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材料三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封建”是什么制度?受封的对象主要是哪些人?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侯的义务有哪些?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西周制度设计上存在什么缺陷?
2022-03-2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西周封建社会的上层,因为君统与宗统的叠合,政治伦理和亲族伦理也为此合而为一,于是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规整为忠孝仁信礼仪诸项,成为社会的行为规范。这说明西周时期
A.确立了森严的政治等级秩序B.民本思想成为治国的新理念
C.家天下的政治格局开始形成D.分封制促进了周文化的传播
3 . 分封制使人口从中心地带向周边地区迁移的同时,也把文化扩散到周边地区,天下共主、天下同源观念加强。这就使得不管天下怎么分裂,人们都认为分裂只是暂时的,最终还是要回到统一上。这体现了
A.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文化认同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
C.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分裂动荡
D.礼乐制度推动中国走向大一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殷商时,商王不向被征服的地区委派官员管理,而是由被征服的方国首领行使统治权,并保持被征服地区本族人聚居的状态。到西周时,周天子以“封建亲戚”为主,受封的诸侯要与他们的家族、官吏以及由周族人所组成的军队一同前往封地。由此可知西周
A.打破了政治上的血缘纽带B.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D.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据史料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先代贵族
B.少数民族首领
C.同姓亲族
D.功臣
2019-10-23更新 | 85次组卷 | 22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夏河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王位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019-01-30更新 | 910次组卷 | 93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夏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史记》叙述西周历史时写道:“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下列有关周公受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
②对燕国进行世袭统治
③对天子定期朝觐并交纳各种贡赋
④官僚政治进一步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封建论》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初期的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地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10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A.嫡长子继承制
B.分封制
C.三公九卿制
D.宗法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