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手机不离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手机与手、脸、耳朵长期近距离接触,污染状况严重,已经成为细菌留存、繁殖、传播的新载体。为了探究“手机清洁前、清洁后屏幕上微生物数量的差异”,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了三套相同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标志为A、B和C进行了如下实验:
(1)步骤①中,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______ ,待冷却后使用。
(2)用无菌棉棒在清洁前、后的手机屏幕擦拭时,擦拭的位置、面积要相同,目的是____________ 。
(3)C培养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
(4)实验小组在观察实验结果时,发现培养基有些菌落较小,表面光滑、黏稠,由此可以推断,这些是______ 的菌落。
(5)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 。
(6)请你根据实验结论,提出关于合理使用手机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装置分组标记 | 装置A | 装置B | 装置C | |
实验步骤 | ① |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______,待冷却后使用。 | ||
② | 用无菌棉棒在清洁前的手机屏幕上5mm×5mm的面积内擦拭后,放入10mL无菌水中搅拌制成菌悬液,取0.1mL菌悬液均匀涂抹在A培养皿的培养基上 | 用无菌棉棒在清洁后的手机屏幕上相同位置、相同面积内擦拭后,放入10mL无菌水中搅拌制成菌悬液,取0.1mL菌悬液均匀涂抹在B培养皿的培养基上 | 取0.1mL无菌水均匀涂抹在C培养皿的培养基上 | |
③ | 将A、B、C三套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 |||
实验结果(圆圈中的黑色阴影表示培养皿上的菌落) |
(2)用无菌棉棒在清洁前、后的手机屏幕擦拭时,擦拭的位置、面积要相同,目的是
(3)C培养皿的作用是
(4)实验小组在观察实验结果时,发现培养基有些菌落较小,表面光滑、黏稠,由此可以推断,这些是
(5)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得出结论
(6)请你根据实验结论,提出关于合理使用手机的建议:
23-24八年级上·广西南宁·期末 查看更多[2]
更新时间:2024/04/27 18:25:13
|
相似题推荐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小明家的地下车库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身影,针对这一现象,小明决定进行一番探究,请帮助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
(1)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______ 。
(3)制定计划:
①材料用具:10只鼠妇,铁盘,玻璃板,干土、湿土。
②设计实验装置:在铁盘中间,沿横线为界,一侧放干土,一侧放_____ ,这样做的目的是形成_____ 。
(4)实施计划
①实验过程: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_____ 鼠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____ 。
②观察与记录:每分钟统计一次干土和湿土处的鼠妇数量,结果记录如下表
③重复以上实验操作4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
(5)得出结论: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你的结论是:______ 。
(1)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①材料用具:10只鼠妇,铁盘,玻璃板,干土、湿土。
②设计实验装置:在铁盘中间,沿横线为界,一侧放干土,一侧放
(4)实施计划
①实验过程: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
②观察与记录:每分钟统计一次干土和湿土处的鼠妇数量,结果记录如下表
环境 | 2min | 3min | 4min | 5min | 6min | 7min | 8min | 9min | 10min | 11min |
干土 | 5 | 4 | 5 | 4 | 3 | 2 | 3 | 2 | 1 | 0 |
湿土 | 5 | 6 | 5 | 6 | 7 | 8 | 7 | 8 | 9 | 10 |
③重复以上实验操作4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5)得出结论: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你的结论是: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4个罐头瓶编号1﹣4号,每一瓶底放6层餐巾纸,每一瓶中放10粒大豆种子于餐巾纸上。
步骤二:将1﹣4号瓶做了如下不同的处理,5天后取出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
请你根据″步骤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了两种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你认为1号瓶与____________ 号瓶组合,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 ,3号瓶与____________ 号瓶组合,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 。
(2)在本实验中,要判断哪几号瓶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必须考虑两个条件,一是变量必须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 组必须满足种子萌发的全部环境条件。
步骤一:取4个罐头瓶编号1﹣4号,每一瓶底放6层餐巾纸,每一瓶中放10粒大豆种子于餐巾纸上。
步骤二:将1﹣4号瓶做了如下不同的处理,5天后取出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
编号 | 处理方法 | 实验现象 | ||
1 | 不做处理 | 盖上瓶盖 |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 不萌发 |
2 | 不做处理 | 盖上瓶盖 | 放入5℃的培养箱中 | 不萌发 |
3 |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 盖上瓶盖 | 放入5℃的培养箱中 | 不萌发 |
4 |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 盖上瓶盖 |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 萌发 |
请你根据″步骤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了两种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你认为1号瓶与
(2)在本实验中,要判断哪几号瓶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必须考虑两个条件,一是变量必须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鼻黏膜对病原体具有屏障作用。科研人员对新冠病毒感染鼻黏膜上皮细胞的过程开展相关研究。(1)正常上皮细胞结构如图1-a,人体依靠黏液、黏蛋白吸附和阻挡病原体,并借助纤毛摆动将病原体排出的过程属于______ 免疫。
(2)新冠病毒直径在60~100nm,______ (能/不能)穿过黏蛋白进而侵入上皮细胞。但科研人员发现,接触病毒48小时后有80%的上皮细胞被感染,于是将正常上皮细胞处理为图1-b后进行新冠病毒感染实验。结果该上皮细胞未被感染,据此可知新冠病毒是通过______ 结构侵入上皮细胞的。
(3)病毒侵入后会进行图2所示的感染过程。科研人员发现被感染上皮细胞原本短小的微绒毛会生长为粗壮且多分支的巨型微绒毛。为研究巨型微绒毛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表1所示实验。
①甲组的作用是______ 。
②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图2分析,说明巨型微绒毛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 。
(4)进一步发现被感染的正常上皮细胞内多种酶的含量显著上升。为研究酶与微绒毛生长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表2所示实验。
注:“+”越多,表示现象越显著
表2
根据本实验可得出,被感染上皮细胞合成的______ 酶可以促进微绒毛生长为巨型微绒毛。
(5)结合上述研究,请提出一条阻击新冠病毒入侵鼻黏膜的对策:______ 。
(2)新冠病毒直径在60~100nm,
(3)病毒侵入后会进行图2所示的感染过程。科研人员发现被感染上皮细胞原本短小的微绒毛会生长为粗壮且多分支的巨型微绒毛。为研究巨型微绒毛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表1所示实验。
组别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
实验处理 | 病毒全部侵入上皮细胞 | 病毒全部侵入上皮细胞后,用微绒毛生长抑制剂处理 | 用微绒毛生长抑制剂处理上皮细胞后,再使病毒全部侵入上皮细胞 | |
实验结果 | ||||
表1 |
②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图2分析,说明巨型微绒毛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是
(4)进一步发现被感染的正常上皮细胞内多种酶的含量显著上升。为研究酶与微绒毛生长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表2所示实验。
组别 |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 ||
巨型微绒毛长度 | 巨型微绒毛密度 | |||
I组 | 不做处理 | 被病毒感染 | +++++ | +++++ |
II组 | 加入A酶抑制剂 | +++ | ++ | |
III组 | 加入B酶抑制剂 | + | + | |
IV组 | 加入C酶抑制剂 | +++++ | +++++ |
表2
根据本实验可得出,被感染上皮细胞合成的
(5)结合上述研究,请提出一条阻击新冠病毒入侵鼻黏膜的对策: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小李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室温为25°C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放置几天,请分析回答:
甲 乙 丙
(1)该实验模仿“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在实验前,要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
(2)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 装置中肉汤变质,_________ 装置中肉汤未变质。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甲、丙两组实验中控制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 。
(4)从“鹅颈瓶”得到启发,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_________ 消毒法。
甲 乙 丙
(1)该实验模仿“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在实验前,要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其目的是
(2)实验的结果是:
(3)甲、丙两组实验中控制的单一变量是
(4)从“鹅颈瓶”得到启发,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探究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中,陈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肉汤,高温煮沸后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
(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肉汤高温煮沸,目的是______ 。
(2)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______ 瓶,实验组是______ 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4)以下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步骤:A.培养B.接种C.观察D.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请进行排序:______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5)在观察时发现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______ 菌落。
甲瓶 | 乙瓶 | 丙瓶 | |
瓶口 | 敞开 | 敞开 | 用消毒棉球塞住 |
温度 | 25℃ | 5℃ | 25℃ |
3天后观察 | 变质 | 不变质 | 不变质 |
(2)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 |
B.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
C.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
(5)在观察时发现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于科学实验。在生物学习中,设计实施实验、实习和观察等实践环节对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能力和形成科学素养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以下实验探究过程,回答问题:
“使用公筷,筷筷有爱”,倡议公筷公勺一直是健康饮食文化的热点之一。使用公筷对病菌的传播是否有影响,相关人员为此展开了实验探究:
步骤一:实验小组6人在餐馆点了6道菜,餐前均进行严格的无菌采样。
步骤二:将每道菜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实验人员交替食用并在餐后进行第二次无菌采样。
步骤三:将样品送至实验室专门培养,分别记录进餐前后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的菌落数,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cfu/g是指每克待检样品培养的菌形成的单位。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中多人就餐,食用多道菜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凉拌黄瓜餐前餐后的菌落数明显高于其他菜品(菜品制作过程符合卫生要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实验结果发现,使用公筷组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__________ (选填“较多”或“较少”),据此,你对使用公筷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使用公筷,筷筷有爱”,倡议公筷公勺一直是健康饮食文化的热点之一。使用公筷对病菌的传播是否有影响,相关人员为此展开了实验探究:
步骤一:实验小组6人在餐馆点了6道菜,餐前均进行严格的无菌采样。
步骤二:将每道菜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实验人员交替食用并在餐后进行第二次无菌采样。
步骤三:将样品送至实验室专门培养,分别记录进餐前后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的菌落数,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菜名 | 凉拌黄瓜 | 盐水鸭 | 干锅茶树菇 | 炒莴笋 | 咸菜八爪鱼 | 香辣牛蛙 | |
餐前 | 14000 | 160 | 1100 | 30 | 60 | 60 | |
餐 后 | 公筷 | 16000 | 150 | 4600 | 30 | 20 | 150 |
非公筷 | 45000 | 220 | 79000 | 530 | 5000 | 560 |
注:cfu/g是指每克待检样品培养的菌形成的单位。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多人就餐,食用多道菜品的目的是
(3)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
(4)凉拌黄瓜餐前餐后的菌落数明显高于其他菜品(菜品制作过程符合卫生要求),最可能的原因是
(5)实验结果发现,使用公筷组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