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进生命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2012·广东揭阳·三模
1 .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俗语说明了自然界中存在着(       
A.遗传B.变异C.繁殖D.进化
2024-04-15更新 | 64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2届广东揭阳霖盘学校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填空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2023-11-02更新 | 97次组卷 | 136卷引用:沪教版第一册第1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练习题
3 . 小李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室温为25°C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放置几天,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模仿“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在实验前,要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装置中肉汤变质,_________装置中肉汤未变质。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丙两组实验中控制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
(4)从“鹅颈瓶”得到启发,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_________消毒法。
2023-03-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以下关于人体结构的方位术语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近腔者为外,反之为内B.近体表者为浅,远离体表者为深
C.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D.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2022-08-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探究某些生态因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见下表)。请回答:(横线上填写文字,方括号内填写编号)
             项目
实验编号
水质水草(枝)螺蛳(只)光照
1池塘水86+
2池塘水06+
3池塘水86
4池塘水82+

注:“十”代表阳光面,为可见散射光照射,“—”代表无光处。
(1)实验1~4模拟的生态系统中,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两个)。
(2)每一个生态瓶均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实验[____]和实验[____],可以探究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比较实验1和实验3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水草在有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4)除了本实验探究的因子之外,还有哪些因子对螺蛳的生存会有影响?请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8-0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试题
6 . 关于“探究水蚤对光照强度的反应”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解释错误的是(       
                  距光源距离(cm)
水蚤数量(个)
序号
0~1515~3030~4545~60
1682192
2721963
3623242

A.距离光源越近,水蚤数量越多B.水蚤趋向光亮处的行为有利于取食
C.重复实验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D.该实验的变量是水蚤个数
2022-08-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试题
10-11八年级下·重庆·期中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一只狗一次产了五只小狗,这五只小狗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体具有(  )
A.遗传性B.变异性C.进化性D.适应性
2022-04-05更新 | 258次组卷 | 83卷引用:2010-2011学年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8 . “公筷公勺”倡议一直是饮食文化的热点话题之一,使用公筷能否有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专家们为此专门开展了实验探究。
步骤1:实验小组在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餐前均经严格的第一次无菌采样。
步骤2:每道菜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参与人员交替着吃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的两组菜,最后每个菜都至少留下了25克后再进行第二次无菌采样。
步骤3: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到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培育。再分别测试餐前、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之后的菌落数。测试结果如下表。
菜名结果(cfu/g)
餐前餐后
公筷非公筷
凉拌黄瓜140001600045000
盐水虾160150220
干锅茶树菇1100460079000
炒芦笋3030530
咸菜八爪鱼60205000
香辣牛蛙60150560
注:efu/g是指每克待检样品培养出的菌落形成单位。
(1)专家是基于什么问题进行这项研究的?______
(2)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______实验。
(3)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未经过高温杀菌       B.黄瓜易滋生细菌
(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均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______(多 /少),证明使用公筷______(能/不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据此,你对“使用公筷”的态度是______
9 .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将天竺葵整株植物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两昼夜。
第二步:用黑卡纸对叶片乙作局部遮光处理:用装有碱石灰(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透明塑料袋,将叶片丙包裹密封;叶片甲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植株放置于阳光下3-4小时。再分别摘取叶片甲、乙、丙,按图2的步骤进行检验。

(1)实验步骤中第一步的作用是通过______(光合 /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图2中去除叶片内叶绿素的是步骤______( a/b/c)。
(3)分析图3的实验现象,未遮光部分变蓝表明______(有/无)新淀粉生成,遮光部分不变蓝表明______(有 /无)新淀粉生成,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____
(4)若要验证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应选择叶片甲与叶片______进行对照分析。
10 . 下列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回答的问题(  )
①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
②佩戴口罩,是否有助于减少病菌传播?
③对做出贡献的员工,怎样根据规章制度予以奖励?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都不可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