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影响及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摘自《中外历史敢要(上)》学习聚焦

材料二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社会大变革”的具体体现,并从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中分别举一代表人物说说他们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2023-11-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2022年4月央视播放纪录片《战国大学堂稷下学宫》,引发广泛关注。稷下学宫创立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因位于齐都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历时150年左右,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政府智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官办大学,与古希腊的雅典学院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稷下学宫开古代大学之先河、创百家争鸣之盛况,汇集儒、道、法、名、兵、农等百家之学,为战国时期和先秦时期的学术文化交流及诸子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依托。稷下学宫实行政治、教育、学术交流功能于一体的完美结合,对齐国的繁荣富强、教育方式转变乃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自解奎静、于美杰《以稷下学宫为例探讨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材料二   稷下学宫为何会出现在齐国?首先齐在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都是强国、富国,齐拥四塞之坚,山河之险,鱼盐之利,国都临淄被盛赞为“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官学准备了充足的物质支持。再就是齐国开放的社会风气,姜齐时从太公起就”因其俗,简其礼”,田齐因循,为积聚自家声势,更有非常之举……兼容并包使其能容得下各种奇谈怪论。

——摘编自李政富《稷下学宫里的知识分子——“这个时代的文人雅集”之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稷下学宫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以稷下学宫为依托的百家争鸣现象。
2023-11-1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请分别列举一例战国时期儒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并指出其主要思想主张。
(2)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023-11-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历史,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后坚持生长的历程,治国也是如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令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韩非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

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帝族无功,何以得有位号?……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

——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

材料三

汉初的恢复措施,大都以对秦政的反思、否定作为出发点。陆贾为汉高祖著《新语》,将秦亡原因归结为暴政和过度压榨,指出在用暴力手段夺取天下后,必须改用宽缓的手段治理天下。

——据张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重要贡献,以及记载他主要思想和言论的著作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概括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加强对六国贵族豪强和全国人口的控制两个方面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结合所学,概括汉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对“秦政的反思”举措。
2023-11-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末期。其《务大》篇指出:“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其《执一》篇更明确提出:“国必有君,所以一之也;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一则治,两则乱。”可见该书强调(     
A.治国必先齐其家B.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
C.恢复周天子权威D.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秩序
2023-11-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名校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代受封诸侯从周天子手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权力便是因地制宜、开疆拓土。周初分封,“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在各诸侯“并国”“开地”的过程中,周王朝的天下一统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扩展,达到空前广袤的程度。在分封制条件下,周天子与各地诸侯的君臣关系和天下共主的权威在整个西周时期一直到春秋初期都是实际存在的。

——摘编自董恩林《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一些实力较为强大的诸侯趁机割据一方,并以武力控制周边的中小诸侯,形成了自己的霸业。诸侯国内部权力下移,以臣弑君的事件频繁发生。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春秋后期,周王室更加衰落,无力维护“学在官府”的体制,私人讲学兴起。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招揽人才,一些大贵族还以养士竞争高下,战国四君子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

——摘编自杨共乐主编《从历史印迹中走来的世界(中国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代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代分封制瓦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代分封制瓦解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分封制瓦解与百家争鸣的关系。
7 .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简表(部分)

出土地点出土器物备注
河北兴隆古洞沟燕国遗址铁范42付87件,铁器有斧1件、锄2件。范:铸造器物的模子。
山东临淄齐故城铁钁2、犁铧1、铁锄2、铁铲1、铁镰1、铁斧4、铁锛5、铁凿1件。发现东周冶铁遗址六处。
浙江绍兴西施山铁镰、铁钁、铁锄等。
广西平乐银山岭铁器181件,其中有锄89、斧10、锛6、凿4、刮刀59、矛3、鼎1件等。

材料二 公元前374年,稷下学宫产生于中国战国时代的齐国故都临淄,由齐国国君创办,存续150余年。临淄是中国当时最大的都会城市之一,城中有冶铜、制钱、漆器、丝织等诸多手工业工场。而稷下学宫则成为各种学术流派的集聚之地,……稷下诸子中,稷下黄老之“道”、孟子的“仁政”主张、荀子的“隆礼近法”思想等都是在实现哲学突破的同时,对新的治国理念和统一天下之术的探索与论辩。

——摘编自王志民《世界教育史上的双子星座——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比较论纲》

材料三 下表

都城名称面积(平方公里)重要发现
东周王城9.20制铜、陶等手工业作坊,房址,宫殿遗址等
曲阜鲁国故城10.00房址,制铜、陶等手工业作坊,宫殿遗址等
临淄齐国故城18.00(大城面积)大城内有排水系统、街道、手工业作坊等宫殿区位于与大城相连的小城
湖北楚国都城(郢都)15.96制铜、陶等手工业作坊,房址,宫殿遗址等
河北燕下都(燕国都城之一)32.00宫殿、手工业作坊及居民区

——摘编自夏鼐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1)从材料一中提取“出土地点”和“出土器物”的相关信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稷下学宫办学特点,并简析其历史贡献。
(3)材料三中表为考古发现的东周王城和部分诸侯国都城规模。提取材料三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东周时期的社会变化。
2023-11-1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知识和学术,原本是为官府所垄断,是所谓王官之学。但是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成为“士”(特殊的知识阶层)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社会的每一个阶层,这就大大地扩展了受教育的范围,使知识以更快的速度向民间转移和传递,这成为士人的另外一个来源。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互动的关系。他们二者的结合,则是诸子学出现的直接土壤。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汉初盛行的黄老之学来自民间,以道家思想为主,整合了阴阳、儒、法等各家,但它只是社会普遍认可的思潮,没有被官方确立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学术形态。到汉武帝继位后,在董仲舒等儒家信徒的辅助下“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初步确立了儒家官学的地位,同时也奠定了其后几千年儒家学说尊崇的地位。当然被尊崇的儒学,并不仅仅是先秦儒学的简单重复,而是在融合先秦诸子学说的基础上,顺应现实而做出的思想重大发展。

——摘编自张立文《中国学术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私学和士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子学出现”所指代的思想局面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学术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3-11-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是什么?
(2)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三例不同流派及思想家及其政治主张。
(3)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请从其进步性意义这一角度出发,谈谈你的理解。
2023-11-0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作为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文化的创造主体——刚刚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知识分子,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担当起拯救苍生的历史重任,重新构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摘编自周金华《从“百家争鸣”看春秋战国知识分子的个性解放》

(1)根据材料一,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是指什么?其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概括孔子和老子主要主张。
(2)结合所学,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影响。
2023-11-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