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节肢动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某同学在饲养黄粉虫的过程中发现,铺在养虫盒里的泡沫塑料板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这是黄粉虫在吃泡沫塑料吗?该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探究实验进行研究。
步骤1:把多只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黄粉虫平均分为A、B两组,称重并记录数据。
步骤2;A组喂麦麸和菜叶,B组喂等量的泡沫塑料片,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泡沫塑料片噬咬情况。
步骤3:称量A、B两组黄粉虫的体重,并记录数据。
多次重复该实验,发现A、B两组黄粉虫体重都有所增加,B组泡沫塑料片噬咬痕迹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
(1)黄粉虫属于节肢动物,该类群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____________;身体和附肢都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该实验设计体现了____________原则,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结论可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提供启示?(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6-23更新 | 105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上册期末练习二
2 . 你见过在大雨来临前蚂蚁排队搬运食物的情景吗?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依靠什么进行通讯的呢?于是八(1)班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请帮助他们加以完善。


(1)在制定探究实验方案前,有同学认为蚂蚁是依靠动作进行通讯的。这一步骤相当于科学探究中_______
(2)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准备实验用的蚂蚁:捕获的蚂蚁应来自同一窝,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
②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创建三个小岛A、B、C,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③实验前将蚂蚁处于______状态24小时,以增加蚂蚁对食物的敏感度。
④先将蚂蚁放在B岛上,在C岛上放食物,A岛上什么也不放,C、A两岛构成了______组,注意观察蚂蚁的行为。
⑤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B、A岛之间的“桥”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⑥完成上述步骤后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一些香水观察蚂蚁的行为表现。
(3)实验结果,
步骤①: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从行为获得的方式来看,蚂蚁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行为。
步骤②:将BC“桥”和BA“桥”对换后B岛上的蚂蚁会先通过“桥”爬向_______岛。
步骤③: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了一些香水后,发现蚂蚁队伍出现混乱状态,行动失去具体目标,无所适从,短时间内不能准确走向目的地。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
(5)蚂蚁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______纲。在此过程中,蚂蚁成员之间分工合作,集体搬运食物,这说明蚂蚁群体具有______。实验后蚂蚁应该怎样处理?______
2022-05-21更新 | 3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广东省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3 . 金龟子的幼虫蛴螬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危害多种植物,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如图是金龟子的一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属于____动物门昆虫纲。金龟子的发育过程经历了_____期,称为_____发育。
(2)白僵菌是寄生真菌,感染蛴螬后从其体内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最终导致虫体死亡。为研究不同类型的白僵菌对蛴螬的防治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并得到如下结果。

组别

蛴螬数(头)

处理方式

蛴螬感染率(%)

100

1千克土壤+50毫升白僵菌A溶液

0

II

100

1千克土壤+200毫升白僵菌B溶液

71

100

1千克土壤+200毫升白僵菌C溶液

39

IV

100

1千克土壤+200毫升清水

0

①实验中第_________组起对照作用。第_____组不够科学,应将处理方式改成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
③为判断白僵菌的实际杀虫效果,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生物小组的同学选取白僵菌B和白僵菌C,进一步在爆发蛴螬虫灾的花生田中开展了田间实验。除了蛴螬的感染率外,还可选择_________等作为实验结果的检测指标。
(3)目前,市售白僵菌杀虫剂的主要成分是活性孢子,其萌发、生长等过程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依据真菌的生长条件推测,采用白僵菌防治害虫时,施药的最佳环境条件是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低温潮湿b.低温干旱c.温暖潮湿d.温暖干旱
2022-04-17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实验探究
近段时间,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蚕。由于某些地区桑树较少,部分同学就用榆树叶代替桑树叶喂养家蚕。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家蚕喜欢吃桑树叶还是喜欢吃榆树叶,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①在一个长方形纸盒的一侧放一片桑树叶,另一侧放一片大小基本相同的榆树叶;
②取10只家蚕放在盒子中央;
③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每片树叶上取食的家蚕数目。
请根据实验分析作答:
(1)家蚕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动物,其外骨骼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骨骼不能随身体一起长大,所以家蚕需要定期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为了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除了选取的两片树叶要大小基本一致外,还必须保证家蚕到两片树叶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选择不同的叶片种类为材料,目的是形成__________________实验。
(4)步骤②中选择的家蚕数量是10只而不是1只,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观察到取食桑树叶的家蚕数量明显多于取食榆树叶的家蚕数量,且重复实验多次,结果均如此,则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若现象相反则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021-12-24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生物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请回答。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3个岛,岛间用两根等长的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岛到达其他的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________行为的动物。
(3)蚂蚁属于节肢动物中的________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5)若把一只工蚁的触角剪去,它还能去搬运食物吗?________
(6)能否直接用手移动“桥”?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21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实验法是生物学科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实验活动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收获颇丰。请据图回答:

(1)蚯蚓是人类的好帮手。在观察蚯蚓时,用手轻轻抚摸蚯蚓,会发现身体的一面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随后小组成员设计了两个实验来探究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实验二的变量是______。通过这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蚯蚓适合______的生活环境。
(2)学习了蝗虫的呼吸后,同学们对蝗虫的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出现了意见分歧。正方同学认为蝗虫的呼吸器官在头部,因为头部是蝗虫的______中心,反方同学则认为呼吸器官在______部,因为仔细观察后,在其两侧找到了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于是设计了甲、乙两组实验结果是______组蝗虫先死亡,蝗虫两侧的小孔叫______,是空气进出蝗虫的通道。根据蝗虫的呼吸特点,请你提一条室内灭蚊蝇的方法:______
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实验法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实验活动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收获颇丰。
(1)实验一:
①提出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粗糙的纸上运动的速度比较慢
制定计划:取1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min里蠕动的距离。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min里蠕动的距离。如此进行3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各自运动的平均距离。对比结果,得出结论。
②实施计划:在实验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花球,轻轻地擦蚯蚓体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蚯蚓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协调配合运动,_____________端先动。(填“前”或“后”)
(2)实验二:
学习了蝗虫的呼吸后,同学们对蝗虫的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出现了意见分歧。正方同学认为蝗虫的呼吸器官在头部,因为头部是蝗虫的_______中心,反方同学则认为呼吸器官在______部,因为仔细观察后,在其两侧找到了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于是设计了甲、乙两组实验结果是______组蝗虫先死亡,蝗虫两侧的小孔叫______,是空气进出蝗虫的通道。根据蝗虫的呼吸特点,请你提一条室内灭蚊蝇的方法: ______________
2022-12-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众所周知,对我国乃至世界历史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源于小小的家蚕。自从学习了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后,小林就开始养蚕。他发现家蚕所结的茧有时会出现厚薄不均匀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样的蚕茧叫“薄头茧”,会影响蚕茧的出丝率。为了探究形成“薄头茧”的原因。
小林和几位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300只同一品种、大小相似的健康蚕宝宝随机平均分为六组,进行了两次平行实验,每次实验用三组进行。除光线外,其他实验条件均保持一效,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处理光线明亮而不均匀光线明亮而均匀光线暗而均匀
第一次实验分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15.48%7.5%4.92%
第二次实验分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17.17%8.85%4.50%
平均发生率16.33%8.18%4.71%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
(1)家蚕属于______动物,发育过程有______个时期。分析以上实验,你推测小林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其中,第一组与第二组对照,变量是______;第二组与第三组对照,变量是______
(2)蚕茧是蚕蛾在发育过程中的______期出现的;与蝗虫相比,蚕的发育过程多了______期,若要保证蚕茧高产,应该在家蚕发育的______期满足食物供应。
(3)同学们进行了两次平行实验,实验结果取两次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应如何降低“薄头茧”的发生率呢?______
2023-05-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初中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关于“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是直接爬向A岛。

(1)动物在群体中可以通过声音、____________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是具有______行为的动物。
(3)蚂蚁属于______动物,体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是______
(4)实验时只用了一只蚂蚁,是否正确?______(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______
(5)本实验在移动“桥”时要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直接移动的原因是______
(6)实验结论:蚂蚁依靠______进行通讯。
2022-12-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实验探究
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的动物呼吸的结构和器官差异很大,但其功能都是最大限度地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某生物小组针对动物的呼吸做了一系列学习。回顾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B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_____________
(2)观察C时,发现它已具有了呼吸器官__
(3)观察D时,发现其体表具有与体内气管相连的__,它是气体出入的门户。
(4)观察E时,发现它的口不停地在水中一张一合,此时鱼是在进行__
(5)鱼是如何在水中完成呼吸的?生物小组的同学用吸管吸取了一些菠菜汁,慢慢地滴在鱼头的前方,观察菠菜汁的流动途径是从口流入,再由__流出。该小组再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在鱼口上方滴一滴蓝色BTB指示剂,发现鳃盖后缘流出的溶液变成了黄色,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__
(6)取大小、体重和活跃程度相似的青蛙,分别标示为甲、乙,将甲青蛙的皮肤表面清洗擦干,涂上一层厚约1~2毫米的凡士林油膏(注意不要堵塞鼻孔);乙青蛙不做任何处理。两只青蛙放在相同的环境下,观察其口腔张合的速度(即呼吸频率),发现甲青蛙口腔张合的速度更快。可知青蛙用肺呼吸,用__辅助呼吸。实验用大小、体重和活跃程度相似的两只青蛙的原因是__。乙青蛙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
(7)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发现F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__与肺相通,能协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2020-04-13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册期中练习卷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