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小科为了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在四个U形管内加入等量且适量稀释的红墨水,取长势相近、叶片数量相同的四根新鲜海桐枝条,再用橡皮管将其下端与U形管左侧连通,分别放在甲、乙、丙、丁四种环境中。1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的高度。

环境

环境温度/℃

空气湿度

光照情况

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的高度

30

70%

光照

h1

30

30%

光照

h2

16

30%

光照

h3

30

30%

无光照

h4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可形成____组对照实验,实验中可通过比较____来判断蒸腾作用的强弱。
(2)小科设置甲、乙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
(3)如果h2>h3,据此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
2024-05-1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在家中,我们经常看到父母将做菜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他(她)们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Ⅰ. 首先选取发育状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Ⅱ. 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
Ⅲ. 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变化情况数据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如下图。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比较甲、乙两盆植株的生长情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
(2)实验后,小组成员对丙盆吊兰呵护有加。由于浇水过勤,吊兰烂根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土壤中____过少,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3)小组成员觉得甲盆吊兰植株弱小、叶色变黄是因为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____(选填“氮”、“磷”或“钾”)元素。
2024-05-1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春天到了,随着气温的升高又到了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在雨后或浇地后,先给地松土,然后进行播种。某生物学习小组针对这一生活常识设计了“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以大豆种子为材料),实验设计如图甲所示,图乙为大豆种子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当选择2和5两个编号的种子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时,经过几天后,2号种子萌发了,5号种子没有萌发。根据这一现象,他们得出的结论是____。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图乙中的[   ]____。([   ]填序号,____填名称)
(2)如果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应选择图甲中____和2两个编号的种子做对照实验。
(3)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____
2024-05-1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七年级生物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某品牌洗洁精废水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而推测其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小组将若干粒饱满的小麦种子放在水中浸泡 1天,把浸泡后的种子放于已编号的铺有 1 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3个为一个处理组,编号为甲组和乙组),每个培养皿中平铺50粒小麦种子。每天向甲组和乙组培养皿中分别滴加等量的稀释120倍的洗洁精稀释液和清水(不浸没种子为准),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第5天记录数据,统计平均发芽率后绘制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_
(2)实验中,乙组滴加清水是为了设置____实验;每个培养皿中种子数量相等,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目的是为了控制____
(3)统计实验结果时,取每一个处理组内三个培养皿中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
(5)根据实验结论,请你写出一个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小妙招。____
2024-04-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回答下列探究实验的相关问题:

(1)为探究动物细胞的结构,同学们在实验室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图一中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用图二所示显微镜对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当视野中看到细胞数量最多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______倍;图三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示意图,经染色后细胞中着色最深的结构是______。若将图三中细胞①移至视野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______移动,还可调节______使物像更清晰。
(2)某同学想为家里的鱼缸安装一盏照明灯。为了寻找最适光源,他利用金鱼藻进行了实验探究:将长势相同的金鱼藻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放入盛有500mL碳酸氢钠溶液(能为金鱼藻提供二氧化碳)的大烧杯中,标为甲、乙、丙、丁;在暗室中分别用不同功率的节能灯作为唯一光源,并将其置于距离烧杯20cm处(见下图)。

观察并记录每分钟各组烧杯中产生的气泡数,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组别

节能灯功率(W)

9

14

18

25

每分钟产生气泡数(个)

22

30

40

40

①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实验中产生的气泡是______(气体)。
②根据实验结果,该同学决定为家里的鱼缸安装______(功率)的节能灯。据表分析,他这样选择的理由是______
2024-04-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构建学校“五有”并举格局,某学习小组在学校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中,为提高蔬菜的产量,利用学校“绿色菜园”进行了探究活动。菜园采用滴灌方式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表(种植的小白菜生长周期约60天。幼苗出土20天左右移栽到实验室,如图1):

组别

水处理方式

小白菜数量

A组

物理增氧(利用仪器震动)

30株

B组

化学增氧(加入化学药品)

30株

C组

普通自来水

30株

(1)针对研究的问题,他们做出的假设是:______。实验材料小白菜属于______(选填“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
(2)图2、图3是部分实验结果,同学们将叶绿素相对含量作为预测产量的指标之一,请你推测原因是______。图2中三组同叶绿素相对含量出现明显差异的时间是第______天。

(3)由图3可知,增氧滴灌能够提高蔬菜产量,______是最佳的增氧滴灌方式。推测原因是水中增氧有利于促进根的______,从而促进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4)根据实验结果,若要向菜农广泛推广最佳氧气滴灌方式,你认为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调查研究?______
2024-04-2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资料一: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生态和经济问题。目前,我国生物入侵的种类高达660种,薇甘菊是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薇甘菊,菊科,假泽兰属多年生藤本植物,其生长迅速,繁殖力强,适应力广,善于缠绕并把其他植物覆盖,常对同区域内其他植物造成毁灭性伤害,被称为“植物杀手”。
资料二:双额岩小粪蝇是中国新记录种。近年来,在广州草菇场大量暴发成灾,造成草菇产量严重减产。
(1)薇甘菊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该物种入侵会___(选填“增加”或“减少”)本地生物___的多样性。
(2)为研究薇甘菊挥发物对双额岩小粪蝇的驱避作用,用于草菇的种植生产,实现对双额岩小粪蝇的有效控制,科学家做了下列实验。
步骤一:称取为1g薇甘菊叶,提取其中的挥发物质;
步骤二:设置两组装置,一个装置为含有薇甘菊挥发物的管(实验组),另一个为空白气流管(对照组),每只管中均加入200只生长状态相似的双额岩小粪蝇。一段时间后测量留在不同管内的双额岩小粪蝇的头数。结果如下
成虫(头)重复(次)时间(min)实验组对照组
2003102.337.33
2011.3345.33
3010.3342.67
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以上各时间段都需要重复3次后计算出双额岩小粪蝇头数的___,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从实验数据得知,30min留在空白气流管的头数仍显著高于含有薇甘菊挥发物的管,说明___
(3)使用入侵植物去趋避与使用化学药剂相比,其优点是___
2024-04-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2023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指出“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蚯蚓俗称“地龙”,又有“生态系统工程师”的美誉,某校课外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蚯蚓的运动和对土壤的影响,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一:探究蚯蚓的运动
将两条长短、粗细、体重相同、个体粗壮的蚯蚓分别放在玻璃板上(图甲)和硬纸板上(图乙),观察两条蚯蚓在两分钟内各自的爬行速度,重复做三次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爬行速度/(cm/min)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玻璃板243
硬纸板8106

(1)本实验中,对重复实验得到的数据,应该取______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观察蚯蚓运动的过程中,为保证蚯蚓的正常呼吸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蚯蚓对土壤的影响。选取A、B两个圆柱形的器皿,进行如下操作:
器皿A器皿B器皿
步骤1向容器内装入三种不同颜色且有一定湿度的土壤,每装一层均稍加按压,三层土的总体积约占容器的2/3
步骤2放入1条生长健壮的蚯蚓不做处理
步骤3容器口处盖一盖板,并留出一点的空隙容器口处盖一盖板,并留出一点的空隙
步骤4放一定的腐烂叶片,放在阴暗处3天,观察记录
现象三层土壤混合在一起三层土壤没有混合在一起

(4)表中的操作有一项不合理,请指出并改正________
(5)请完善上表①处的实验操作_________
(6)蚯蚓被中央文件点名保护,与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密不可分。请举例说明蚯蚓为自然界和人类做出的贡献: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024-04-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蛙满塘,谷满仓。”一只青蛙一天捕食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二百余只,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然而环境变迁如水体污染等问题导致青蛙的种类和数量在进一步减少。某中学生物学科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化肥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②把青蛙受精卵随机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实验组号蛙受精卵数量模拟环境
1100清水和醋
2100清水和化肥
3100清水和洗涤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蛙的生殖为卵生、______(填“体内”或“体外”)受精,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等阶段,所以它的发育方式属于______
(2)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孵化。这样的目的是______。每个培养皿中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能否只加1粒来完成实验?请说明理由______
(3)他们的实验方案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改进后你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水体污染等问题导致青蛙的种类和数量在进一步减少,请就保护青蛙提出你的建议:______
2024-04-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选用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       
A.采集同一环境中的标本,在不同环境中培养
B.分别采集两种环境中的标本
C.设置对照,且实验组和对照组要在同一环境中培养
D.设置对照,并在两种环境中培养
2024-04-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