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泡菜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泡菜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会影响人体健康。为探究食盐水浓度对亚硝酸盐含量和泡菜品质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相关研究(除食盐水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研究流程:

   

评价方法:
依据现代食品科学中感官评价标准对泡菜的色泽、香气和滋味等进行评分研究结果:

组别

食盐水浓度(%)

亚硝酸盐含量(mg/kg)

感官评分

6

0.045

94

8

0.068

90

10

0.089

85

12

0.102

83

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泡菜主要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该微生物是细菌,与蘑菇相比,体内_____(填“有”或“无”)成形的细胞核。
(2)制作过程中对泡菜坛密封,是因为该微生物能在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将萝卜中的有机物分解生成乳酸。
(3)为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兴趣小组对每组实验进行了多次重复,并计算各组数据的_____,得到了上述数据。
(4)兴趣小组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建议用萝卜制作泡菜时食盐水的适宜浓度为 6%。他们提出该建议的依据是_____
(5)日常生活中制作泡菜时,通常要加入少量大蒜、姜等香辛原料。兴趣小组欲进一步探究大蒜能否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为此,他们以甲组为对照,又设计了一组实验进行验证,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垫江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我们常说“光是万物之源”,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光照,为探究光对动物的生殖发育是否有影响,选择东北林蛙的蝌蚪做了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步骤一:在三个养殖箱中分别饲养20只东北林蛙蝌蚪。
步骤二:分别用低(2000lx)、中(4000lx)、高(6000lx)三种不同的光照强度的黄光照射蝌蚪12小时/天。
步骤三:每天喂养蝌蚪2次,每周称重一次,记录数据,直至长出前肢为止。结果如下: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步骤一中三个养殖箱中的蝌蚪应大小相似,原因是_____
(2)称量时也应选择10只以上蝌蚪,计算平均值,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
(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_____光强下蝌蚪发育情况最好,本实验结论为:_____
延伸:光照通过影响林蛙蝌蚪的生物节律,进而影响其松果体内分泌激素的节律性产生与释放,也能影响林蛙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从而对其进食和运动产生影响,调节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
(4)要想探究温度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如何设计对照实验:_____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绿萝是一种室内观叶花卉,常用水培扦插进行繁殖。为找到绿萝水培扦插的最好方法,研究小组将若干长势良好的绿萝插条用不同溶液处理后,放置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水培,定期测量并记录根的数量和长度。一个月后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方式

清水

生根粉溶液浓度

10毫克/升

20毫克/升

40毫克/升

80毫克/升

平均生根数量(根)

4.4

4.5

5.6

4.3

4.2

根平均长度(厘米)

6.13

6.50

7.32

5.40

4.92

(1)用绿萝枝条进行水培扦插,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
(2)本实验探究______对绿萝生根数量和长度的影响。实验中有一组清水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3)光照培养箱在通风条件下需设置好恰当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______和湿度等条件,满足绿萝正常的生长需求。
(4)实验结论:该生根粉溶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绿萝生根,在______毫克/升左右效果最好,但浓度过高会______绿萝生根。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制作酸奶需要哪些条件呢?某生物兴趣小组打算一探究竟。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按以下过程制作酸奶:器皿、牛奶加热煮沸→冷却至40°C左右→加酸奶和糖搅拌→分装入甲、乙、丙三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甲、乙、丙三个玻璃瓶置于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环境条件如下表所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分组

温度(单位:℃)

是否密封

30

0

30


(1)将器皿、牛奶进行加热、煮沸处理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将酸奶加入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步骤。
(3)甲和乙做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
(4)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8小时后,只有甲瓶中的牛奶变成了酸奶,说明制作酸奶需要__________(填序号)的条件。
A.温暖、缺氧     B.温暖、有氧     C.低温、缺氧     D.低温、有氧
(5)为了探究乳酸菌发酵的最佳温度,小组成员又将5瓶待发酵的牛奶分别置于10°C、20°C、30°C、40°C、50°C的环境中,几天后检测细菌数,绘图如下,分析结果得知:制作酸奶最佳温度为__________℃左右。

2024-05-0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中学的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使用公筷和非公筷谁更健康的问题进行了课外研究。研究小组就此开展了相关实验:一共选择了4道菜、每道菜分为装三盘,一盘不食用,一盘使用公筷,另一盘非公筷:然后分别从每道菜的三个分装盘中取样进行培养基恒温培养。经过48小时的培养,统计出每克样品中细菌的数量,结果如下表:

菜名

餐前(个/克)

餐后(个/克)

未食用组

公筷组

非公筷组

凉拌黄瓜

14000

16000

45000

水果沙拉

2000

2800

4300

凉拌海带丝

3000

3500

3900

凉拌西蓝花

12000

14000

41000

(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
(2)实验前需要对餐具、筷子和取样工具进行高温处理,这样的做的目的是____
(3)“未食用组”“公筷组”“非公筷组”三组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
(4)通过对实验结果数据分析,餐后每道菜中,菌落数量最多的都是____组,由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提倡使用公筷,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此措施属于____
2024-04-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6 . 某校生物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和用具:透明有盖玻璃瓶,池水,河泥,水藻,小金鱼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透明有盖玻璃瓶中加入等量的池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第二步:向B、C、D瓶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第三步: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金鱼各两条;
第四步: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第五步: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A、B、C、D 4个瓶中小金鱼存活时间的长短依次是C>B>A>D。
根据实验设计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D瓶中小金鱼存活的时间比A瓶中的存活时间____(填“长”或“短”),最可能的原因是水藻呼吸作用消耗了____
(2)A瓶和B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
(3)想要探究河泥对小金鱼的生活是否有影响,应选择C瓶和____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A、B、C、D 4个瓶中小金鱼存活时间的长短依次是C>B>A>D),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
(4)比较C瓶、D瓶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____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2024-04-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垫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为确定熊蜂和蜜蜂中哪一种更适合给温室大棚中的农作物传粉,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熊蜂和蜜蜂访问花朵的行为(简称访花行为)进行了研究。同学们根据温室中一天内的温度变化规律,将一天中的温度划分为四个区间,即T1≤14℃、14℃<T2≤19℃、19℃<T3≤24℃、T4>24℃,通过观察、记录、统计得到图1所示的结果。(注:访花时间为访问一朵花所需的时间,即从接触一朵花到离开该花所用的时间。)

(1)【提出问题】熊蜂和蜜蜂中哪一种更适合给温室大棚中的农作物传粉?
【作出假设】____
(2)【制定并实施计划】调查访花时间,各温度区间记录得到多个访花时间的数据,取平均值,计算得到访花时间,绘制出上图的曲线。由图1可知,温度对____的访花行为影响更明显;当温度在____(填“T1或T2或T3或T4”)区间时,蜜蜂的访花时间最短。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依据图2中的访花频率,同学们初步判断____(填“熊蜂”或“蜜蜂”)更适合作为温室大棚中农作物的传粉昆虫。
(4)蜜蜂通过“跳舞”告知同伴蜜源所在方位的现象称为____,这种行为是由____决定的。
2024-04-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开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小芳家的蚕一直养在黑暗且干燥的储物间里,蚕茧质量偏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老时值雨者,则坏茧”,说明湿度对蚕茧质量有影响。光照是否也影响蚕茧质量呢?为此,小芳进行了如下探究。
(1)家蚕用蚕丝做茧,在茧内发育成蛹,再羽化成成虫,这种变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若要提高蚕丝产量,可人为适当延长家蚕发育的___阶段。
(2)小芳将蚕分为3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数量/只温度/℃光照长短蚕茧质量/(克/粒)
15023~25每天24小时 自然条件1.69
250A每天24小时 全部光照1.74
35023~25每天24小时B1.68
①该实验中实验条件A为___,B为___
②测量蚕茧质量时,多次称量,记录数据,取平均值填入表中。
③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照条件为___时,蚕茧质量最高。
2024-04-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区龙岗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月季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月季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月季种子休眠的条件,生物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说明打破月季种子休眠的温度为___℃。
(2)比较第___组实验结果,说明湿沙也是打破月季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3)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月季种子的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第4组实验的预处理是:___
(4)若第4组实验月季种子几乎不萌发,综合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是___。
A.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均可打破月季种子的休眠,且湿度条件更为重要
B.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打破月季种子的休眠
C.低温可以打破月季种子的休眠,湿度促进该效果,仅湿度不能打破月季种子的休眠
2024-03-2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葡”香金秋,“萄”醉江津。9月,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尝试酿造葡萄酒:
(1)榨汁装瓶:同学们将清洗干净的葡萄榨汁装瓶。新鲜葡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酵母菌可以自然发酵。装葡萄汁的玻璃瓶需要提前高温处理的目的是___
(2)通气培养:用几层纱布封住瓶口放置一段时间,让酵母菌在有氧的情况下快速繁殖。酵母菌不能制造有机物,利用葡萄汁中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进行___生活。
(3)密封发酵:将装置封口放在温暖的地方,兴趣小组的同学几天后发现葡萄汁的表层有一层泡沫,收集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这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___(气体名称)。
(4)探究原理:同学们在探究学习中发现,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数量、酒精和葡萄糖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如图)。分析曲线可知,在发酵前期的0~96小时内,酵母菌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这是因为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会向外生出与自身相似的突起,进行___生殖。
2024-03-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