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字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7 道试题
1 .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为了纪念五四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今年五四青年节,学校将组织“展翅翱翔,绽放青春”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用正楷字书写活动主题“展翅翱翔,绽放青春”。

第一部分   “青春赞歌”朗诵比赛

2.朗诵社团负责组织“诵赞新青年”朗诵比赛,这是一位同学准备的朗诵稿,请你帮助他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这是一束燃烧近百年的火炬          那些五月的旗帜

它用亘古不朽的能量                    燃烧着无数青年

煮沸青春的热血                           爱国的火焰

煮沸麻木的中国                           这是中国最激情的五月

那个五月的黎                              那天的朝霞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呐喊   如同青春的热血

抖落北洋政府懦弱的笔尖             融入炽热的怒火

那个五月的天空                           那耀眼的光芒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炙烤着沉睡百年的中国

把浑噩的世界振撼                         于是历史铭记了这一天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

A.因为表达的是“自古以来”的意思,所以“亘古”一词中“亘”的读音为“gèn”。
B.因为表达的是“心灵受到猛烈的冲击”的意思,所以“振撼”一词中没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温度极高”的意思,所以“炽热”一词中的“炽”的读音为“chì”。
D.因为表达的是“深深地记在心里”的意思,所以“铭记”一词中没有错别字。

第二部分   “青春之我”演讲比赛

演讲社团负责组织“青春之我”演讲比赛,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演讲词,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青春是一段宣言,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是一种姿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青春是一种勇气,带着加速度跋山涉水,渴望找到未来的答案。当雏鹰哺于巢穴,昂首观天之时,已酝酿长风破浪的梦想;当马驹休于栏下,引颈嘶鸣之际,已蓄积驰骋天下的梦想。中国青年面对不同的困难,要敢做磨而不磷的坚定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的使命,需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志存高远,方能明察秋毫;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源于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的结果。

3.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跋山涉水B.长风破浪C.明察秋毫D.行稳致远
4.同学们想弄清“磨而不磷”一词的含义,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典》了解到“磷”的意思是“损伤”。请你结合文段内容和字典解释,写出“磨而不磷”在此处的意思。
5.你检查后发现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写出修改建议。
修改建议:

第三部分   “青春宣言”书法展示

6.下面是两幅书法作品,书法社团的同学想向同学们展示书法之美,并对作品加以介绍。请从下面的选项中选出评价最适当的一项(       

A.【甲】作品为隶书,字形方正,横平竖直,笔画工整。
B.【甲】作品为篆书,笔法古朴,粗细均匀,讲求对称。
C.【乙】作品为草书,笔法苍劲,龙飞凤舞,一气呵成。
D.【乙】作品为行书,字形流动,笔画牵连,舒展流畅。
7.【乙】作品中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杜甫经历风雨而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他忧国伤时写就《______》,发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悲叹。

结束语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一百多年前,李大钊先生向青年发出召唤。而今天,我们更要因爱国而热血沸腾,______,______。展翅翱翔,绽放青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8.请你根据本次活动内容,用上“梦想”“使命”两个词,仿照前面一句话,在横线处各补写一个结构一致、节奏匀称的句子,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昨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 .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大好春光中,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以“春游踏青——一桩有历史感的文化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听一听,恰逢春色话春游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春游的历史文化,学校举办了专题讲座。不少同学对古人如何踏青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阅读下面的听讲记录,完成下面小题。

先秦·浪漫诗意

先秦时就已经有了春游,那个时期的郊游以浪漫闻名。《诗经》中的爱情诗篇里常常可见有关春游的内容。孔子推崇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也颇具浪漫色彩。你听,泗水河边,夫子拨弦,弟子和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琴声歌声融进暖暖的春日里,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魏晋·【甲】

魏晋时期的文人常借踏青之机交游,这是他们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流连于山水之间,他们一起品茶,饮酒,赋诗。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可称得上“旅游大咖”。他和友人共聚会稽山,在水边交游,还玩起了漂流杯的游戏——曲水流觞。此次聚会收获了37首诗篇。酒酣耳热之际,王羲之还提笔挥毫,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因此,永和九年暮春时节的这场文人雅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春游。

唐朝·【乙】

到了唐代,春游已成了一项全民活动,主要在上巳、寒食、清明时节展开。这些节日可是唐代官吏的公休假日!每到这时,唐玄宗还会给百官发“旅游基金”呢!说起资深的“旅游博主”,_________(人名)绝对算一个。他徜徉于“绿杨阴里白沙堤”上,乐而忘fǎn。那生机勃勃的早春西湖,在他的笔下灵动而缤纷。那时,不仅官家喜爱乘兴出游,百姓也喜爱郊游宴饮。“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的诗句,让人仿佛看到这样的景象:盛开着雪白花朵的山间,郊游的人们正举杯畅饮;城外远郊的阡陌上,踏青赏春的人们络绎不jué,好不热闹!

宋朝·健身休闲

宋朝的春游,内容更加多元化。除了赏花、品茶、写诗,人们还会开展一些体育活动:蹴鞠,射柳,荡秋千,放风筝……宋朝人,无论文人武士还是大家闺秀,几乎都会玩蹴鞠。人们趁着春融日暖,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宋人的春游活动如此丰富多彩,有没有给你的春游带来一些启发呢?

1.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和歌”在此处的意思是“和谐地跟着唱”,所以“和”字应读作“hé”。
B.“河畔”中的“畔”是形声字,因其声旁是“半”,所以应读作“bàn”。
C.“乐而忘fǎn”在此处的意思是“快乐得忘记返回”,因此应写成“乐而忘返”。
D.“络绎不jué”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应写为“络绎不决”。
2.上面记录中提到的唐代“旅游博主”是谁?根据文段的相关内容写出他的名字。
3.根据语境,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恰当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①交游赋诗       ②挥毫泼墨       ③假日公休       ④全民狂欢
A.【甲】②       【乙】③B.【甲】①       【乙】④
C.【甲】①       【乙】③D.【甲】②       【乙】④

活动二:品一品,曲水流觞知雅韵

“曲水流觞”是我国古代的传统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农历三月,大家列坐于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赋诗一首。

4.读了上面这段文字,同学们也列坐在小河旁,效仿古人“曲水流觞”的做法,以水代酒,以“春天”为主题开展对诗活动。你觉得哪位同学对得不正确呢(     
A.小梅: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B.小清: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C.小林: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D.小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小溪想拟一副对联,记录大家对诗的情景,有几处还待推敲。请你帮他做出选择(     
上联:曲水流杯,诗清溪漾
下联:泛觞,泉自远山
A.①书     ②激湍     ③入B.①随     ②吟咏     ③来
C.①随     ②激湍     ③来D.①书     ②吟咏     ③入
6.请你将“曲水流觞”四个字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活动三:学一学,忙趁东风扎纸鸢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从古至今,放风筝都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项活动。这次活动,还专门请了老师教同学们做风筝。阅读下面关于风筝制作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风筝,其制作工艺有三大环节【甲】即扎、糊、绘。扎骨架最为关键,骨架扎不好,风筝便无法飞起。糊风筝多用坚韧受风的绵纸。“绘”赋予风筝丰富的内涵,而“扎”和“糊”是古人探索机械原理和技术应用。神话故事、花鸟瑞兽是传统风筝最常见的绘画题材。两千年来,高超的风筝工艺逐渐与悠久的传统文化融合,风筝就不再是单纯的纸鸢了。小小的风筝,承载的不仅仅是飞翔的梦想,还有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盼【乙】对亲朋好友平安康泰、前程似锦的真诚祝福。

7.【甲】【乙】两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逗号     逗号B.逗号     分号C.冒号     分号D.冒号     逗号
8.文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2024-05-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3 . 初二年级同学打算开展以“了解北京民俗”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走进博物馆,参观北京民俗展。
同学们走进首都博物馆,参观“岁华纪胜——老北京民俗展”,记录下自己的参观感受。请你阅读三位同学的参观感受,完成下面小题。

(一)

参观这次展览,我深感古都北京魅力无穷。展厅内演()了北京四季的节令变化,从喜庆的春节到团圆的中秋,从百花盛开的清明到白雪皑的冬至,每一个节令都有它独特的习俗和美食。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货,我印象最深的是市井百姓的“岁寒三友”——半空儿(一种瘪花生)、冻柿子、海棠红(酸甜可口的海棠果)。一想起来,那食物的香味仿佛就在我身边绕。

(二)

这次展览有许多精美的展品。我最喜欢王大观先生创作的《清明踏青图》。这幅画以生动丰富的色彩、细致入微的笔触以及贴近生活的视角,呈现出清明时节市井街头的繁华景象。万香楼前热闹的商业集市构成了画面的近景,美好的春光(yìng)照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远景中,依稀可见祭扫的人群,更有众人围观射箭、打马球和杂耍等活动,令人豁然开朗

(三)

这次参观经历,让我感受到老北京的独特韵味。“遵制鞭春”反映了重视农时生产生活态度,端午“禳毒”体现了民众抵御湿热天气的智慧,七夕“乞巧”则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民俗文化传承并记载着一段段古老而鲜活的历史。

1.文段中括号里填写的汉字及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演(yì)”在文中是“展现、表现”的意思,“yì”应写作“译”。
B.“白雪皑皑”的“皑”应读作“ái”。
C.“缭绕”的“缭”应读作“liáo”。
D.“(yìng)照”在文中是“照射”的意思,“yìng”应写作“映”。
2.文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名副其实B.川流不息C.豁然开朗
3.查《现代汉语词典》,文中划波浪线词语中的“致”的主要义项有:A.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B.达到,实现;C.情趣;D.精密,精细。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你认为此处“致”的义项应该选      项。
4.文段中画线句在表达上存在一处问题,请你做出修改。
修改为:           
任务二:翻阅书籍,了解作家笔下的北京民俗。
同学们翻阅着一页页生动的文字,品味着代代相传的风俗,感受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请你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5.作家刘孝存在《南城往事》中提到了关于庙会的一些记忆。在下列文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年节中,大人会选一天带孩子去逛厂甸那里人山人海,排满马路东西两侧的摊铺让人眼花缭乱——小孩玩的红缨枪、木刀、竹剑、戏剧花脸、孙悟空面具、泥人、面人,应有尽有。大糖葫芦和风车,是厂甸的招牌。……传说风车原是商末周初的姜子牙制作的,由一个叫“天地杆”的中心轴和风轮组成。有话说:“风吹车轮转,车转幸福来

(选自《南城往事》,有删改)

A.①,        ②。”B.①,        ②”。
C.①。        ②”。D.①。        ②。”
6.香山是北京人最爱游览的自然景观之一。阅读下列文段,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溶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齿,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

(选自《冬日香山》,有删改)

A.“如一团团的火苗”,用比喻的修辞既突出了叶片鲜艳的颜色,又强调了其在秋风中的动感。
B.“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用排比的修辞呈现出了一幅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画面,体现出大自然的残酷无情。
C.“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这句话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巨石赋予了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
7.作家肖复兴在《门上沧桑》中提到,老北京的门联里讲究读书的居多,其中一副门联的主人是做小买卖的,但一个做小买卖的,“都讲究诗书,多少让现在我们的大小商人脸红”。请你为这副门联选出下联(     
上联:忠厚培元气
下联:          
A.诗书修德业B.经营守中和C.诗书发异香D.春深奇气新
8.作家陈建功在《北京滋味》中提到了许多北京老字号。下列老字号匾额中使用楷书的一项是(     
A.B.
C.D.
2024-04-30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恰逢2024年甲辰龙年,校报策划“寻龙记”专栏。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面主题的编写工作。

追溯汉字中的“龙”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龙部》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渊。”意思是说,龙是有鳞动物的头领,变幻无穷,上天入海,无所不能。

中国最早的“龙”字,见于商代殷墟甲骨文。此时的“龙”字还是象形文字,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龙的轮,为兽首蛇身之状。甲骨文的“龙”字       ,但有三个相似特征:躯体细长蜿蜒,尾部弯曲向上翘起,似蛇形;头部大都有钩,似利齿;头部有角,象征王权。

1.对文段加点字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长”应读为“zhǎngB.“潜”应读为“qiǎn”
C.“廓”应读为“guō”D.“冠”应读为“guān”
2.对“龙”字的甲骨文字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B.C.D.
3.你认为文段横线处所填四字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同小异B.截然不同C.不尽相同D.同出一辙

探查文物中的“龙”

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1958年出土 于河南省荥阳贾峪镇楚村。侈口,细 颈,溜肩,圈足,造型俊秀优美。器物通 体施满釉,釉下用苏麻离青料绘云龙纹图案,龙首高昂,凶猛威武。

红山玉龙,墨绿色,高26 厘米,完 整无缺。体蜷曲,呈“C” 字形。        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 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雕琢精美。

4.根据“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图片与解说词,推断加点词“侈口”在这里的意思是      
5.结合“红山玉龙”解说词的文字内容与语言风格,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甲】大部光素无纹的龙身,略有白化沁痕,鬃尾在颈后,作飞扬状。
【乙】龙身大部光素无纹,细微白化,有沁痕,颈后鬣暴,向上卷扬。
【丙】龙身光洁,星星点点微弱的白化和沁痕是漫漫岁月镌刻的年轮。

寻迹民俗中的“龙”

在中华民族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龙的身影出现:饮食文化上,有煮“龙须面”、蒸“面花龙”、吃 “龙耳”饺、烙“龙鳞”煎饼;民间故事中,有“画龙点睛”“柳毅与龙女”“鲤鱼跃龙门”;常用称谓方 面,把“山脉”直呼“龙脉”、“流水”呼作“水龙”【甲】中国人更以“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自称【乙】龙与传统节日更是密不可分,传统中国人逢年过节都要举行“祭龙王”“舞龙灯”“舞长龙”等民俗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又表达了人们对龙的崇敬之情和祈求吉祥安康。

6.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甲】逗号 【乙】分号B.【甲】逗号   【乙】句号
C.【甲】分号   【乙】分号D.【甲】分号   【乙】句号
7.画线句存在一处问题,请对这个句子作出修改。
2024-04-3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我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节气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到西汉时二十四节气就已完备了。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各地。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下面是对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两个节气的介绍,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小寒是与大寒相比而产生的,表明已经进入一年中的寒冷季节。古人认为此时冷气积久而寒,但还没有达到最冷的程度,因而称之为小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腊月的代表节气。在物候上,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鸡乳即母鸡孵化小鸡;征鸟厉疾指猛禽需强力捕食,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水泽腹坚则是说湖泊表面的冰已经坚实地一直冻到水面中央了。古人一直把大寒当作是一年最冷的时节,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往往比大寒冷,因为小寒节气正处在出门冰上走三九寒天。

小寒、大寒节气虽然十分寒冷,但毕竟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所以,这段时光是充溢着喜悦、欢乐气的,这气氛足以融化冬末的寒意。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比(jiǎo)       (fèn)B.比(jiào)       (fēn)
C.比(jiǎo)       (fēn)D.比(jiào)       (fèn)
2.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智慧的结晶,下面四句谚语,最能概括文段内容的是(     
A.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B.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C.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D.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3.“大寒”节气介绍中链接了一则小故事,请你将故事中的对联补充完整(填写一个节气名)。
明代有一秀才,某日夜宿山中。次日晨起,见茅屋上一片白霜,便随口吟出上联:“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______。”此联一出,成为绝对。若干年后,才有人对出下联:“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二)下面是同学们积累的三则材料,请结合内容完成小题。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的明信片。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惊蛰两个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①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地,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是一个带有推进和改革色彩的节气,它反映了对象的被动、消极和等待状态,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清明:天朗气清,展现着万事万物生长的明净

清明时节,草木萌发,时有知时节的好雨悄然而至。看吧,在蒙蒙细雨中,小草精神抖擞地绿着,鹅黄色的柳枝轻歌曼舞,青黑色的粗糙的老树皮②     在雨的滋润下,似乎也有了几分青春的颜色。雨后天晴,清新的空气中多了些泥土的味道,暖暖春阳中,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秋千上荡得很高很高。

处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年的处暑都是在农历的七月中下旬,有书解释: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人们告别炎热的夏天,享受着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惬意。立秋之后,人们开始收割庄稼;到了处暑,基本完成,可谓是处暑满地黄,家家仓有粮。可见,处暑是幸福感最强的节气。

4.在①②处填写标点,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A.①—— ②;B.①。②;C.①:②。D.①:②,
5.请仿照其他两个节气的“一句话”解说,在横线上也用一句话解说“处暑”。
6.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关于节气的四幅书法作品。其中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
A.第一幅字体属于草书,连绵回绕,自由飘逸。
B.第二幅字体属于篆书,字体古朴,线条圆润,
C.第三幅字体属于楷书,结构匀整,端庄通畅。
D.第四幅字体属于行书,舒展流动,行云流水。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四句七言的节气歌,用简洁的方式完成了人们的自然启蒙。这是一种智慧的结晶,更是一种巧妙的组合。它带着生命的密码和丰富的信息,汇聚成一条浩荡的生命长河。

如果我们顺着节气的根脉追溯,最早显现春之端倪的并非柳梢枝头,而是残冬瑞雪。白雪是写满春汛的素笺,草地就是春潮萌生的家园。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就像天地孕育的二十四个角色,迎来送往,相互守望,在运转自如的秩序中完成四季的轮回。

7.依据语境,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写出正确的句子。
8.下列诗句,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024-04-3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北京的四月,春光烂漫,正是出游踏青的好时节。学校组织八年级同学参与“漫步春光,品味文化”实践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一)下面是班级同学提供的漫步北京的文学指南,请阅读并完成小题。

①北京是一座自然与文化,的城市。春天的北京【甲】,不仅适合赏花,还适合寻迹。

②春天的鲁迅故居,芳香迷人。阜成门内大街的鲁迅故居是鲁迅先生1924至1926年在北京的住所。这是一座青瓦灰墙的小型四合院,(1)庭院里两棵先生亲手栽种的白丁树,矫首昂视地站立在四月的天下。一间不足9平方米的小屋,是鲁迅先生的书房兼卧空。《朝花夕拾》中的部分文章,就是在这创作的。东墙上方挂着鲁迅的恩师□藤野先生的照片,背书惜别二字,让人联想到鲁迅先生凝视照片时的缄默

③春天的野鸭湖,鸟语花香。万物复苏,鸟儿【乙】归来,喧闹的传语在耳边骤然响起,又戛然而止。冰雪消融,芦苇节节萌发,渲染出生机盎然的春光。(2)它们姿态不一,有的含蓄地露出小半边脸,有的大方地展现曼妙身姿,有的挺拔地望着蔚蓝天空。此时,穿梭在大片的芦苇荡中央,《诗经》中的句子便仿佛在眼前复现了。

④春天的圆明园,朴素浪漫。历朝历代,人们总是怀着美好的希冀去追寻梦中的桃花源。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武陵春色,就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这里四周环山,清溪环绕。蓦然回首,东南部以叠石为胜,山桃万株。乘舟沿溪而上,便可穿越桃花洞,走进桃花源,去寻觅那份久远的悠然自得。

⑤春天的玉渊潭,碧波花繁。柳宗元笔下水尤清冽的小石潭令人向往,而北京真正有水的潭,还要数玉渊潭。在春天,玉渊潭就是赏花的代名词。玉渊潭的樱花堪称京城之最,身临花林之境,无比【丙】,方知书中描述的花海如潮是何等绚烂。临水而行,潭水清澈碧绿,(3)如霞樱花倒映其中,像脸颊绯红的少女一般娇艳动人。夜幕降临后,活跃在花丛间的昆虫就都【丁】了,鼻尖花春浮动□耳呼微风呢喃,直让人融化在这春天的柔情里。

。②闻过鲁迅故居的浓郁丁香,穿过野鸭湖的苍苍芦苇,游过圆明园的静谧桃源,再赏过玉渊潭的绰约樱影,(4)怎能不留恋北京的旖旎春光呢?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矫(jiáo)首昂视     缄(jiān)默       戛(gá)然而止     蓦(mò)然
B.矫(jiáo)首昂视     缄(xián)默     戛(jiá)然而止     蓦(mù)然
C.矫(jiǎo)首昂视     缄(jiān)默     戛(jiá)然而止     蓦(mò)然
D.矫(jiǎo)首昂视     缄(xián)默     戛(gá)然而止     蓦(mù)然
2.文段中【甲】【乙】【丙】【丁】四处应填人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草长鹰飞       翩然       震撼       消声匿迹
B.草长莺飞       翩然       震撼       销声匿迹
C.草长鹰飞       偏然       震憾       销声匿迹
D.草长莺飞       偏然       震憾       消声匿迹
3.对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1)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矫首昂视”“站立”写出丁香屹立挺拔的姿态,生动可感。
B.(2)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芦苇姿态各异,具体形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C.(3)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樱花比作少女,描绘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D.(4)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北京春日的美好,引发了读者无尽的赞叹。
4.结合语境和上下文,在①②处横线上填入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融为一体②春天的北京焕发着蓬勃的自然生机,彰显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B.①相辅相成②北京的春天彰显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焕发着蓬勃的自然生机
C.①相辅相成②春天的北京焕发着蓬勃的自然生机,彰显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D.①融为一体   ②北京的春天彰显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焕发着蓬勃的自然生机
5.在文中②⑤段□中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B.: 、C.—— ,

(二)实践活动结束后,班级召开春游分享会。在交流过程中, 一位同学分享了他在颐和园十七孔桥北面发现的一副对联,对联形象地写出了十七孔桥的优雅、宁静。
6.请将此对联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梁,岸引② 吹不断
下联:波回兰桨,影翻 ③照 ④
A.①飞虹②长风③明月④还空
B.①虹卧 ②明月   ③长风④依旧
C.①虹卧②长风③明月④还空
D.①飞虹②明月 ③长风④依旧
7 . 学校组织开展“学习脊梁人物,争做杰出少年”的主题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扶贫办原副主任张小娟同志被追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来自甘肃省的96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72个先进集体是甘肃脱贫攻坚的参与者、奉献者、战斗者的杰出代表。呕心沥血,力挽狂lán,个人得失在他们心中总是微不足dào,他们在甘肃这片哺育了一方人民的土地上,用锲而不舍的精神,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份荣誉既属于他们每个人和每个集体,也属于为甘肃脱贫攻坚潜心付出的每一个鲜为人知的无名英雄。人们将永远认识他们、记住他们、学习他们。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力挽狂澜          微不足到     鲜(xiān)为人知
B.力挽狂澜          微不足道     鲜(xiǎn)为人知
C.力挽狂斓          微不足道     鲜(xiān)为人知
D.力挽狂斓          微不足到     鲜(xiǎn)为人知
2.张同学在阅读下面几段关于平凡英雄的材料时,对其中三个段首句的位置产生了疑问,请帮他将几个段首句还原。

平凡的人,往往给我们最多的感动。平凡英雄,始终牵动着人们的视线。光荣寓于平凡,伟大在于坚持。崇敬平凡英雄,更多人可以学有榜样。

【甲】。徒手爬上阳台,救下被困火中的一家三口后默默离开的快递小哥;在医院旁,搭起爱心共享厨房的沈姐;合力抬车、下水救人后,静悄悄离开的“最帅背影”□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却蕴藏着伟大的力量,给予我们最深的感动。

【乙】。网友们瞬间“泪目”,留言、点赞、转发,以此来表达对平凡英雄最真诚的礼赞和崇敬,表达走近他们、加入他们、成为他们的愿望。向平凡英雄致敬,就是向奋斗者致敬,就是向追梦人致敬。这些平凡生活里的伟大英雄,感动着你我他,为这个世界增添了无限温暖,传递出向上向善的力量,闪耀着历久弥新的精神光辉。

【丙】。平凡英雄们身上奋进的力量也给了我们信心,激励我们勇毅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你我都是平凡人。不论我们身处何种岗位,肩负何种职责□都要用平凡的人生留下不平凡的笔墨,用实际行动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把每一个平凡英雄的力量,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文段中【甲】【乙】【丙】处分别应该填入的段首句是(       
①平凡英雄,给了我们底气,给了我们信心。
②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缺少英雄,平凡英雄更是数不胜数。
③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②①
3.阅读材料中方框处有两处标点缺失,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4.课余时间同学们纷纷交流介绍自己心中的榜样人物,以下同学的说法存在错误的是(       
A.鲁迅先生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我们学过的《阿长与〈山海经〉》就出自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北朝民歌《木兰诗》的主人公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她就是我心中的巾帼英雄!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司马迁幼年砸缸救友的事迹家喻户晓,辞官后潜心编纂了国别体史书《资治通鉴》。
5.为了学习英雄榜样的优秀品质,各班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张同学为班会拟写了一副对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时代先锋谱新篇”。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内容,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创伟业②看今朝③继往开来B.①勇争先②看今朝③兢兢业业
C.①创伟业②盼未来③兢兢业业D.①勇争先②盼未来③继往开来
6.中华书法之所以为艺术,是因为其中蕴涵着深厚的中国民族文化精神,不同书体代表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张同学想要写一幅书法作品,激励自己勤奋求实、方正平直,争做楷模,下列最适合的一项是(       
A.B.
C.D.
7.同学们学习了更多英雄榜样的故事后,写下了心得体会。他们的表述中,用词不恰当的一项是(       
A.平凡英雄用寻常的言行、真挚的情感,书写了锋芒毕露的英雄史诗。
B.为了取得新技术的突破,为了攻破一个个的难关,科技英雄们沥尽心血
C.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代代航天人鞠躬尽瘁,贡献良多。
D.我们要学习英雄榜样,锲而不舍地追求科学真理,脚踏实地,潜心钻研。
8.同学们以“致敬榜样”为话题写作了文章并互相修改,你认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看到了“奥运之星”灿烂的笑容和欢乐的歌声。
B.退役军人代表发出“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的倡议,引起全场强烈的掌声。
C.陈美林教授为中国古代戏曲乃至中国文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D.是否拥有积极进取的热情,是一个人心态年轻的标志。
8 . 在学习“家国天下”专题时,同学们在课外查阅了与西南联大有关的信息。请你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全面抗战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到云南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警报□(dié)起、极度艰苦的环境中为国育才。山水为屏 ,小城建校舍,名师聚一堂,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从西南联大先后走出了8两弹一星xūn)奖章获得者、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5位院士、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大批越人才,他们成为了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材。

联大学子还走出书斋,直接参与了抗日战争与反独裁斗争。在日寇侵华、民族危亡之际,一大批联大学子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力挽狂,用生命谱写激情澎的诗篇。抗战胜利后,在中共的领导下,以西南联大师生为主体力量的“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开始,掀开了全国人民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的序幕。

习总书记到西南联大旧址考察调研时,他深有感触地说:“西南联大的往事,深刻启示我们: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既是学习的动力,又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1.根据拼音,请用楷书把填入□处的两个汉字依次书写在“田”字格内。

2.文段横线处填入的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嶂   ②澜   zhuō   bàiB.①障   ②斓 zhuó   bài
C.①嶂   ②斓 zhuō   pàiD.①障   ②澜   zhuó   pài
3.下面这首《满江红》是西南联大的校歌。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同学们读到其中“绝徼(jiào)移栽桢(zhēn)干质”一句时不太理解,通过查字典了解到:“绝徼”指遥远的边疆;“桢干质”指古代筑墙所用的木板和立柱,比喻具有真才实学、能担重任的人才。请选出“移栽”在此处意思正确的一项(       
A.清华、北大、南开迁到云南昆明,合组西南联大,在此教学,为国育才。
B.有真才实学的人到边疆旅游。
C.清华、北大、南开迁到云南昆明,和西南联大原有的老师们,在此教学,为国育才
4.同学们看完《西南联大》纪录片后,纷纷留言表达自己感想。下面各项中成语或修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不管是任教的大师,还是跋山涉水的学生,都是在艰难时局下气冲斗牛的璀璨群星。
B.古人远离故土是为求功名,西南联大这些早已功成名就的教授们,放弃优越的生活,远走他乡,只是为了心中那盏不灭的救国灯。
C.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有过如此大范围的文化转移?世界上哪里又有过这么一群读书人,把大学当作捍卫国家荣誉与民族精神的第二战场?
D.在纷飞的炮火中,艰难的环境里,西南联大人始终坚持学习、研究。愿每一位观众都能从锲而不舍的西南联大人身上,看到前行的曙光。
5.下面是同学摘抄的一首歌颂祖国的小诗,请你仿照诗句,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赞祖国

您是一片草原,广阔无边,在您的怀中,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羞涩的小花,为您绽放是我的心愿。

您是一棵大树,郁郁葱葱,在您的枝头,我快乐地成长。

我就是那快乐的小鸟,为您歌唱是我的愿望。

您就是我的祖国,美丽富饶,在您的怀抱,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意气风发的少年,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年间的史事。
B.《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编,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D.《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9 . 班级进行了“古建文辉——语文中的中国古代建筑”主题探究活动,活动后计划举办专题展览。下面是展览内容的初稿,请你进行审校、修改和补充。
展板一:汉字中的古建发展

汉字是古建筑的活化石。

从最早的掘土为穴、构木为巢,到巍峨宫殿、深深庭院,中国建筑的发展脉络在一个个方方正正、内涵丰富的汉字中得以张显

。如“”是象形字,建筑学家认为,它描画了华夏先民早期居处——地穴的纵面,屋盖之下,左右两角由斜木支撑。

。梁、柱、栏等都从“木”,墙、堂、城等都从“土”,碑、砖、碣等都从“石”,琉、玻等都从“玉”,钉、钩等都从“金”……



1.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字音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因为这里形容建筑物高大雄伟的样子,所以“巍峨”一词中无错字。
B.因为这里表达“鲜明地展示”的意思,所以“张显”一词中有错字。
C.“穴”读作“xué”。
D.“剖”读作“pāo”。
2.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补全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汉字凝固了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       ②建筑材料也会影响到汉字的构造
B.①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被汉字凝固       ②汉字的构造也会影响到建筑材料
C.①汉字凝固了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       ②汉字的构造也会影响到建筑材料
D.①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被汉字凝固       ②建筑材料也会影响到汉字的构造
展板二:成语中的古建细节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美轮美奂;成语是凝固的语言,包罗万象。建筑使成语生动可感,成语则赋予建筑更多的文化内涵,二者相得益彰,真可谓棋逢对手。如“雕梁画栋”,在栋梁等木结构上雕刻花纹并加上彩绘,指房屋华丽的装饰;如“钩(勾)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飞檐相互交错,现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含有建筑细节的成语,都保护了与建筑相关的原义,没有发生语义演变


3.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轮美奂B.包罗万象C.相得益彰D.棋逢对手
4.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做出修改。
展板三: 诗文中的古建形式

作为典型的古建形式,亭台楼阁往往融历史文化、轶闻故事、自然景物于一体。众多文人雅士登高临远,追古探今,心有所感。辛弃疾登北固亭,回想少年英雄,一句“”,暗讽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人名)借铜雀台之典,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感慨时机决定战争成败;崔颢登黄鹤楼,望日暮乡关,心生惆怅;王勃上滕王阁,绘落霞秋水,浓墨重彩……醉翁亭记,幽州台歌,琼楼玉宇,飞阁流丹,中国古典建筑与诗词文学交相辉映,成就经典。


5.在文段横线处补全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杜牧B.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杜甫
C.①生子当如孙仲谋     ②杜牧D.①生子当如孙仲谋     ②杜甫
6.为插图黄鹤楼拟写一副对联,补全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何时,看洲渚萋萋芳草
今日白云仍在, 拂汉阳
A.①黄鹤飞来        ②历历晴川B.①黄鹤再来          ②历历晴川
C.①黄鹤飞来        ②浩瀚烟波D.①黄鹤再来          ②浩瀚烟波
7.展览的结语中需要解释主题“古建文辉”的意思,请你综合三块展板,补写内容。
历史悠久、细节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古代建筑,                         
2024-04-28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10 . 近日,北京的许多公园有了新变化:围栏少了,入口多了。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美景。学校开展了相关研学活动,同学们完成了研学日志,请你修改完善。
【情景概述】

以前,许多公园的入口位置偏),道路狭窄,游人进出不便。现在,随处都可入园。市民纷至沓来,或欣赏美景,或休闲健身,别有一番yùn)味。老师也带领同学们来这里研学,共享天伦之乐

拾级而上,到达公园高处。píng)栏远眺,温榆河波斓不惊;俯瞰脚下,高树低树俯仰生姿。鸟儿在树上)息,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这一切,宛如一幅写意画,又似一曲交响乐。

围栏拆除后,“无界公园”将自然风景融入了城市。

1.文段中标注的四个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僻(pì)B.韵(yùn)C.凭(píng)D.栖(xī)
2.文段中四个画线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波斓不惊B.此起彼伏C.宛如D.融入
3.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纷至沓来B.天伦之乐C.拾级而上D.俯仰生姿
【现象分析】

关于建成无界公园,让市民亲近自然的美好需求得到了满足。公园更透气,风景零距离。拆墙透绿,拆除的是物理隔断,联通的是现代生活与自然风光。②北京的这一做法,体现了观念的转变、方法的创新。这也对市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公园的美不仅在于风光,还在于人文。④入园赏景时,我们也要爱护公园的各种公共设施。

4.上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活动感言】

研学归来,美不胜收的公园的美景,令人回味。黄得赛金的高粱菊,一朵挨着一朵挤在一起;粉似彩霞的牵牛花,随风摇曳,像一个小喇叭正吹奏着;金黄的小蜜蜂,在花丛间飞来飞去,贪婪的采集着花粉;鹤发童颜的老大爷、老奶奶,在平坦的空地上打着拳跳着舞公园是健康、宜居北京的一处缩影,是健身和陶冶性情的好去处。它见证的不仅是人们健康锻炼的生活,更是人们文明素养意识的提升。有这样一句友情提示“除了记忆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啊,      ③ ,不然我们就是毁灭自己的罪魁祸首 。

5.小茗同学对文中①②处的标点符号拿不定主意,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一项(       
A.顿号、句号B.顿号、逗号C.逗号、句号D.逗号、分号
6.请结合语境,用上“只有”“才”两个词语,为③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封面配图】
7.近日,北京的许多公园有了新变化:围栏少了,入口多了。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美景。学校开展了相关研学活动,同学们为研学日志封面选了两张配图,你认为哪一张合适?请简要阐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