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7 道试题
1 . 2021年全国两会,“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所谓“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①~④”表示生理或化学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作答: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会造成______,使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
(2)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植物的[   ______,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______。此外植树造林还能涵养水源,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的______增加了大气的湿度。
(3)“碳中和”作为一种新的环保要求,必将进一步推动绿色生活和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为响应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______(至少写出2条)。
2024-05-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2 . “珍爱生命,健康生活”。下列有关健康生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远离毒品,拒绝吸食
B.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在外面吃饭一定要使用一次性筷子
C.关注食品安全,远离垃圾食品
D.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
2024-05-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议强调: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合理开发洁净能源
B.全面关停化工企业
C.参与环保宣传,植树造林
D.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
2024-05-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酒泉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4 . 湖北气候温和湿润,山地广袤,湖泊密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保存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据省林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省天然分布维管植物6292种,占全国种类总数的18%。全省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75种,其中兽类128种,鸟类577种,爬行类82种,两栖类88种。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道路上,我省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谱发展”的理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其中兽类128种,鸟类577种,爬行类82种,两栖类88种。”这体现了生物的(       
A.基因的多样性B.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数量的多样性
2.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减排力度最大、减排贡献最多的国家。我国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实现碳的净零排放),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①采用电子化办公,无纸化办公     ②包裹拒绝过度包装     ③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处理   ④推广太阳能路灯   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⑥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杯
A.①②③⑤B.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2024-05-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丹江口市中考适应性训练生物试题
5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A.大量捕杀野生动物B.实施垃圾分类
C.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D.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2024-04-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九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6 . “秸秆”通常指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下列关于秸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发酵产生沼气
B.焚烧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C.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植物肥料
D.为牛、羊提供饲养草料
2024-04-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筼筜湖的生态蝶变
筼筜(yún dāng)湖旧称筼筜港,位于厦门岛西南部,与大海相通。20世纪70年代,经过围海造田、筑堤围湖,水体发黑发臭、污泥淤积、生物绝迹、禽鸟避飞……
1988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三十年来,厦门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全面截污控源,定期清淤疏浚,历经多年的不懈治理,让筼筜湖换了新颜:水清岸绿,88种鸟类在此栖息,约90种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在此繁衍,其中不乏粗皮鲀、中华鲎等珍稀保护动物
如今,市民来此休闲健身,游客流连于环湖道上,享生态之美,曾经的臭水湖蝶变为“城市绿肺”和“城市会客厅”。
阅读以上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70年代,筼筜湖退化为臭水湖的原因是___
(2)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市采取了___等治理措施,让曾经的臭水湖蝶变为“城市绿肺”和“城市会客厅”。文中划横线部分直观地体现了___多样性。
(3)改善后的贫笃湖,不仅飞鸟翔集、绿植丛生,还发现了粗皮鲀、中华鲎等珍稀保护动物,这些生物能否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呢?___。请说明理由___
(4)蝶变的筼筜湖是市民休闲健身、游客观景游玩的好去处。为了更好的保护筼筜湖,请你为市民和游客设计一条宣传标语:___
2024-04-3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8 .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保护生物圈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下列人类活动中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A.围湖造田B.植树造林C.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2024-04-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近期发现许多地区白色垃圾泛滥,严重威胁土壤安全。为明确白色垃圾的危害,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无影响”的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栽种盆分为A、B两组,在A组盆中放入普通土壤,B组盆中放入加若干塑料袋碎块的等量普通土壤。
第二步:将4粒大小相同且饱满的四季豆种子平均种在A、B两组盆中,定时等量浇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第三步: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定期测量A、B两组植株的高度(单位:厘米),计算各组平均值,数据如下:

实验组别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A组

3

6

8

12

14.2

B组

2.2

4.1

4.6

8

10

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该实验中A、B两组形成_____________关系,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2)若你为该小组指导教师,请指出本实验在设计上的不足并写出改进方案,不足之处:____;改进方案:______
(3)实验中计算平均值是为了____________
(4)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5)生活中产生的白色垃圾,应该投放到下列________垃圾箱中。
A.厨余垃圾B.可回收物C.其他垃圾D.有害垃圾
2024-04-2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当前,文旅市场强势复苏,“村BA”、“村超”、“淄博烧烤”等现象火爆出圈,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还有力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但同时环境污染也可能随之而来。下列不利于环境污染防治的是(  )
A.垃圾就地焚烧B.使用清洁能源
C.垃圾分类处理D.污水处理排放
2024-04-2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