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21-22八年级下·北京·期中
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容易引起骨折的全身性骨病,主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使骨的脆性增加。

(1)骨质疏松会引起关节疼痛。图1是人体关节结构示意图,其中③和⑤表面覆盖的④______及②中的滑液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将③和⑤连接起来的①______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
(2)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近1/3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症。为探究不同强度的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的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
①实验选取40只大小相近的雄性______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用10只大鼠而不用1只的目的是______。B、C、D组分别进行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运动训练,A组的处理是______
②实验结果如图2、3所示。实验结果表明,______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提高最有利。判断的依据是:在此运动强度下,______
③为帮助糖尿病患者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症,请依据上述研究结果,从运动强度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
2022-06-20更新 | 703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揭开蝗灾的奥秘
2019年末,蝗虫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肆虐成灾,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研究发现蝗虫个体大规模聚群是蝗灾发生的前提,因此,认识蝗虫个体聚群的成因对控制和防治蝗灾非常关键。
最近,我国科研人员初步揭示了该奥秘。观察发现,在群体数量较少时,蝗虫个体的行为表现是不爱活动、呈“孤独安静”的“散居”型,而在群体数量较多时,行为表现是活动性强、呈“乐于聚群”的“群居”型。是什么导致蝗虫群体数量变化,进而改变其行为的呢?这可能与其释放的一种特殊的气味分子4VA有关。研究表明,当四到五只蝗虫共处时,个体就开始释放4VA.进一步研究发现几乎在蝗虫身体所有组织都可检测到4VA,且随着蝗虫发育阶段的变化,4VA的释放逐渐增加。值得注意的是,4VA对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性别的群居型和散居型蝗虫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一旦蝗虫群体到达一定数量时,便可以通过释放4VA“壮大队伍”,“队伍”越大,4VA的释放量也越大,进而改变了蝗虫的行为表现。

那么4VA是如何在“群居”蝗虫体内发挥作用呢?他们发现在蝗虫触角的感受器内具有一种蛋白质,可以与4VA结合。当把此蛋白质去除后,蝗虫就不会对4VA作出反应。结果说明蝗虫的聚集行为是通过4VA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导致的。
这个研究结果为人们监控蝗虫密度变化和防治蝗灾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有助于人们制定绿色和可持续的防控对策。
据以上资料回答:
(1)蝗虫的生长发育经过了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生长发育过程称为 ______(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育。
(2)蝗虫具有明显的聚群行为,在其产生该行为的过程中,______(填选项)方式发挥了主要作用。
a.视觉通信
b.化学通信
c.听觉通信
(3)根据文中第二段信息,造成蝗虫聚群成灾的原因包括 ______(多选)。
a.蝗虫在高群体密度下活动性强
b.成虫个体释放的4VA含量增加
c.蝗虫几乎所有组织都会释放4VA
d.4VA对所有蝗虫都具有吸引力
(4)结合所学知识及文中信息,将蝗虫消灭在其生长发育的 ______时期防灾效果最佳,请你提出一条防治蝗灾的措施 ______
2022-02-2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B卷)
3 . 塑化剂是塑料制品的原料,随着时间推移会从塑料制品中渗出,并通过多种方式进入生物体,进而影响生物的生殖等功能。

(1)图1是雌性小鼠的生殖结构。小鼠的生殖过程与人体相似,交配时,雌性小鼠[a]______产生的卵细胞与睾丸产生的 ______在[b]______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移入子宫过程中开始细胞分裂,形成的早期胚胎植入子宫角继续发育。
(2)为证实塑化剂会影响生物的生殖功能,研究者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
实验步骤:
a.利用玉米油溶解不同浓度的DEHP(塑化剂的一种),给予每组成年雌性小鼠不同浓度的DEHP处理。
b.停止处理后让这些雌性小鼠与正常雄性小鼠进行交配。
c.统计怀孕比例,结果如图2.
①对照组成年雌性小鼠的处理是口服等量 ______
②据图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③进一步研究发现,DEHP的毒性主要在于它的作用与卵巢分泌的 ______作用类似,从而导致小鼠体内分泌失调,使得子宫内膜对胚胎植入的接受能力降低,最终影响生育能力。
4 . 同学们本学期步入初中阶段,接触到了一门崭新的课程——生物学,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生物学基本知识,还具备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1)了解校园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借助显微镜认识细胞的形态结构采用____法。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6分钟7分钟8分钟9分钟
干土44332221
湿土66778889
(2)该小组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其他条件都相同是为了保证_______原则。
(3)在实验中,该组同学用10只鼠妇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4)为了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可信度,我们可以计算全班各组的____后再得出结论。
(5)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6)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A.马上否定原来的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
(7)实验做完后,对鼠妇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
(8)通过捕捉鼠妇的过程或本实验的研究过程中对鼠妇的观察,提出一个关于鼠妇的可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
2021-12-0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1-12七年级上·辽宁锦州·期中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有光、无光B.有光、无水C.干燥、湿润D.有空气、无空气
2021-11-07更新 | 1357次组卷 | 211卷引用:2015-2016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6 . 明明家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踪影。明明决定对此进行探究,请先帮助他完成探究,然后分析原因。
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1)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①材料:10只鼠妇,铁盘,土壤若干。②装置:在铁盘中以横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形成__________。③在铁盘中央放入10只鼠妇。④观察与记录:仔细观察,每分钟分别统计铁盘两侧鼠妇的数量,共统计8次。最后取8组数据的________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环境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干土

0

1

2

0

2

1

2

0

湿土

10

9

8

10

8

9

8

10


(3)由上表可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一侧的鼠妇较多。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 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5)注意事项:此探究过程中设计的对照实验有________个实验变量,实验变量是________。对照组和实验组应该保持一致的条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一个)。
(6)明明的小伙伴亮亮认为鼠妇难于捕捉而且不卫生,因此选择一、两只进行实验就可以了。这种说法正确吗?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用实验法研究生物学问题时,在实验中可以研究的变量数目为(       
A.两个B.多个C.根据实际情况而定D.一个
2020-10-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第四十三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材料一 有的乌鸦会从高处把坚果(果皮硬的果实)扔到水泥地面上摔碎,从而轻松地吃到里面的果仁,有些坚果特别硬,不容易摔碎,乌鸦会用更好的方法:它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等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为了安全起见,它不会立刻飞下去吃果仁,而是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去享受美味。
(1)乌鸦第一次吃到果仁是_____行为,是由________决定的,材料一中的乌鸦能巧妙地吃到果仁是____________行为。
材料二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其操作过程如下:从十字花科植物中找到有菜青虫卵的叶片,然后将虫卵隔离饲养,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成幼虫。在一个硬纸盒的一端放置一些莴苣叶,另一端放置一些白菜叶,将菜青虫放在硬纸盒的中间,观察菜青虫趋向于哪一端取食。
(2)材料二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实验中不能只放一只菜青虫,是为了_____________
材料三:图A和图B中的小鼠正在通过如图的复杂的迷宫的实验。这两个迷宫相同,但在图B的末端有一块奶酪,图A的末端则无任何东西,观察图A和图B,回答下列问题。

   


(3)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次重复实验后,如果B中小鼠学得快些,这说明奖赏_____(选填“能”或“不能”)帮助学习。
(5)本试验增加组C、组D,与组B一样,分别用小鸡、壁虎代替小鼠,如果小鼠学会通过迷宫的时间最短,壁虎学会通过迷宫的时间最长,说明不同动物学习能力不同,且生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1-2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