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体育运动主要有田径、球类、射箭、摔跤、举重等运动,对身体对抗性不再热衷,而注重技巧化、观赏性。政府成立专门机构管理马球运动,社会出现专门体育社团来整顿行规、规范比赛。蹴鞠类似今天的足球,对社会各个阶层人士开放。

——摘编自张利华《宋代体育研究》

材料二   据说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城邦之间的战争需要士兵有强壮的身体,而体育是培养强壮战士最有效的手段。古希腊盛行拳击、角力、赛跑、射箭、投枪、掷石饼和战车赛等竞技活动,有严格的比赛规则,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要求是成年男性公民。

——摘编自瓦诺耶克《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及古希腊罗马的体育运动》


(1)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和古希腊体育活动的异同点。
(2)请再列举一例中国传统体育活动,你能为传承这些活动做一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2023-02-0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分层训练AB卷(部编版)
2 . 民族融合、民族交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之一。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与少数民族关系所进行的探究,请回答:

材料一:《步辇图》:画面描述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材料二:(绍兴和议)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宋金边界贸易兴旺。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1)材料一描述的是唐朝与哪一民族的和谐关系?请试举一例并说明这一事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从积极、消极两方面来说明绍兴和议带给南宋的影响。并根据例子画出当时的形势图。
例:北宋形势简图

(3)材料三中元朝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当时还因此出现了哪一新的少数民族?
(4)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史实,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2022-10-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3 . 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背上的征服】

材料一在元朝以前,尽管也有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却从来没有哪个少数民族能够统治整个中国。蒙古人崛起以后,经过了几十年的军事征伐,终于把中国的绝大部分统一起来,形成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


(1)“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谁?你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文明下的统治】

材料二



(2)该示意图反映的是元朝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3)举例说明元朝是怎样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
2022-07-2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三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日,(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具有很大局限性,如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病,虽然北宋政府后来豢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侵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至少2点)。评析其历史影响。

材料三:北宋时期,在政坛上存在着突出的“文不换武”现象,即文臣一般不愿改换武职,武将又通常难于跻身文官之列。于是,不仅昔日“出将入相”之说在北宋消失殆尽,而且士人群体也遗弃了“投笔从戎”的观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政坛“‘文不换武’现象”与哪一政策有关?该政策有何作用。
2022-07-2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三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记载,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创县制,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1)材料一所述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结合上述历史事件,从土地政策及其影响两个角度说明“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汉朝时的江南,地广人稀,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到宋朝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朝廷也实仰东南之财赋。


(2)材料二中描述江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人为因素。
2019-12-3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与社会试题
6 . 中国封建社会朝代更替时缓时急,呈现出或长治久安或分裂割据或并列对峙的局面。请你把下列左侧历史时期或朝代与右侧相对应的阶段特征,用线连接起来。
秦朝、隋朝、元朝                    由大分裂走向大统一
汉朝、宋朝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时期
秦汉时期                                  制度承前启后不断创新,风貌博大开放昂扬进取
三国两晋南北朝                           南方经济发展,北方民族融合
辽宋夏金时期                           三大发明完善应用,经贸兴盛思想活跃
隋唐时期                                  朝代名称不变,政权实际更迭为两个阶段
宋元时期                                 政权并列对峙,格局多元一体
2019-12-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与社会试题
7 . 请同学们判断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之处。如有,请简要说明理由。
(1)小波问:“小敏,你对我国唐朝历史非常感兴趣,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唐朝的鼎盛时期吗?”
小敏:“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
(2)小青问:“小明,你认为古代,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是什么?”
小明:“当然知道,‘陶瓷之路’嘛。”
(3)小张:“小李,据说你对三国时期的历史非常感兴趣,那么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是哪一事件?”
小李:“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国呗。”
(4)小文:“小珍,现在‘藏独’分子企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可以用哪一史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小珍:“从唐朝开始,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
(5)小张:“小刚,我对中国历史上的古代战争非常感兴趣,你能给我推荐一本介绍兵法的古代军事著作吗?”
小刚:“那太简单了,你看看司马迁的《史记》吧!”
2019-12-1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测试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这首词中共提到了中国古代哪几位著名的帝王?
(2)请举出他们中其中的两位人物,所采取的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统治措施各两条。
(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两朝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2019-12-1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测试
9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用史实说明在公元1000年-公元1500年期间,中国科技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指出5世纪以来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的变化。

材料二: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发生变化的原因。
2019-08-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台州椒江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统考试题

10 . 观点:有学者认为,纵观整个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政府运转一直是两大中枢点,一是中央权力,二是君主权力,简言之,即地方权力归于中央,中央权力归于君主。

(1)请概括学者总结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谁首先确立了这样的政治制度?

(2)请选择下列史料中的两则加以解读,并论证上述观点。

史料一:“武帝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今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宁欣《中国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史料二:太宗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司马光《资治通鉴》192卷

史料三:(太祖)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熹《朱子语类》

2019-08-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瑞安市飞云中学等六校2016届九年级第一次联合模拟历史与社会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