,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由此可以判断该大臣
A.在皇帝心目中没有地位,心生怨恨
B.完全听命于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C.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办事非常仔细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A.君权的强化B.皇帝的勤政C.地方的无权D.制度的完善
2021-07-18更新 | 53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连云港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4. 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之手,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臻于极致的标志是   (       )
A.废除宰相制度B.设立锦衣卫
C.设立廷杖制度D.设立军机处
2017-09-14更新 | 656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滨州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乾隆时,杭州卓长龄著《忆鸣诗集》,“鸣”与“明”同音,因而被认为是怀念明朝、图谋不轨,卓氏家族因此而遭灭门之灾。这反映了统治者
A.反对文学创作B.提倡尊孔读经C.大兴文字狱D.焚书坑儒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气氛中。你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闭关锁国的政策
B.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共同目的的是
A.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B.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C.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
D.加强思想控制
2019-06-25更新 | 41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盐都市响水县九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清朝的知识分子从“经世”到“避世”,由要求社会改革到“为考据而考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焚书坑儒B.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C.实行了八股取士制度D.设立了军机处
2018-04-2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时练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在中国古代史上,起到同等功效的措施还有(  )
①焚书坑儒       ②八股取士       ③独尊儒术       ④闭关锁国。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③
2017-09-19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如果把“锦衣卫”“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思想控制的加强B.文化专制的加强
C.君主专制的加强D.特务统治的加强
2022-07-08更新 | 511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0—2011学年江苏省灌南县新集中学初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2. 刘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准备写一篇历史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刘锐同学想法的是( )
A.浅议特务机构B.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明清的君主专制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容易(0.94)
1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   明朝科举考生看榜图

材料四     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14.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材料一: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四: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实行什么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这个制度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5)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概括该制度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2
综合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6,7,8,9,10,11,12,13,14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清建立与君主专制强化单题
20.4军机处单题
30.65军机处单题
40.85军机处单题
50.65文字狱单题
60.65文字狱单题
70.65焚书坑儒  八股取士  文字狱单题
80.94文字狱单题
90.65文字狱单题
100.65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八股取士单题
110.65加强君权的措施(明)  军机处  文字狱单题
120.4文字狱单题
二、综合题
130.94八股取士  加强君权的措施(明)  军机处
140.85贞观之治  科举制的影响、评价  加强君权(明)  军机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