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 道试题
1 . “如果把夏商时代的方国联盟比喻为一堆相互间没有太多联系的马铃薯的话,那么周代的封邦建国则是一只装满马铃薯的大口袋,它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这一比喻说明周代的封邦建国
A.具有地方分治的特征B.实现了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控D.促使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
2022-01-17更新 | 315次组卷 | 25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一)
2 . 下表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的诸侯国,由此可见,西周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的纽带是
目的诸侯国始封君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文王之昭也
邗、晋、应、韩武王之穆也
蒋、邢、茅周公之胤也
A.血缘B.品德C.才能D.考试成绩
4 . 荀子称,周公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姓独居五十三人”。这种“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是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5 .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该材料反映的西周制度是
A.宗法制B.礼乐制C.分封制D.郡县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周代分封制尽管以血缘亲疏关系为基础,但随着被嫡长子排除于王位继承圈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侯国的权力,也使子族与母族之间的血缘纽带日益松弛。其意在说明,周代分封
A.加剧了统治者内部矛盾B.阻碍了宗法体制的推广
C.导致了宗族力量的分化D.强化了周天子共主地位
7 . 清朝学者顾栋高发现,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有二十个国家曾经迁移过:同一个国名,在不同时间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地方。有学者仔细地将这些国家的迁移记录画在地图上。几乎毫无例外,这些国家都是从比较接近宗周(今西安)或成周(今洛阳)的核心地区,逐步往外移。这主要反映了
A.兼并战争的激烈B.中央集权的强化C.统治范围的扩大D.宗法分封的破坏
8 .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因此“周之子孙……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描述的是
A.礼乐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
9 . 《左传·定公四年》载:“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A.团结周王的亲族B.鼓励立功的将士
C.扩大周朝的疆域D.维护周王室统治
2021-11-06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10 . 新兴的周王朝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即所谓“封邦建国,以蕃屏周”,周王自称“天子”。关于此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B.周天子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C.诸侯爵位由长子世袭D.分封对象皆是周王室的子弟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