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233次组卷 | 75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被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并概括该制度的核心。
(2)材料二又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并概括该制度的核心。
(3)分析两段材料反映的两种制度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周分封,把不同的姓族集团混合派遣到各地建国,移民队伍深入各地统治当地族群,经漫长融合相互了解,逐渐成为地域性的族群,取代了传统的氏族群体。据此可知,分封制度(     
A.削弱了周天子的统治B.强化了异姓的血缘联系
C.为诸侯叛乱埋下隐患D.具有同化异族的潜在功能
4 . 历代疆域的变迁,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统治者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概括图中所示封国的特点。

材料二   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

材料三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嵌始皇廿六年铜诏版铁权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里耶秦简(部分)

(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

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文字:“迁陵洞庭郡”
(3)分别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史料类型。

材料五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4)依据材料五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的?结合所学,面对广阔的疆域又是如何管辖的?
2023-10-0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汉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上述两项措施的共同点是(     
A.以加强中央集权制为目标B.改变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C.试图通过分封来巩固统治D.推动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发展
2023-10-01更新 | 713次组卷 | 4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B.容易形成割据混战
C.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3-05-11更新 | 150次组卷 | 22卷引用: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西周时期,远在黑龙江流域的肃慎成了周的属国;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人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吴和越又开发了东南地区;而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南北方联系逐渐增强B.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已建立
C.民族融合与交流加快D.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正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西周初年,周公带兵东征,平乱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是指(     
A.实行军功制B.实行宗法制C.分封诸侯国D.推行郡县制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材料三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阅读材料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团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的意义。
2022-10-1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