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唐初,每年通过汴河调运东南地区的粮食不过一二十万石,而高宗以后平均每年为二百三十万石,最高时达四百万石。代宗时期(762-779年)“每岁所运,或至百余万斛(石)”。自文宗至宣宗年间(827-860年),“岁漕江淮米不过四十万石”。据此可知(       
A.唐代粮食供给仰仗南方B.政治局势影响汴河运输
C.漕粮运输决定王朝兴衰D.农业粮食生产出现波动
2 . 某学者在《中华文明史》中论述道:唐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增强了周边各族的向心力,全国各族各地区间的政治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发展,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格局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越了以往。这一论述意在强调唐代(     
A.专制主义达到顶峰B.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发展
C.南北经济趋向平衡D.中外文明交往的程度加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如下图)。因为加装了犁评,可以调节耕作的深浅。这种犁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在江南地区使用推广。生产工具的这一改进(     
A.标志着传统耕犁基本定型B.使长直辕犁退出耕作领域
C.实现了铁犁牛耕技术普及D.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宪宗时,江南宣歙一带大旱,米价暴涨,有人建议官府强制压低粮价,时任宣歙池观察使的卢坦不同意,主张“宣、歙土狭谷少,所仰四方之米者,若价贱,则商船不复来,益困矣。既而米斗二百,商旅辐辏,民以赖生”。这反映出唐代(     
A.政府限制粮食的商品化B.注意利用价值规律调节市场
C.重农抑商观念悄然转变D.江南地区经济地位不断上升
23-24高三上·山东济南·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据《唐会要》载:“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洲县之所,不得置市”,而岭南地区却不受此敕令的限制,并形成了独特的墟市经济。据此可知当时(     
A.南方经济发展B.经济政策灵活
C.抑商政策松动D.商业市镇兴起
2023-01-11更新 | 355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图是在洛阳含嘉仓出土的武则天时期的仓铭砖。砖上有“苏州租糙米”字样,数额为“一万三××十五石”。砖上还明确记载着存入日期,仓吏姓名等。经过古砖上的记录,以及对含嘉仓容积的测算,专家发现整个粮仓可以储粮600多万石,而唐朝时期的1石大约是现在的53公斤,所以整个含嘉仓能储粮3.1亿公斤,可达全国粮食储量的一半,这块仓铭砖拓片所载信息折射出唐代(     
A.税制改革的隐忧B.江南经济地位的提升
C.政治中心的东移D.苏州城市商业的繁荣
8 . 唐朝,丝纺和麻纺在安州都较普及。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年),“以货殖见称”的安州富商彭志筠上表政府“请以家绢布二万段助军,诏受其绢万匹,持授奉议郎,仍布告天下”。这反映出当时(     
A.丝织品成为大众的衣料B.抑商政策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C.安州丝织技术最为先进D.私营纺织生产已具备一定规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唐以前,耕犁是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劲,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如图所示),这种犁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在江南地区推广。曲辕犁的(     
A.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B.推动了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
C.得益于经济重心转移D.使得直辕犁耕作成为了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一全国以后,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到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发展到高峰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粮价越来越便宜。开元十三年(725年),“东都斗米十五钱,青(州)、齐(州)五钱,栗三钱”。此后直到天宝末年,物价长期稳定。随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唐前期的户口数逐渐上升。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有户200余万,贞观初年增加到300万。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多,人口3714万。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户数增至891万多,人口5291万多。这一数字是唐代人口统计数的最高值。经过劳动人民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耕地面积也大幅度增加,据估计,天宝时实有耕地面积约在800万顷至850万顷之间,略高于西汉时的最高垦田面积。

——摘编自陈秀平、欧阳庆芳《隋唐时期农业立法及农业发展状况浅析》

材料二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土地的开垦,宋太祖到宋真宗之间约40年的时间里,新垦土地增长了1倍,达到了约3498万公顷。“土狭人稠,田无不耕”“虽晓确之地,耕耨殆尽”。宋代法律对土地的保护日趋完善规定:“满五年,田主无自陈者,给佃者为永业。”土地的大量开垦和土地权属的确定,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北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颁行了《农田水利法》,鼓励百姓开垦土地、兴修水利,修复了一些汉唐以来所废弃的陂塘、堤堰、沟渔,农田产量大大提高,农业经济一度繁盛。宋代农耕技术的提高和农具的改进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倾向和人口的增长。

——摘编自杨楚昕《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进唐宋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农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