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38 道试题
1 . 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将整株天竺葵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
第二步:叶片甲不做处理(如图一所示):用黑卡纸对叶片乙做局部遮光处理;用装有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的透明塑料袋,将叶片丙包裹密封。
第三步:将图一植株放置于阳光下照射3~4小时。再分别摘取叶片甲、乙、丙,按图二的步骤进行检验。

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___(填“光合”或“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图二中步骤a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___溶解到酒精中。
(3)经过步骤c后,叶片乙遮光部分、叶片乙未遮光部分和叶片丙的颜色变化分别是___
(4)由叶片甲和叶片丙的对照结果分析得出: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由叶片乙的见光部分与遮光部分的对照结果分析得出:___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2 . 这学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小明尝试无土栽培,但出现了“烂根”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植物“烂根”?怎样解决植物“烂根”的问题呢?小明用大豆幼苗作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完成以下空格。

(1)无土栽培所用营养液作用是______
(2)作出假设。小明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了假设:“烂根”是根部空气供应不足引起的。作出这一假设的依据是______(一条即可)。
(3)设计实验。为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小明设置了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应是根部能否得到充足的______

如何固定植物如何为根供给有关物质
装置固定部位起固定作用的材料空气的供给水和无机盐的供给
海绵通过_A_进入营养液中的空气供给直接通过营养液供给
_B_通过固体基质颗粒间隙里的空气供给通过_C_将营养液输送到固体基质颗粒间隙供给

(4)设计装置。对于实验组,小明设计了两种实验装置。比较甲、乙两种装置的异同,理解装置设计的原理,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A______,B______,C______
(5)选择装置。小明最终在甲、乙两种装置中选择了乙装置,他作出这一选择时考虑的问题应有______。
A.幼苗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B.自己的经济条件是否允许?
C.用废旧材料能否达成目的?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024·广东广州·模拟预测
3 . “使用公筷,筷筷有爱!”使用公筷真的有助于减少细菌的传播吗?研究人员就此开展了相关实验:
步骤一:研究人员在某餐厅点了六道菜,餐前对每道菜进行无菌采样。
步骤二: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测试人员进餐时一份使用公筷,另一份不使用公筷。餐后每份菜至少留下25克作为样本再次无菌采样。
步骤三:采集的样本都通过冷链运输(运输全程保持低温)到有关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培养,统计每克样品中细菌的数量,结果如下表:

菜名

餐前(个/克)

餐后(个/克)

公筷组

非公筷组

凉拌黄瓜(凉菜)

14000

16000

45000

水果沙拉(凉菜)

2000

2800

4300

清炒芦笋(热菜)

30

30

530

烩三鲜(热菜)

140

90

3200

酱油蒸河虾(热菜)

15

1400

35000

甜豆炒火腿(热菜)

20

2100

110000


(1)把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目的是设置_____
(2)细菌与动植物细胞及真菌相比,最大的区别是_____
(3)餐后每道菜中,细菌数量较多的都是_____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提倡使用公筷,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此措施属于_____
(5)根据上述实验可知,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是导致食物腐败的重要原因,为防止食物腐败,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列出一种即可)。
昨日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广州卷)-生物
4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不同食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否相同,他们对三种食物:小麦、花生仁和黄豆所含的能量按如下实验装置进行了多次测定,记录并计算数据如表:

食物名称小麦粉花生仁黄豆
质量(克)11X
初始水温(℃)101010
实验后水的平均温度(℃)295130

(1)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
(2)表中的X应该是___,才符合探究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3)该实验是根据表格中___的变化,测算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根据实验结果能预测到同等质量的三种食物中,所含能量最多的是___
(4)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J的热量,可以测算出1克小麦粉的能量是___J,低于相应的标准值(14390J),主要原因是:___(写两条)。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5 . 某兴趣小组用壳体半透明的白玉蜗牛(可肉眼观察心跳),探究香烟烟雾对白玉蜗牛心率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500ml透明塑料瓶4个,编号①②③④,向瓶中各放入3只白玉蜗牛;
步骤二:计数每只蜗牛1分钟的心跳数;
步骤三:向②、③、④号瓶分别注入100mL、200mL、300mL香烟烟雾,①号瓶不注入;
步骤四:在5分钟、10分钟、15分钟时计数每只蜗牛1分钟的心跳数。
研究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①号瓶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中数据处理的方法是:计算每组3只蜗牛的心率的_____值,以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3)该小组通过分析图中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香烟烟雾对白玉蜗牛的心率有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在相同处理时间内,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
(4)该小组欲进一步探究酒精对白玉蜗牛心率的影响,重新挑选了15只白玉蜗牛,5组实验装置中每组分别放入3只白玉蜗牛,实验组的操作为分别向第2组至第5组装置中的白玉蜗牛喂食酒精浓度为20mg/mL、40mg/mL、60mg/mL、80mg/mL的2mL酒精溶液,则对照组的操作是向第1组装置中的白玉蜗牛喂食_____
7日内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实验探究题 | 较易(0.85) |
6 . 研究人员观察到熊蜂中的工蜂有啃咬植物叶片的行为(图1),但不以啃咬过的叶片为食,也不将叶片带回蜂巢。针对这一现象,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研究人员利用未开花的黑芥和熊蜂工蜂设计了实验。甲组叶片被熊蜂啃咬损伤、乙组叶片未损伤,一段时间后统计黑芥开花时间。
①在进行黑芥植株的选取时,应选取生长时期相同的植株。上述实验中设置乙组的目的是________
②实验结果延甲组的黑芥开花时间比乙组提前了16天。研究人员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
③研究人员同时还设置了叶片被人为用工具损伤的丙组,结果甲组开花时间比丙组提前了8天。你推测甲、丙组结果出现差异的可能原因是熊蜂唾液中含有某种(化学)物质缩短了植物开花周期:熊蜂啃咬叶片造成的伤口与人为破坏的伤口形状有差异。
(2)研究人员以同一熊蜂蜂群的工蜂作为实验对象,研究它们分别在饲喂花粉和不饲喂花粉的情况下对未开花黑芥的损伤行为,结果如图2,实验结果是_______,此实验结果可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为(1)中②的假设提供直接证据               B.为熊蜂啃咬叶片行为的目的作出解释
(3)综合上述实验可知,_______(用“字母”和“→”表示),这是传粉昆虫和开花植物间新发现的一种互动方式,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A.熊蜂啃咬未开花植物的叶片               B.花粉匮乏             C.植物的开花时间提前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7 . 请根据下表列出的实验方法步骤,推知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瓶号

注入浆糊

加入清水

加入唾液

振荡摇匀

37℃水中恒温

冷却后加碘液

1

2mL

2mL

0

10分钟

两滴

2

2mL

0

2mL

10分钟

两滴

(1)实验现象:[1]号试管内_____,[2]号试管内_____
(2)原因:[1]号试管内的淀粉(浆糊)未加唾液,淀粉未被_____酶分解,所以淀粉遇碘_____。[2]号试管内因为加了唾液,_____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_____分解成了_____,所以加碘液后_____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如果你翻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俗称潮虫。它们似乎总是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那么,光照条件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呢?如果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做出的假设是_____。此假设的依据是_____
(2)实验变量是_____。为了保证鼠妇的分布只能是由于实验探究的变量引起的,实验组和对照组除变量以外,____
(3)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_____,理由是____
(4)做完实验后,如何处理鼠妇?_____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初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9 . 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实验时得到的数据,记录的是温度为15℃时,泡菜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盐水浓度%发酵天数
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第13天
1号坛41.63.23.83.53.43.2
2号坛61.25.54.01.81.21.2
3号坛80.52.01.81.61.51.2
请分析以上数据,回答问题: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制作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给泡菜加盖,并用水封口,该做法包含的科学道理是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知道,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3)该兴趣小组同学在25℃时重复进行了上述实验,测定的各发酵天数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在15℃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亚硝酸盐是在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温度下,乳酸菌通过______的生殖方式快速繁殖,并分解糖类,产生的大量______,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也能分解一部分亚硝酸盐。
(4)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请你举例说明:______。(至少写出1种食品及其应用的细菌或真菌的名称)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枣阳市中考二模考试生物试题
10 . 下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D步骤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1号试管____;2号试管____
(2)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____号试管的变化相似,即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____
(3)C步骤中为什么要放入37℃的水中____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县五中初中教育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