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近年来,“手机不离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手机与手、脸、耳朵长期近距离接触,污染状况严重,已经成为细菌留存、繁殖、传播的新载体。为了探究“手机清洁前、清洁后屏幕上微生物数量的差异”,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了三套相同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标志为A、B和C进行了如下实验:
装置分组标记装置A装置B装置C
实验步骤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______,待冷却后使用。
用无菌棉棒在清洁前的手机屏幕上5mm×5mm的面积内擦拭后,放入10mL无菌水中搅拌制成菌悬液,取0.1mL菌悬液均匀涂抹在A培养皿的培养基上用无菌棉棒在清洁后的手机屏幕上相同位置、相同面积内擦拭后,放入10mL无菌水中搅拌制成菌悬液,取0.1mL菌悬液均匀涂抹在B培养皿的培养基上取0.1mL无菌水均匀涂抹在C培养皿的培养基上
将A、B、C三套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实验结果(圆圈中的黑色阴影表示培养皿上的菌落)

(1)步骤①中,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______,待冷却后使用。
(2)用无菌棉棒在清洁前、后的手机屏幕擦拭时,擦拭的位置、面积要相同,目的是____________
(3)C培养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实验小组在观察实验结果时,发现培养基有些菌落较小,表面光滑、黏稠,由此可以推断,这些是______的菌落。
(5)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
(6)请你根据实验结论,提出关于合理使用手机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024-04-27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生物(江西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2 . 学校严禁学生带食品进入教学楼,未吃完的食品散落在教室各角落或垃圾桶,极易滋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为了让同学们遵守卫生纪律,生物社团进行了“探究残留食品的堆积是否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①备好9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均分为三组,并分别编号1组、2组、3组;
②将1、2、3组培养皿分别置于无菌操作台、无残留食品堆积的垃圾桶、有大量残留食品堆积的垃圾桶处,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盖子。
③然后将培养皿均置于30℃恒温箱中进行培养,每隔5小时观察并记录一次。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社团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科学探究的原则,设置1组的作用是 ________
(3)实验过程②中“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相当于细菌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 ________步骤。
(4)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肉眼可见的绒毛状菌落,它是 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菌落。
(5)预测实验结果:_____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数远远多于其他两组,说明残留食品的积累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
(6)结合本实验,谈谈你将怎样更好地遵守学校卫生纪律?___________
2024-03-12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生物(广西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3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推广的“七步洗手 法”是否能有效地减少手上细菌数量呢?某生物兴趣小组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于是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1)乙组同学的设计更合理科学,理由是______
(2)该实验中,在培养基上按指印,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中的______这一步骤;
(3)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发现培养基上的有些菌落有如下特征:比较小,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______菌落;
(4)培养 72 小时,乙同学观察比较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基上菌落数量远远多于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基。但一次实验现象与预期实验结果相符,并不能证明假设一定正确。为了确保实验更加科学准确有说服力,你认为该小组还应该怎么做? ______
(5)当实验培养 48 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024-01-18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4 . 有传言说手机屏幕上单位面积的细菌比马桶按钮上的多,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步骤一:准备3套相同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
步骤二:如图1所示,用无菌棉棒在手机屏幕一定面积上擦拭后,放入10mL无菌水中搅拌制成菌悬液。取0.1mL菌悬液均匀涂抹在第一组培养基上,标记为甲组。
步骤三:用无菌棉棒在马桶按钮相同大小的面积上擦拭后,放入___中搅拌制成菌悬液,取0.1mL菌悬液均匀涂抹在第二组培养基上,标记为乙组。
步骤四:另取0.1mL无菌水均匀涂抹在第三组培养基上,标记为丙组。
步骤五:将甲、乙、丙三组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1)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的目的是___
(2)将菌悬液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___步骤。
(3)步骤三的空白处应填入___。实验中设置丙组的目的是___
(4)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应该在___环境中进行上述实验操作。
(5)结合以上实验探究结果,你建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养成怎样的卫生习惯呢?___(答出1点即可)。
2024-01-17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饭前洗手”是我们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运用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下图中图一为小组讨论内容,图二为小组进行实验后得到的作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四位同学所讨论的问题,其实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具体操作环节,请用四位同学的代号,将它们的操作环节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____________
(2)图一中乙同学提出“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要高温处理”,目的是___
(3)图一中丁同学的问题“最后能够看到的是什么?”指向了实验的结果,最终能够用肉眼看到的是细菌和真菌的___
(4)图二中A培养皿与C培养皿进行了___实验,说明了___
(5)该实验告诉我们___有利于健康。
6 . 探究性学习是初中生物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是否具有分解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将同一棵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_(填“接种”、“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___
(2)实验方案中的横线位置应填___
(3)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是___,该实验中设置乙组是为了起___作用。
(4)如果将实验方案中“同一棵树的部分落叶”改为“两种树的等量落叶”,你认为科学吗?___,原因是不符合___原则。
(5)该实验中如果不进行灭菌处理,___(填“能”“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6)落叶中含有细菌生活所必须的充足的水分、无机盐及丰富的___,为细菌的生活和大量繁殖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
7 . 2020年至今,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人口密集场所的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学校做好每天的早、午、晚体温异常报告制度,并做好每天两次的教室消毒工作。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消毒液对教室的消毒效果是否有差异”,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配制不同浓度的消毒液分别对1~6班教室进行消毒。
第2步:在每个教室的固定位置分别放置三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编号为A、B、C,打开培养皿盖,10min后盖上培养皿盖并封好。
第3步:将所有培养皿置于28℃的恒温箱中培养48h。
第4步:观察并统计各培养皿内的菌落数,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并根据分析所得的杀菌率数据绘制成柱状图,如图所示。
班级1班2班3班4班5班6班
消毒液浓度1/1001/1501/2001/3001/6000
菌落数A246101953
B354111850
C345121948
平均值2.674.33518.6750.33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以下问题:
(1)你对该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
(2)实验中要计算出A、B、C三组菌落数的平均值,其目的是___。4班教室的菌落数平均值为___
(3)生物兴趣小组在培养基里同时观察到了细菌和真菌菌落,其中细菌菌落是通过___生殖方式繁殖形成的,而绝大多数真菌是通过孢子生殖方式繁殖形成的。
(4)从图中可知,消毒液浓度越高,杀菌率越___,但消毒液浓度过高会危害人体健康,通常认为90%以上的杀菌率就能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
2023-10-22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中考模拟密卷生物试题(二)
8 . 为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取三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编号后进行高温消毒;待培养皿冷却后作如下处理(如图);然后将三个培养皿放在25℃的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请分析回答。
   
(1)对培养皿进行高温消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密闭、不通风和保持通风的教室中打开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10分钟后再盖上,相当于细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___步骤。
(3)实验中设置3号培养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1号和2号培养皿的变量是____________,除了该变量不同,其余条件都相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配制含牛肉汁的培养基,说明了细菌的生活需要______________。将三个培养皿放在25℃的恒温箱中培养,说明细菌等微生物的生存需要_________________
(5)一周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比2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多,这说明密闭不通风的环境中细菌等微生物的数量__________,由此同学们要常常保持教室寝室通风。
9 . 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这一探究活动中,不同小组的同学在各自选定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A组同学把一枚硬币放在培养基上轻轻一按;B组同学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然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C组同学在教室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盖子,封好。下面是C组同学检测教室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探究过程:
步骤一:取两套装有同一种培养基的培养皿,密封好,分别标记为甲、乙,并进行高温灭菌,置于无菌环境中(图一)。
步骤二:将甲培养皿的盖子打开,暴露在教室的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盖子,封好,乙培养皿不做处理。
步骤三:将甲、乙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图二)。
   
分析下列问题:
(1)上述几组同学的做法,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中的______步骤。
(2)图二是C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有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是______培养皿(填甲或乙),无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是______培养皿(填甲或乙)。
(3)将甲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乙培养皿不做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4)C组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5)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______、适宜的____________等。
(6)请你根据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说说在生活中储存粮食防止发霉的方法。____________
10 . 某科研团队为了探究天然植物的抑菌效果,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分别取一定量的新鲜大蒜、大葱、生姜、洋葱压榨成汁,经处理后取上清液作为实验所用。
②在均匀涂抹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两组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均匀涂有等量无菌水大蒜汁、大葱汁、生姜汁、洋葱汁的大小相同且无菌的圆形滤纸,盖上培养皿盖,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③培养2天后,测量每个抑菌圈(无细菌生长区域)的直径大小,每组实验重复3次,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图所示(已知对照组即涂有无菌水的滤纸周围没有形成抑菌圈)。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2)分析图甲、乙实验数据可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_
(3)根据图甲,乙的实验数据及对照组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4)通过本实验能不能得出“生姜也可以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这一结论?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5)科学研究表明,大蒜中主要的抑菌成分是大蒜素。完整的大蒜瓣破坏后才会形成大蒜素。大蒜素活性会随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根据以上资料,请写出在生活中能充分发挥大蒜抑菌效果的食用方法:__________
(6)若想进一步探究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大蒜汁的抑菌效果,使用上述实验备用的大蒜汁,其他步骤如下:将大蒜汁分别置于__________的水浴锅中加热相同时间,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将灭菌的圆形小滤纸片在无菌水和不同处理后的大蒜汁中浸湿,再分别置于涂有大肠杆菌的培养皿中,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大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