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周至春秋时期,“公”主要指国君、祖宗,“私”主要指卿大夫,“公”“私”的价值色彩不浓;到战国时期,“公”则主要指国君和朝廷,以及公平、公正之义,“私”则主要指百官和普通民众,以及私心、私欲等。“公”“私”的指向和价值内涵的变化反映了(     
A.儒家观念影响增大B.汉字含义日渐丰富
C.君主专制逐渐确立D.宗法分封日趋瓦解
2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善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三:(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四: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的变化是什么?出现变化的标志又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指出西周时周天子和诸侯之间是什么关系?诸侯需要履行哪些义务?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出的变化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022-10-0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其描述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4 . 中华古姓多源于图腾崇拜,自古就有“姓氏者,标示家庭血缘之符号也”。然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由此可知,商鞅的姓氏来源于
A.古老的商业图腾B.殷商的后裔C.秦王赐封的商地D.母亲的族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0-07-09更新 | 11375次组卷 | 6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左传》中有“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的记载,《战国策》等书也有齐、秦等国试图从周天子手中夺鼎的记录,上述记载折射出春秋战国时期
A.贵族政治难以为继B.西周王室权威动摇
C.分封体制走向瓦解D.诸侯纷争局面形成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天下后,在推行严刑峻法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关的礼仪制度,以显示皇帝的至高和独尊。如规定臣下写给皇帝的文书应称“奏”,自称应称“昧死”等,但毕竟不完善,远不能适应大一统国家统治的需要。汉承秦制后,由于礼仪的不健全,臣子在刘邦面前非常随便,甚至“饮(酒)争功”,于是刘邦接受叔孙通的建议,由儒生们创制朝仪以确定君臣名分等级。朝仪规定后(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长乐宫接受百官朝贺,“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高祖非常高兴,脱口而出“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武帝时,又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由于儒家强调遵从等级秩序,这无疑为统治者强化礼仪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后各朝皇帝都以儒学为指导,加强礼仪建设。隋文帝制定五礼130篇,唐太宗时制定《贞观礼》138篇,宋太祖时制定《开宝通礼》200卷礼仪礼规越来越细密

——摘编自常智敏《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专制国家礼仪制度发展的阶段特征并说明这一发展过程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历史影响。
8 .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2019-01-30更新 | 10620次组卷 | 18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钱穆先生关于“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史”曾说道:“我们通常说中国自秦汉以下是统一之开始,其实此说亦宜修正。西周以下,中国早已具有统一规模了。只是那时是封建政治下的统一,而秦汉以后乃是郡县政治下的统一。”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西周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B.分封制使天子拥有统领诸侯的至尊权威
C.西周确立了我国古代辽阔疆域的大格局
D.秦汉王朝继承了西周的一整套政治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